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重要组成,更是渗透家国情怀主要途径。每一位历史人物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中国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初中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发挥历史人物优势作用并合理渗透家国情怀,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和综合水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人物;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1-0004-02
【Abstract】Historical figures are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tory teaching,but also the main way to infiltrate the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Every historical figure has his own distinctive personality,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developmen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as the backbone of promoting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should a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historical figures and reasonably infiltrate the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and improve their historical literacy and comprehensive level.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Historical figures;Family feelings;Penetration strategy
隨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领域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其中核心素养就是当前各个学科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家国情怀”是本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目标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走进历史人物内心感受和体验历史的魅力,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1.合理选取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科学合理甄选历史人物,为高效渗透家国情怀做好铺垫。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对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蕴含于历史教材中的人物素材,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在研究中提升对人物的理解,并置于历史背景中去理解人物,感受历史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远古的传说》中“大禹治水”为例,教师在讲解“禅让制”知识时,可重点讲解教材中提到的大禹的父亲花费九年时间都没有治理好黄河水患,大禹接过父亲治水的重任,“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成功治理水患,也因此得到民众推崇与爱戴。教材下方小字提到让学生思考“从大禹治水中能感悟到大禹哪些精神?”,教学中,先指导学生解读教材内容并提取关键词句,然后让学生深入思考;领悟“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种典型的“舍小家为大家”集体精神。回归到当时历史情况,夏后氏部落是当时主要领导者,大禹的“过家门而不入”就是对当时部落的忠诚,人们因大禹的集体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而感动并愿意拥戴他建立国家,夏王朝也因此形成。
相关研究者指出,忠诚在最初存在的目的即对上位者形成制约和规范,君主必须忠于民,然而在历史发展与演变中,忠诚则转化为对臣子的约束,即要求对君主无限忠诚,别无二心。事实上“国家意识”在夏后氏部落时期已经存在,大禹治水不单单是大禹作为当时夏后氏部落的臣民要听从君主发布的命令,展现对上层君主的忠诚。另一方面更是大禹作为治水的主要负责人,带领民众共同治理黄河水患,展现上位者特有的忠诚。教师可为学生深入讲解这一知识点,增强学生对国家的报效之心与赤子之心。大禹在尽孝方面则是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尽忠和尽孝二者有着紧密联系,促使学生树立为国尽忠和在家尽孝的爱国情感。
2.讲述人物故事,激发情感共鸣
历史并非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毫无色彩,则是经时间沉淀后更具有智慧性和故事性。常言道:“以史为鉴”,历史故事能为人带来直观性启发,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大部分初中生都十分喜欢聆听故事,普遍认为故事趣味性更强,教师在借助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时就可运用故事,更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首先,领袖人物故事。初中历史教师可通过讲述领袖人物故事让学生从侧面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感悟革命征途,全面激发学生潜在的爱国热情。领袖人物的引入,能够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通过人物故事的呈现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并在一些事件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在渗透家国情怀时,人物形象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热爱祖国,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报效祖国。可以说,领袖人物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巧妙引入领袖人物的故事,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探究历史,提升综合素养。
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讲述经典故事“朱德的扁担”,故事内容为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被湘赣两省敌军严密包围与封锁,导致当地军民生活陷入困境。红四军司令部看到眼前近况,立即发起下山挑粮运动,有效解决粮食储备和军民吃饭问题。朱德在此过程中经常跟随着部队下山挑粮,但战士们担心朱德身体无法承受,每次在下山挑粮之前就藏起朱德的扁担,但没想朱德却自己动手连夜制作扁担,甚至在自己制作的扁担上刻上显眼的“朱德记”,防止战士再藏起自己的扁担。第二天挑粮队伍出发,朱德依旧走在战士们中间,此时战士们发现朱德身上背了一根全新的扁担,从此之后朱德的扁担故事也因此传开。在上述故事中能充分感悟领袖特有的魅力,尤其朱德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情怀更值得学习。 与此同时学生还能从故事中感悟到红军在革命道路上的艱辛,从而形成刻苦学习以及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奋斗的爱国情感。
