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零点偏移保证工件加工精度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数控车床加工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结合近几年的实习教学经验,着重讲述了使用零点偏移保证工件加工精度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误差 加工精度 零点偏移
  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机械产品的质量、生产率和新产品开发的周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满足生产的需要,研制生产出一种灵活、通用,能适应产品频繁变化的数控机床。我们之所以选择数控车床,主要 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的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能加工复杂形面的零件。加工精度很大程度上依赖操作者的经验,所以如何保证加工精度呢?
  以SINUMERIK-802S数控车床为例,结合担任数控实习指导教师以来的经验,我想谈谈以下的观点:
  要保证加工精度首先要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在不考虑机床、程序方面,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对刀误差、测量误差、刀具磨损误差:那么要保证加工精度,就得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对刀误差、测量误差我们是可以通过熟练程度的提高来避免的,但刀具磨损是无可避免的,同一台数控车床,同一段程序,如何保证相同的精度呢?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有两种方法可以保证精度,修改刀具磨损值以及设置零点偏移(G54~G57),下面我就着重谈谈设置零点偏移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
  SINUMERIK-802S车床系统中允许编程人员使用4个特殊的工件坐标系,可设置零点偏移指令(G54~G57)可以在相对与编程原点在轴X、軸Z两个方向进行偏移,将偏移量输入到工件坐标系偏移存储器中,其后系统在执行程序时,可在程序中用G54~G57指令来选择。对刀完成后,刀具以工件坐标系的零点(编程原点)为基准加工(如图1所示),设定偏移量后(如图2所示)以偏移后的坐标为基准进行加工,偏移量的大小就决定了尺寸的大小。如果工件做小了,就无法再修整了,以保证外圆尺寸为例,我们一般将直径放大0.5mm,长度放大0.3mm,我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1.修改程序:如果要保证外圆的尺寸,那么就在程序里相对应的刀具前加入指令G54(也可以是G55~G57中的任意一个)。
  2.对刀、对刀正确性校验:按照正常方法对刀,在MDA方式下验刀时,程序中不要出现G54~G57指令,因为零点偏移中的偏移量会影响刀尖的位置,不方便判断对刀的正确性。
  3.G54~G57零点偏移的设置:在CNC操作面板上按“区域转换”键返回主菜单,在主菜单中按“参数”软键,弹出如图所示R参数窗口,按“零点偏移”软键,进入如图3所示零点偏移窗口,选择其中一个可设置零点偏移G54、G55、G56或G57,但必须与程序中添加的零点偏移指令一致。将光标移到G54的X轴零点偏移编辑区(如图),输入0.25(半径值),按 键确认,然后移动光标到G54的Z轴零点偏移编辑区,输入0.3,按“回车”键确认。
  4.加工、程序暂停,测量:自动加工,测量外圆尺寸、台阶长度。
  5.计算、修改偏移量:如果某处外圆的直径为42mm,台阶长度为30mm,那么零点偏移后的理论值应该是直径42.5mm,长度31mm。但由于实际操作中的误差,实际值会有一些偏差,那么当偏移量是多少时能达到我们的精度要求呢?这里我总结了一个公式:修改的X轴偏移量=设定的偏移量-(实际直径-外圆直径)/2;修改的Z轴偏移量=设定的偏移量-(实际长度-台阶长度)。即将X轴零点偏移量修改为-0.02,Z轴零点偏移量修改为-0.06,再次加工,就能达到精度要求.
  6.再次加工,从精加工程序开始:当修改好零点偏移以后,我们要对工件进行再次加工才能将余量切除,但是由于加工余量已经很小,再次粗加工的话也是走空刀,影响加工效率。所以我们直接进行精加工。
  7..程序暂停、再次测量:如果满足加工精度,按“启动”键继续往下加工,如果不满足,重复5~6加工步骤,直至符合要求。
  内孔加工我们先将孔径镗小一点,也就是说可设定的X轴偏移量应该为“-”,螺纹尺寸保证与外圆类似,只是螺纹公差以中径来表示。可设定的零点偏移量都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个人操作习惯设定。
  以上操作介绍了修改零点偏移量来保证工件尺寸的方法,但并不是保证尺寸的唯一方法,影响精度的因素有很多,有机床本身的问题,如刚性、伺服系统;有操作者的问题,如对刀、测量方面的误差等;我们还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以上都是我在实习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论,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袁锋主编 数控车床培训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西门子802S编程操作说明书 版本04/2007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向样蛋白1(LRIG1)与胶质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替莫唑胺诱导构建多药耐药细胞株U251/TR,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该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LRIG1在U251和U251/TR中的表达变化.转染LRIG1质粒体进入多药耐药细胞株,检测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多药耐药细胞株U251/TR,
目的分析霉酚酸酯(MMF)预防疗程对于"北京方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haplo-HSCT的237例标危成人(≥14岁)血液肿瘤患者,男140例(59.1%),女97例(40.9%),中位年龄30(14~60)岁。根据MMF疗程分为长疗程组(MMF 500 mg
目的 利用磁性压榨式吻合(MCA)技术自制新型磁性吻合环,探讨其快速无缝线吻合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西安近郊杂种犬12只,雌雄不限,6~8月龄,体质量(16.5±3.6) kg.每只的犬左、右
目的 通过建立小鼠原位气管移植模型,探讨气管移植早期IL-17A对气道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19~ 21 g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n=50)和BALB/c小鼠(n=20),供受体按体质量配对后
【摘 要】作为一个焦炭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的焦炭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在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成分复杂的焦化废水严重的污染了环境,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焦化废水的处理一直以来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简单的对焦化废水作了介绍,分析了其特点及对环境的危害,重点就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生物脱氮技术、活性污泥技术等已发展成熟的技术和催化式氧化法等新型处理技术,最后展望了未来
董承琅教授,1899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县,1992年病逝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市,享年93岁。他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内科专家,中国心血管病内科学奠基人,中国第一位心血管病内科医师,被大家尊称为董老。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工业生产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多焦化厂中,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已经在不断的实践应用,仪表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也变得更为广泛,这主要得益于仪表自动化设备可以直接的控制生产模式的进行,如果仪表自动化技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利用,必定会让企业的生产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所以说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仪表自动化故障分析,可以保证仪表设备的完整性,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延长使用期限,降低企业在仪表设
目的探讨在供、受者年龄均≥40岁同胞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MSD-PBSCT)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中增加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4月行MSD-PBSCT且供、受者年龄均≥40岁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患者在常规急性GVHD预防方案(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联合短疗程甲氨蝶呤)中加入ATG 1.5 mg·kg-1·d-1×3 d
针对引供水工程中如何预防事故和提高事故处理能力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了基于面向服务和工作流模型的自动化事故应急预案系统,实现事故的早期侦测、智能诊断和处理流程的自动化
目的 使用血管吻合轮建立一种接近临床且易于操作的动脉旁路移植动物模型.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体质量2.5~3.5 kg,使用血管吻合轮将颈静脉与颈动脉行端端吻合,术后即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