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究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48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结果 48例患者治愈41例,好转5例,死亡2例,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未出现褥疮、肺内感染等情况。结论 在脑出血急性期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护理;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52-02
脑出血常见于50-70岁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急性期临床存在突然发病、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和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特征,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1]。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总结了我院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48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在53-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2岁,脑出血诊断均经过颅脑CT确诊,出血部位主要有壳核、丘脑、脑叶、桥脑、小脑出血及脑室等,治疗上主要给予预防再次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身体电解质及水的平衡,预防并发症,营养脑神经及脑细胞,控制血压及其它对症支持等措施。
2 结 果
48例患者治愈41例,好转5例,死亡2例,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未出现褥疮、肺内感染等情况。
3 护理措施
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情况。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颅内压往往较高,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及体温中枢。颅内高压的征兆为患者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不规律[2]。如患者出现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时,表明呼吸中枢可能受到损伤;血压持续升高时,引起再次出血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血压越高,患者的颅内压越高,形成脑疝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预后较差;血压下降过快,则有可能导致颅内灌注不足,引发颅脑的局部脑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亦不利于预后。
3.2 观察瞳孔变化 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等情况。若患者瞳孔逐渐增大至6mm,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可能是小脑幕切迹疝形成所致,应当警惕;若瞳孔明显缩小且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形态固定不变,则可能是脑桥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
3.3 意识变化 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判断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多数脑出血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变化,如嗜睡、昏迷、躁动等,不同部位的损伤引起的意识变化不同,如枕骨大孔疝会导致患者迅速昏迷,小脑损伤则出现躁动、嗜睡、昏迷等不同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正确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早作处理,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3.4 加强基础护理 注意保持患者室内的整齐、清洁;保持床铺的干燥、清洁;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避免发生口腔感染;大便干燥者注意及时通便,避免患者过度用力引起再次出血;体温较高者注意进行脑病降温,可以选择冰帽或是冰袋进行降温,以减少颅脑细胞的耗氧量,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3.5 预防褥疮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代谢障碍,使皮肤正常功能发生变性,坏死,成为压疮性溃疡或压疮[3]。为预防褥疮发生,护理人员应当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注意清洁皮肤,保持床单的干燥,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情况。对于已经发生褥疮的,应当及时解决局部压迫情况,进行营养支持,改善局部皮肤的血液供应,促进褥疮的恢复。
3.6 预防肺内感染 脑出血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吞咽反射会减弱,甚至消失,此时应当注意让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注意维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食物残渣进入呼吸道,同时要预防舌根或痰液阻塞气道。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异物,如食物残渣、痰液及呕吐物等,保持口腔的清洁;注意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自下而上,避免痰液积聚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7 预防泌尿系感染 患者長期的卧床或昏迷,一般需要进行导尿。长期的导尿管滞留容易引起患者泌尿系的感染。临床护理人员在进行导尿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实施,防止尿液倒流;更换引流袋时要注意清洁双手,对接头处进行消毒处理,注意保持患者尿道口及会阴部位的清洁、干燥。
3.8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脑出血早期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进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在必要的治疗基础上,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大便及呕吐物的颜色及数量的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黑便、呕血、腹胀、面色苍白、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若是出现上述情况应当及时汇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
3.9 饮食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若出现昏迷则需要鼻饲饮食,此时给予流质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易消化的食品,如牛奶、豆浆、鸡蛋汤、水果泥、蔬菜汁等。低盐饮食可以避免水钠潴留,降低脑水肿,而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可以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及营养,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其恢复。
3.10 心理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若意识清晰,往往会伴有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些甚至会出现绝望的情绪。护理人员此时应当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多多给予鼓励及安慰,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争取患者的积极主动配合。
3.11 出院指导 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要注意进行出院指导。患者应当定期检测血压,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活动不利、口角歪斜等情况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坚持适当锻炼,积极进行康复性训练;低盐、低脂饮食,注意补充新鲜水果、蔬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之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4 讨 论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恰当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临床致死率及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当掌握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要点并实施于临床工作当中,积极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宏敏.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97-498.
[2] 林逸轩.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健康文摘,2012,9(24):71-72.
[3] 马晓萍.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护理概况[J].内科,2009,4(3):443-444.
