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的文字陈述和描摹出来。一般来说,状物文章善于以物喻理,一般可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品读状物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事物的特点
1.“状静物文”一般指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静物的记叙文,读后可以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如《威尼斯的小艇》片段: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这段话运用数字说明与比喻说明相结合的方法,把小艇的大小、外形描绘得生动形象。
2.品读“状动物文”要对动物的特点有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外形、动作、生活习性,因为这些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如《鲸》片段:
不少人看过大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4万公斤重的鲸,约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颚,4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段话采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鲸很大的特点。
3.品讀“状植物文”要了解植物的茎、叶子是什么样的;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其形、色、味;探究作者是按什么顺序“状物”的,借鉴其写作技巧。如《落花生》介绍花生的特点,有这样一段话: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运用对比的手法,借助花生的外在特点,突出其内在的可贵。
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状物的目的是表达思想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引发共鸣。如《金色的鱼钩》的结尾: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结尾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要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先辈的遗物,学习他们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承载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作者在状物时,总会流露出某种思想感情,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揣摩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阅读时应细细品味,好好揣摩。还要发挥想象力,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如《白杨》片段: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运用排比的手法,再现了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进而赞扬了像白杨树一样的边疆建设者。
总而言之,品读状物类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赏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等。
一、抓住事物的特点
1.“状静物文”一般指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静物的记叙文,读后可以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如《威尼斯的小艇》片段: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这段话运用数字说明与比喻说明相结合的方法,把小艇的大小、外形描绘得生动形象。
2.品读“状动物文”要对动物的特点有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外形、动作、生活习性,因为这些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如《鲸》片段:
不少人看过大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4万公斤重的鲸,约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颚,4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段话采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鲸很大的特点。
3.品讀“状植物文”要了解植物的茎、叶子是什么样的;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其形、色、味;探究作者是按什么顺序“状物”的,借鉴其写作技巧。如《落花生》介绍花生的特点,有这样一段话: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运用对比的手法,借助花生的外在特点,突出其内在的可贵。
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状物的目的是表达思想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引发共鸣。如《金色的鱼钩》的结尾: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结尾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要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先辈的遗物,学习他们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承载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作者在状物时,总会流露出某种思想感情,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揣摩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阅读时应细细品味,好好揣摩。还要发挥想象力,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如《白杨》片段: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运用排比的手法,再现了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进而赞扬了像白杨树一样的边疆建设者。
总而言之,品读状物类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赏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