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家庭经历“专业主妇”时代、“双职工”时代,如今美国家庭中的“专业爸爸”正在增加。伴随着男性回归家庭的“进化”,一个新的家庭生活样式正在兴起。
妻子的收入比丈夫高两倍
在绿树环抱的纽约布鲁克林,有一处每户一个院落的居民住宅区。44岁的男主人马克就住在这儿,每天午后3点半钟,是他一天最忙的时间。
长子、长女从小学校放学回来,弗里特曼·马克的家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10岁的阿纳把宠物长尾鹦鹉放在肩膀上准备到户外去玩;7岁的贝把书包内的书和文具以及家里的玩具摊到厨房地板上,附近的孩子们也都来了,跑上2楼孩子房间去玩;马克怀里抱着的两岁的塞斯又来喊闹着说肚子饿了……
照顾孩子的父亲高兴地对记者说:“我这3个宝贝性格各异,女儿贝做事专一用心,无论干什么事情周围发生的事对她都毫无影响;阿纳性格坚强而又正直,我眼看着他们成长心里美滋滋的……”孩子的母亲叫鲍妮·比尔,现年47岁,在一家大公司任职,每天晚上七八点钟还不一定能回到家。
马克与妻子是1980年两人在读大学时结婚的。当时马克在大学研究生院学习福利和商务专业,毕业后曾在一家计算机公司从事软件程序设计工作,1985年辞职,与鲍妮一块花了3年时间骑自行车环游了非洲和亚洲。
结婚第10年时生了阿纳。阿纳临近出生前,鲍妮在德国银行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工作;马克给没有读书机会的人补习功课,当英语家庭教师做小时工,年收入约3万美元,鲍妮年薪有7万多美元,比丈夫收入高两倍多。“谁在家里照顾孩子更好呢?当然还是自己在家比较适合。”马克这样说。
从此之后,马克在家开始照料婴儿,换尿布、喂奶、陪孩子玩、教育孩子、带孩子去医院治病,全部育儿工作统统由他来做。另外,他还要打扫房间和做饭,这两项活他最烦心。
“起初,男人在家照顾孩子很多外人见了都用奇异的眼神看你,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挣钱女人花的观念在世人当中根深蒂固,自己本人也为是否能够承担起这一重任而苦恼。”马克如是说。
然而,妻子每生过一个孩子休息一两个月后总要去上班,因为孩子多,家庭经济负担加重。马克不但学会了如何育儿,而且认识到照顾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马克现在还担任儿子和女儿小学校的家长教师联系会会长,起到家长与学校相互沟通加强联系的桥梁作用。
周围的人们对“专业爸爸”的看法也不同。最近平素公园里也能看到不少照看孩子的父亲,每当学校召开家长会,参加者中约半数为学生的父亲。当今女性有职业并且有些女性薪金相当可观,只有男人出外工作的观念已经落伍,为人父的男子汉也开始重新思考家庭中只能依赖男人挣钱养家的观念。 75万个“专业主夫型”家庭
据说现在美国像这种在家照顾小孩的专业父亲已经有200万。据1998年美国国情调查显示:有18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只是妻子一人工作丈夫留在家里,所谓的“专业主夫型”家庭全美共计75万个。传统的“专业主妇”家庭在过去的10年间减少了15%,相反“专业主夫型”家庭却增加了39%。其原因是女性进入社会,妻子的收入高于丈夫的家庭占双职工家庭的1/4。
在美国把在家照料孩子的父亲称之为:“alhome dad”,即在家的父亲之意,最近又进一步爱称为“athome”失去了“在家之父”含意变成家庭氛围之意,可见美国人对“专业父亲”的理解。
居住在纽约曼哈顿的乔治·肯特(34岁),自从有了儿子哈里逊之后不久便辞掉了在网络公司的工作,当上了“专业爸爸”。乔治的36岁的妻子塔尼娅,就职于某广告公司,她每天清晨7时去上班。1岁零两个月的孩子睡醒后,乔治第一件事就是为孩子换尿布,紧接着就是喂牛奶,外出购物或洗衣服时乔治就把儿子背在身上。乔治为了学习做饭,利用有线电视学习完全部烹调课程。
塔尼娅晚上8时才能回到家,这时是一家3口人共同的时间。当乔治为爱妻和儿子准备完洗澡水之后,到睡觉前余下的时间才属于这位好父亲、模范丈夫自己的时间,他常利用这段时间看看电视或读书放松一下身体。