同时,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为学生讲解英雄故事,让学生了解现在的幸福安定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激发学生潜在的爱国热情。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该章节知识内容时为学生引入“强渡大渡河”故事,即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然而国民党派重兵把守大渡河两岸准备拦截渡河红军。为了打破这一阻碍,当时红军第一营营长孙继先率领17名勇士组成临时突击小组,在其他战士掩护下渡河。突击小队冒着敌人密集的枪炮在激流中奋勇前进,最终成功打败敌军顺利渡河。上述英雄都是学生值得钦佩的对象,尤其他们身上这种不畏艰难和险阻以及舍身忘我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宝贵精神财富,学生在学习和感悟中会从情感层面得到共鸣。历史故事是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正是一个小小地故事真实化和形象化反映历史,当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则会从内心深处树立正确思想情感,有利于未来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应合理发挥历史人物故事优势,以生动地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深层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3.优化教学途径,激发探究欲望
初中历史教师在渗透家国情怀时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其自身应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历史教学效率。讨论法是历史课堂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所谓讨论法即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探讨或通过辨明是非获取新知,有效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更能高效应用所学新知。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认知,面对历史人物,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认知和探究能力而产生自己的想法,讨论为学生的想法呈现提供了平台,它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以“秦统一中国”为例,教师先提出问题:“秦始皇是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皇帝,创造前无古人的傲人事业。秦始皇敢于创新和拓展,分别统一度量、货币、文字等。但秦始皇时期,他还做了一些如焚书坑儒等事件,请你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讨论。”课堂讨论离不开学生的材料收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事先展开材料搜集,以提升对人物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展开讨论,以实现对人物较为全面的认知与理解。在历史教学中,只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全面的认识历史,并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理解历史人物,以此实现学习的有效认知。
总之,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重要素养之一,而历史教学则是渗透家国情怀主阵地,历史人物则是落实家国情怀目标载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人物优势作用,激发学生潜在的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对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江涛.活化历史人物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30(04):17
[2]童丽丽.走近优秀历史人物,培育家国情怀素养[J].学周刊,2019(11)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人物;家国情怀;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1-0004-02
【Abstract】Historical figures are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tory teaching,but also the main way to infiltrate the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Every historical figure has his own distinctive personality,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developmen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as the backbone of promoting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should a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historical figures and reasonably infiltrate the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and improve their historical literacy and comprehensive level.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Historical figures;Family feelings;Penetration strategy
隨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教育领域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其中核心素养就是当前各个学科教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家国情怀”是本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目标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走进历史人物内心感受和体验历史的魅力,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1.合理选取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科学合理甄选历史人物,为高效渗透家国情怀做好铺垫。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对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蕴含于历史教材中的人物素材,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在研究中提升对人物的理解,并置于历史背景中去理解人物,感受历史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远古的传说》中“大禹治水”为例,教师在讲解“禅让制”知识时,可重点讲解教材中提到的大禹的父亲花费九年时间都没有治理好黄河水患,大禹接过父亲治水的重任,“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成功治理水患,也因此得到民众推崇与爱戴。教材下方小字提到让学生思考“从大禹治水中能感悟到大禹哪些精神?”,教学中,先指导学生解读教材内容并提取关键词句,然后让学生深入思考;领悟“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种典型的“舍小家为大家”集体精神。回归到当时历史情况,夏后氏部落是当时主要领导者,大禹的“过家门而不入”就是对当时部落的忠诚,人们因大禹的集体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而感动并愿意拥戴他建立国家,夏王朝也因此形成。
