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1
摘 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孕育之下的中华武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武术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蕴的体育项目,它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的精髓,并随之不断的发展、壮大。笔者认为,要想让中国体育迈进国际体坛,必须挖掘出中华武术独特的审美特征,展示其独特的审美魅力。
关键词 武术文化 武术美学 审美特征 展示
一、武术美学的概念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是最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审美内涵的体育运功项目。武术的美,可以看作是中国古典艺术之美的缩影。
武术美学是,以传统武术的审美内涵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武术美学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受民族风俗、文学、艺术、情感、心理、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和儒释道文化的滋润而形成。
二、中华武术美学思想的发展
中国武术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一样,在早期是没有学科属性的,但是其美学思想却早已产生。
先秦两汉时期,在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大背景下,尚武之风靡盛。而文化艺术的发展,又使得武术逐渐演成为一种娱乐方式,如:西周时期的武舞、剑舞等。其中对武术美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儒、道美学。儒家以“仁义”为基础的人本主义思想,使武术蒙上了一种道德色彩,正所谓“练武德为先[1]”,由此把武术的美与道德的善结合起来。此外,道家美学中的一些思想也被武术接纳吸收,极大地丰富了武术美学的内涵。此时的武术美学显现出外儒内道的审美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受气功等养生之道的影响,产生了强身保健的意味。此时活跃的文化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武术的文化内涵,并体现出些许理论色彩。
到了隋唐五代,武术才逐渐具有了体育的因素。受府兵制、武举制、文化交流融合的影响,武术逐渐游离于军事而走向日常生活。例如,文人习武、佩剑,以武术为题材,创作诗歌作品等。
宋元时期,伴随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成熟,民间的武术表演也异常活跃,同时,武术的保健功能和娱乐功能得到发扬。由于元代的禁武举措,武术不得不改头换面以求生存。所以武术毅然决然地融入到杂剧戏曲之中,以唱、念、做、打的方式完成了武术表演的程式化转变。这就标志着,武术不再是实用的,而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审美的。武术和戏剧的融合,即使我国戏曲的进步也是武术的进步,武术丰富了戏曲的传统特色、戏曲增添了武术的动人之美。纵观古今中外,唯有中华武术才具有如此独特色审美特色。
明清时期,中华武术已经完成了历史的积累和沉淀,迈进最后总结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三、中华武术的审美特征
中华武术是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审美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拥有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范畴,能够折射出东方美学艺术的韵味。它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不同,在肢体形象的塑造、动作的动静结合、整体气韵的展现和内在神韵的勾勒上遥遥领先,其艺术感染能力更是无与伦比。
(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和中国传统美学一样,中华武术也强调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追求美,以生命的自由发展为审美追求。自古以来,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出神入化”,始终强调阴阳调和、刚柔相济。比如,武术运动员的形体美展示,既要求肢体的动作合拍、节奏协调,又要求内在精气神与动作的完美融合。人体动作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似行云流水般高度契合。所以许多仁人志士、武术豪杰,都能在中华武术文化中体悟人生哲理,获取精神力量。
(二)强调形神兼备,追求行意相和。
中华武术的核心是“内外兼修、德艺双馨[2]”。中国几乎所有的武术流派和拳术等都讲究“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形神兼备”。所以对习武者的来说,深厚的自我修养是练武的重要前提,否则习武就会流于形式。
中华武术重写意、写神,无论哪种拳术套路,都追求意念、气息和动作的协调统一。换句话说,就是思维活动与肢体动作的高度应和,动似龙腾虎跃,静如山岳高耸。比如,太极拳表面上看柔和轻盈、平滑缓慢,但是又连绵不断、虚实相生;练起来气势恢宏如排山倒海,往往能够以柔克刚,给人以无限的美感享受。
四、中华武术之美的展示
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中华武术美学不仅是中国的,也必须是世界的。中华武术要获得全世界的认可,走向国际体坛,必须要做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美的展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宣传中华武术:
(一)以比赛为跳板,全力推广中华武术
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乃至国际的体育运动会,可以设置多种武术比赛项目,如:太极拳、八卦掌、剑术、刀术、棍术等,展示“十八般武艺”的风采。通过赛事的推广,可以加深人们对武术的认识,调动大家学习武术和武术文化知识的兴趣,以达到全民普及的效果。
(二)大力开发武术产业,建设中华武术品牌
中华武术的推广与普及,既要有比赛最基础,也要开发相关的产业,如:武术书籍、纪念品、音像资料、网络游戏、武打电影、武术服装、习武器材等,以全世界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建设中华传统武术产业链,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我国的民族传统武术推向世界。
当然,展示中华传统武术美学的方法海域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是符合我国武术文化精神的方法,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五、结语
对中华武术美学思想的探讨,不只是为了武术招式的传承,更是为了把中国优秀的武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全世界的人民了解它、认可它、热爱它,为中华武术走向国际体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玉海.中华传统武术的美学本质[J].中华武术.2011(5):38-39.
[2] 张海曦.试论武术文化的美学特征[J].体育文史.2012(7):127.
