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巧妙的提问来引领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由于不懂提问的艺术,或者没抓住提问的契机,或者说学生对教师一贯的问法产生了厌倦,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关键词】语文教学 活跃课堂 课堂教学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问自答
  教师在课前都备好了教案,有的教师为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在提出问题后就要学生回答。学生一旦答不出来,教师就亲自“操刀上阵”。其实,不管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如果他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那么学生永远都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2、教师提问空泛,难度大,不利于学生积极思维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在介绍完作者、解决了生字词后,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种提问事先没铺垫、没有对课文的分析,就像空中无端扔下一个炸弹,学生当然无所适从。
  3、学生提问未受重视
  学生课堂提问既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与教学效果和课堂积极性紧密联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反映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程度和对学习材料理解的深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一直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了老师,而学生提问这一块则少有涉足,不敢轻易尝试。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思维交流活动,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因此,我们首先从“提问”开始,不仅要提高提问效果,还得讲究提问的艺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丰富提问的样式,活跃课堂的氛围
  假如教师每天提来问去都是那几点: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写作有什么特点等等让学生不胜其烦。提问方式的单一,造成了学生的厌倦学习,因此,教师要丰富提问的样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开门见山式。“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藤野先生》,请问:作者对此人有着怎样的感情?”想寻找答案的学生马上去阅读原文。(2)曲折逗趣式。为了让学生了解古今异义词,我举一例“媵人持汤沃灌”并问何意?“温馨提示:‘媵人’是指服侍的人。”学生听后踊跃发言:仆人拿汤去浇花,有学生反驳:汤如何能浇花?学生一听急改为:仆人拿水去浇花。我大笑:“它真正含义是服侍的人拿汤给我喝。”学生大笑说明白。我再笑:“真的明白?”学生说yes。我再笑:“可我刚才说的意思是错的?”学生作晕倒状。看此情景,我笑道:“‘汤’在这里是‘热水’之义。”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服侍的人拿热水给我浇洗,我说yes。(3)巧设悬念式。准备讲《望江南》一词,我让学生先看书,然后问:“文中的主人公是男性还是女性?”学生答男女的都有。“要想知道答案,看课文写了什么?”想弄清真相的学生互相讨论起来,最后异口同声的说:“女性。”我点头赞许。假如我按照句子顺序来讲解的话,学生也能回答这个问题,但这种做法一方面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另一方面造成了课堂的沉闷。提问方式灵活多样,课堂的氛围就会更活跃,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多变通,就能让课堂越来越精彩。
  2、抓住发散点提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教学中的课堂提问,重点应放在营造学习氛围、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把课堂真正变成启迪学生思维的园地。教《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要求学生改写故事结局,并与原文比较哪种写法更好。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纷纷作了回答。有的说,于勒真的成了富翁,兑现诺言来找哥哥,让哥哥一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有的说,于勒没成为富翁但还是回来找哥哥,跪求哥嫂原谅,并表示以后会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的说,于勒没回来也没出现在船上,让他哥永远留一个念想等等。面对不同的结局,我让学生来分析。学生说第一种写法比较平淡无奇,表现不出深刻的主题。第二种写法积极意义较明显,一则写出了于勒的思乡之情,二则表现出他改过的决心。第三种写法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但对主题没起到升华的作用。通过这种比较方式,学生更加了解作者设置这样结局的良苦用心。
  3、评价学生答案要注意鼓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鼓励性语言,能起到“充氧助燃”的作用,尤其在课堂提问评价学生答案更是如此。
  首先,教师的评价用语要富有鼓励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绝不能用尖刻的语言侮辱学生,伤害学生。学生答对时,我会说“答得太好了”“你太棒了”。学生没答对时,我会安慰她说“没关系,你的答案证明了你有认真思考,单凭这一点你就很不错。”
  其次,对学生的评价要敢于打破常规,鼓励有独创性的见解。语文教材收录的多为名篇佳作,许多问题也早有定论,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决定了课堂问答的开放性。因此,学生的回答即使有悖于传统认识、有悖于教师设计问题的初衷,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该予以肯定,予以鼓励。讲陶渊明《饮酒》时,要求学生谈谈对作者的认识。有个学生说:“我认为陶渊明是一个酒鬼。”全班一听愕然,我没有急于痛批他,而是问其原因。他说:“以《饮酒》为题他写了20首,他为何不以其他事物为题?可见他对酒情有独钟。在《五柳先生传》里也说到‘性嗜酒,亲旧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那更是活脱脱的酒鬼形象。”我笑道:“言之有理。你的见解能建立在有说服力的事例上,说明你是个爱思考有独立想法的人,希望你以后能坚持这种精神。陶渊明的确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那大家知道他为何爱喝酒吗?”学生摇头,我就从当时的黑暗社会、作者的经历以及社会的习俗讲起,学生听后对作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效率的高下,很大一部分可以从他课堂上所提问题的性质和提问的方法上考查出来”。的确如此,拙劣的提问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优质的提问犹如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因此,为了打造有效、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努力提高提问艺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晓云,病句修改要注意语境还原[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9)
  [2]柴晓山,“病句修改”解题指导与训练[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1,(1)
  [3]胡金凤,自主性学习中的病句修改方法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1,(13)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目的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较好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会用数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摘要: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中,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必须做到三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索题及活动课;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会使我们的历史课堂会更具吸引力。  关键词:历史 教学 互动 参与  现代人才观的内涵是:有较强的交流能力、组织观念、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探索创新能力。如何更好的挖掘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是我们在教育教学
前言: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有效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阳光体育一小时实施的必然性  1.1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严峻性  2010年全国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出炉表明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高中生物教育也不断随时代发展。我国新课改早在03年的时候就编写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导我国高中生物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就主要介绍这些不足,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措施,旨在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  【关键字】:高中生物实验 教学方法 不足 改革  0.引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有色集团,向始终关心支持我们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rn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回望2019年,我们站在新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初中教育的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教学阶段,搞好教育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教学目标,也是这个阶段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本文是本人对初中教育实践中如何促进教育发展的方式方法,及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和如何以多种措施进行教学,谈一谈肤浅的看法,目的是更好地提高初中教育的水平,并让初中教育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从而培养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