乔治与塔尼娅于1992年结婚,当他知道妻子怀孕之后马上就萌发出当“专业父亲”的想法。“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在劳累的人生中,我没有闲暇与人聊天,也没想过与别人一起玩,现在我有了儿子,有机会与儿子说话尽兴地玩该是多么偷快、幸福的事呀。”乔治这样说。
乔治还对记者说:“很多母亲对自己孩子喜欢说教,我要把一切奉献给哈里逊,我是他父亲,更是他的朋友。孩子正在一天天长大,他正向着把我当成他的好朋友方向发展,我为此感到欣慰。诚然,我与孩子整天呆在家里时而也有关牢狱的感觉。”乔治向记者讲述他的心声。
谁来在家照看孩子
夫妻两人由谁在家照顾孩子,有人是从家庭经济收入来考虑,而多数甘心在家当“专业爸爸”的丈夫是想亲自感受带孩子的滋味,来体验人生享受人生。
美国现有70%的家庭是双职工家庭,多数家庭选择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幼儿园。相反,近来一些人想法正在改变,想在孩子儿提之时与他们有更多在一起的时间。但是,人们在育儿观念方面也与昔日不同,当记者问及“家庭由谁来照顾孩子时”,回答是,父母都有选择的义务和理由。
35岁的潘克·蒂尔巴里眼下正在照看着1岁半的女儿简纳沃。他选择“专业爸爸”很大程度是尊重妻子的职业,32岁的爱妻斯桑是一位正活跃在美国各地的西洋歌剧演员。1991年潘克与斯桑结婚,斯桑为了爱情中断了音乐大学的学业,参加了工作。尔后,斯桑为了实现她登上欧洲歌剧舞台的理想,重返校园复学,在校学习期间荣获1997年纽约城歌剧比赛大奖,从此她走上了专业歌剧演员的道路,可没过多久她就怀孕了。当时潘克在乐团当音响师,家住伊利诺斯,乐团经常到外地公演,一年有半年时间在外地生活没有稳定住所,所以潘克决定改变一下职业。他对记者说:“斯桑刚刚生下女儿第8周,正赶上她有演出任务,我选择了改行照顾女儿。”
潘克说:“照顾好孩子也不是件容易事,小孩因为环境改变了怎么也不入睡,为了让女儿晚上睡觉,我把她放在婴儿车上,推着她夜晚满街转。”
潘克刚刚学会了照料孩子,妻子的父亲又开始抱怨说:“一个大男人没有固定职业,就是一个无收入的废人。”妻子听到父亲这番话觉得绝非没有一点道理,但她理解丈夫是为自己而中断工作做出的付出,她心中不安。潘克自己心情平静,他说:“美国有75%的在家父亲,当孩子到了学龄期便重新工作,现在美国经济情况不错,找工作不难。”
成立“父亲游戏会”
对“专业父亲”而言最大的苦恼是孤独感。
47岁的劳利特·奇纳狄家住康涅狄格州,他是一位两个孩子的父亲,长子4岁,次子两岁。他回顾专心致志在家照料孩子两年多经历时幽默地说:“有时我想,偶尔能与无需换尿布的人聊天。”
一年前,劳利特在他所住街道信息中心的帮助之下创立了“父亲游戏会”。他对记者说,从前,只是生活在孩子世界之中,整天忙于家务,内心的想法无处诉说,一度想打听一下自己能否参加“母亲会”的活动。“父亲游戏会”每月组织两次活动,隔周的星期五的上午,家庭父亲们集聚在一块,每次总有五六个人带着孩子来,在与孩子们玩的同时,相互交流照料孩子的经验,话题多为如何管教子女,怎样给孩子增加营养,以及避孕等问题。
不是“革命”是社会“进化”
“专业父亲”们通过因特网加强了网友之间的联系,近两三年有关“家庭父亲”的主页正在快速增加。美国从1994年为在家的父亲网上制作了“新闻书信”,让“家庭父亲”们有交流的媒体,在此可以畅谈育儿的体验,为在家的父亲们营造了一个交流信息的天地。
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时期,女性疾呼提倡“家庭父亲”。对男性来说育儿是义务,也是权利。父亲在家承担照料孩子这种事不该认为是一场“革命”,而应认为是社会在“进化”。父亲的角色的改变正在对周围的家庭产生影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专业父亲”并不感到惊奇了。
(《编译参考》2000年第12期 老 犁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