[关键词] 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护理;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52-02
脑出血常见于50-70岁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急性期临床存在突然发病、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和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特征,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1]。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总结了我院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48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在53-78岁之间,平均年龄64.2岁,脑出血诊断均经过颅脑CT确诊,出血部位主要有壳核、丘脑、脑叶、桥脑、小脑出血及脑室等,治疗上主要给予预防再次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维持身体电解质及水的平衡,预防并发症,营养脑神经及脑细胞,控制血压及其它对症支持等措施。
2 结 果
48例患者治愈41例,好转5例,死亡2例,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未出现褥疮、肺内感染等情况。
3 护理措施
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情况。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颅内压往往较高,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及体温中枢。颅内高压的征兆为患者血压逐渐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不规律[2]。如患者出现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时,表明呼吸中枢可能受到损伤;血压持续升高时,引起再次出血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血压越高,患者的颅内压越高,形成脑疝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预后较差;血压下降过快,则有可能导致颅内灌注不足,引发颅脑的局部脑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亦不利于预后。
3.2 观察瞳孔变化 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等情况。若患者瞳孔逐渐增大至6mm,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可能是小脑幕切迹疝形成所致,应当警惕;若瞳孔明显缩小且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形态固定不变,则可能是脑桥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
3.3 意识变化 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判断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多数脑出血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变化,如嗜睡、昏迷、躁动等,不同部位的损伤引起的意识变化不同,如枕骨大孔疝会导致患者迅速昏迷,小脑损伤则出现躁动、嗜睡、昏迷等不同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正确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早作处理,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3.4 加强基础护理 注意保持患者室内的整齐、清洁;保持床铺的干燥、清洁;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避免发生口腔感染;大便干燥者注意及时通便,避免患者过度用力引起再次出血;体温较高者注意进行脑病降温,可以选择冰帽或是冰袋进行降温,以减少颅脑细胞的耗氧量,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3.5 预防褥疮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代谢障碍,使皮肤正常功能发生变性,坏死,成为压疮性溃疡或压疮[3]。为预防褥疮发生,护理人员应当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注意清洁皮肤,保持床单的干燥,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情况。对于已经发生褥疮的,应当及时解决局部压迫情况,进行营养支持,改善局部皮肤的血液供应,促进褥疮的恢复。
3.6 预防肺内感染 脑出血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吞咽反射会减弱,甚至消失,此时应当注意让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注意维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食物残渣进入呼吸道,同时要预防舌根或痰液阻塞气道。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异物,如食物残渣、痰液及呕吐物等,保持口腔的清洁;注意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自下而上,避免痰液积聚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7 预防泌尿系感染 患者長期的卧床或昏迷,一般需要进行导尿。长期的导尿管滞留容易引起患者泌尿系的感染。临床护理人员在进行导尿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实施,防止尿液倒流;更换引流袋时要注意清洁双手,对接头处进行消毒处理,注意保持患者尿道口及会阴部位的清洁、干燥。
3.8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脑出血早期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进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在必要的治疗基础上,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大便及呕吐物的颜色及数量的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黑便、呕血、腹胀、面色苍白、尿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若是出现上述情况应当及时汇报医师,进行相应处理。
3.9 饮食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若出现昏迷则需要鼻饲饮食,此时给予流质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易消化的食品,如牛奶、豆浆、鸡蛋汤、水果泥、蔬菜汁等。低盐饮食可以避免水钠潴留,降低脑水肿,而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可以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及营养,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其恢复。
3.10 心理护理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若意识清晰,往往会伴有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些甚至会出现绝望的情绪。护理人员此时应当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多多给予鼓励及安慰,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争取患者的积极主动配合。
3.11 出院指导 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后要注意进行出院指导。患者应当定期检测血压,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活动不利、口角歪斜等情况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坚持适当锻炼,积极进行康复性训练;低盐、低脂饮食,注意补充新鲜水果、蔬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之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4 讨 论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恰当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临床致死率及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当掌握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要点并实施于临床工作当中,积极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宏敏.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97-498.
[2] 林逸轩.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健康文摘,2012,9(24):71-72.
[3] 马晓萍.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护理概况[J].内科,2009,4(3):44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