相关研究者指出,忠诚在最初存在的目的即对上位者形成制约和规范,君主必须忠于民,然而在历史发展与演变中,忠诚则转化为对臣子的约束,即要求对君主无限忠诚,别无二心。事实上“国家意识”在夏后氏部落时期已经存在,大禹治水不单单是大禹作为当时夏后氏部落的臣民要听从君主发布的命令,展现对上层君主的忠诚。另一方面更是大禹作为治水的主要负责人,带领民众共同治理黄河水患,展现上位者特有的忠诚。教师可为学生深入讲解这一知识点,增强学生对国家的报效之心与赤子之心。大禹在尽孝方面则是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尽忠和尽孝二者有着紧密联系,促使学生树立为国尽忠和在家尽孝的爱国情感。
2.讲述人物故事,激发情感共鸣
历史并非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毫无色彩,则是经时间沉淀后更具有智慧性和故事性。常言道:“以史为鉴”,历史故事能为人带来直观性启发,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大部分初中生都十分喜欢聆听故事,普遍认为故事趣味性更强,教师在借助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时就可运用故事,更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首先,领袖人物故事。初中历史教师可通过讲述领袖人物故事让学生从侧面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感悟革命征途,全面激发学生潜在的爱国热情。领袖人物的引入,能够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通过人物故事的呈现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并在一些事件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在渗透家国情怀时,人物形象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热爱祖国,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报效祖国。可以说,领袖人物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巧妙引入领袖人物的故事,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探究历史,提升综合素养。
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讲述经典故事“朱德的扁担”,故事内容为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被湘赣两省敌军严密包围与封锁,导致当地军民生活陷入困境。红四军司令部看到眼前近况,立即发起下山挑粮运动,有效解决粮食储备和军民吃饭问题。朱德在此过程中经常跟随着部队下山挑粮,但战士们担心朱德身体无法承受,每次在下山挑粮之前就藏起朱德的扁担,但没想朱德却自己动手连夜制作扁担,甚至在自己制作的扁担上刻上显眼的“朱德记”,防止战士再藏起自己的扁担。第二天挑粮队伍出发,朱德依旧走在战士们中间,此时战士们发现朱德身上背了一根全新的扁担,从此之后朱德的扁担故事也因此传开。在上述故事中能充分感悟领袖特有的魅力,尤其朱德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情怀更值得学习。 与此同时学生还能从故事中感悟到红军在革命道路上的艱辛,从而形成刻苦学习以及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奋斗的爱国情感。
同时,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为学生讲解英雄故事,让学生了解现在的幸福安定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激发学生潜在的爱国热情。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该章节知识内容时为学生引入“强渡大渡河”故事,即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然而国民党派重兵把守大渡河两岸准备拦截渡河红军。为了打破这一阻碍,当时红军第一营营长孙继先率领17名勇士组成临时突击小组,在其他战士掩护下渡河。突击小队冒着敌人密集的枪炮在激流中奋勇前进,最终成功打败敌军顺利渡河。上述英雄都是学生值得钦佩的对象,尤其他们身上这种不畏艰难和险阻以及舍身忘我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宝贵精神财富,学生在学习和感悟中会从情感层面得到共鸣。历史故事是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正是一个小小地故事真实化和形象化反映历史,当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则会从内心深处树立正确思想情感,有利于未来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应合理发挥历史人物故事优势,以生动地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深层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3.优化教学途径,激发探究欲望
初中历史教师在渗透家国情怀时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其自身应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历史教学效率。讨论法是历史课堂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所谓讨论法即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探讨或通过辨明是非获取新知,有效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更能高效应用所学新知。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认知,面对历史人物,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认知和探究能力而产生自己的想法,讨论为学生的想法呈现提供了平台,它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以“秦统一中国”为例,教师先提出问题:“秦始皇是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皇帝,创造前无古人的傲人事业。秦始皇敢于创新和拓展,分别统一度量、货币、文字等。但秦始皇时期,他还做了一些如焚书坑儒等事件,请你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讨论。”课堂讨论离不开学生的材料收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事先展开材料搜集,以提升对人物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展开讨论,以实现对人物较为全面的认知与理解。在历史教学中,只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全面的认识历史,并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理解历史人物,以此实现学习的有效认知。
总之,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重要素养之一,而历史教学则是渗透家国情怀主阵地,历史人物则是落实家国情怀目标载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人物优势作用,激发学生潜在的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对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江涛.活化历史人物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30(04):17
[2]童丽丽.走近优秀历史人物,培育家国情怀素养[J].学周刊,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