摘 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孕育之下的中华武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武术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蕴的体育项目,它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学的精髓,并随之不断的发展、壮大。笔者认为,要想让中国体育迈进国际体坛,必须挖掘出中华武术独特的审美特征,展示其独特的审美魅力。
关键词 武术文化 武术美学 审美特征 展示
一、武术美学的概念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是最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审美内涵的体育运功项目。武术的美,可以看作是中国古典艺术之美的缩影。
武术美学是,以传统武术的审美内涵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武术美学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受民族风俗、文学、艺术、情感、心理、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和儒释道文化的滋润而形成。
二、中华武术美学思想的发展
中国武术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一样,在早期是没有学科属性的,但是其美学思想却早已产生。
先秦两汉时期,在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大背景下,尚武之风靡盛。而文化艺术的发展,又使得武术逐渐演成为一种娱乐方式,如:西周时期的武舞、剑舞等。其中对武术美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儒、道美学。儒家以“仁义”为基础的人本主义思想,使武术蒙上了一种道德色彩,正所谓“练武德为先[1]”,由此把武术的美与道德的善结合起来。此外,道家美学中的一些思想也被武术接纳吸收,极大地丰富了武术美学的内涵。此时的武术美学显现出外儒内道的审美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武术,受气功等养生之道的影响,产生了强身保健的意味。此时活跃的文化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武术的文化内涵,并体现出些许理论色彩。
到了隋唐五代,武术才逐渐具有了体育的因素。受府兵制、武举制、文化交流融合的影响,武术逐渐游离于军事而走向日常生活。例如,文人习武、佩剑,以武术为题材,创作诗歌作品等。
宋元时期,伴随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成熟,民间的武术表演也异常活跃,同时,武术的保健功能和娱乐功能得到发扬。由于元代的禁武举措,武术不得不改头换面以求生存。所以武术毅然决然地融入到杂剧戏曲之中,以唱、念、做、打的方式完成了武术表演的程式化转变。这就标志着,武术不再是实用的,而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审美的。武术和戏剧的融合,即使我国戏曲的进步也是武术的进步,武术丰富了戏曲的传统特色、戏曲增添了武术的动人之美。纵观古今中外,唯有中华武术才具有如此独特色审美特色。
明清时期,中华武术已经完成了历史的积累和沉淀,迈进最后总结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三、中华武术的审美特征
中华武术是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审美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拥有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范畴,能够折射出东方美学艺术的韵味。它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不同,在肢体形象的塑造、动作的动静结合、整体气韵的展现和内在神韵的勾勒上遥遥领先,其艺术感染能力更是无与伦比。
(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和中国传统美学一样,中华武术也强调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追求美,以生命的自由发展为审美追求。自古以来,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出神入化”,始终强调阴阳调和、刚柔相济。比如,武术运动员的形体美展示,既要求肢体的动作合拍、节奏协调,又要求内在精气神与动作的完美融合。人体动作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似行云流水般高度契合。所以许多仁人志士、武术豪杰,都能在中华武术文化中体悟人生哲理,获取精神力量。
(二)强调形神兼备,追求行意相和。
中华武术的核心是“内外兼修、德艺双馨[2]”。中国几乎所有的武术流派和拳术等都讲究“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形神兼备”。所以对习武者的来说,深厚的自我修养是练武的重要前提,否则习武就会流于形式。
中华武术重写意、写神,无论哪种拳术套路,都追求意念、气息和动作的协调统一。换句话说,就是思维活动与肢体动作的高度应和,动似龙腾虎跃,静如山岳高耸。比如,太极拳表面上看柔和轻盈、平滑缓慢,但是又连绵不断、虚实相生;练起来气势恢宏如排山倒海,往往能够以柔克刚,给人以无限的美感享受。
四、中华武术之美的展示
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中华武术美学不仅是中国的,也必须是世界的。中华武术要获得全世界的认可,走向国际体坛,必须要做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美的展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宣传中华武术:
(一)以比赛为跳板,全力推广中华武术
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乃至国际的体育运动会,可以设置多种武术比赛项目,如:太极拳、八卦掌、剑术、刀术、棍术等,展示“十八般武艺”的风采。通过赛事的推广,可以加深人们对武术的认识,调动大家学习武术和武术文化知识的兴趣,以达到全民普及的效果。
(二)大力开发武术产业,建设中华武术品牌
中华武术的推广与普及,既要有比赛最基础,也要开发相关的产业,如:武术书籍、纪念品、音像资料、网络游戏、武打电影、武术服装、习武器材等,以全世界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建设中华传统武术产业链,全方位、多角度地把我国的民族传统武术推向世界。
当然,展示中华传统武术美学的方法海域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只要是符合我国武术文化精神的方法,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五、结语
对中华武术美学思想的探讨,不只是为了武术招式的传承,更是为了把中国优秀的武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全世界的人民了解它、认可它、热爱它,为中华武术走向国际体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玉海.中华传统武术的美学本质[J].中华武术.2011(5):38-39.
[2] 张海曦.试论武术文化的美学特征[J].体育文史.20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