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jian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及基础建设发展贡献力量。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非常重视,因此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体育选修课程。体育课程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体育舞蹈课程主要是以舞蹈形式来实施体育锻炼,这种体育课程更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不但能够对其体育素质进行提升,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增强其舞蹈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视角;高校体育;舞蹈教学
  0引言
  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体育舞蹈具有娱乐性、健身性、交际性、艺术性和多功能等特征,所以,在高校体育教育领域受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加上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形式,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健身、娱乐、交际、表演和教育等多种价值功能。但是在传统的高校体育舞蹈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主要是进行体育舞蹈动作的技能性训练,通过动作示范和重复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未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舞蹈项目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审美底蕴,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于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而且还限制了体育舞蹈课程综合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1体育舞蹈的基本特点
  体育舞蹈是大学生十分喜爱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中,体育舞蹈双人舞、团体舞为比赛与训练的主体的竞赛项目,它由摩登舞项和拉丁舞项组成,包括、探戈、华尔兹、快步舞狐步、恰恰、伦巴等十个舞种。体育舞蹈的特点:一是规范性。体育舞蹈由一个完整的舞蹈动作组成,它的发展经过数百年历史,技术动作严谨流畅,一分一厘,毫秒之间;二是观赏性。体育舞蹈融风雅、音乐、舞蹈、服装、美学于一体,观赏价值和参与价值极高的运动项目之一;三是竞技性。体育舞蹈的赛事频繁,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各类体育舞蹈的比赛增长率为15%,以体育舞蹈为活动的人数超过1000万。经常从事体育舞蹈运动能陶冶情操,锻炼体魄。四是休闲性。体育舞蹈无论在校园还是在社区,开展的十分活跃。在调查的20所学校中,学校的体育舞蹈社团组织,从2010年的10个,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个,每一所学校平均5个以上,而且体育舞蹈社团组织相对于其他社团的运作要规范一些。无论是组织机构还是俱乐部建设,对外比赛,都井井有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舞蹈在大型活动中的表演出镜率是非常高的。从实际的调研情况来看,体育舞蹈的教学已经跟不上学生或者学生团体对体育舞蹈技术质量的需求。从社区开展的情况来看,体育舞蹈从2010年的社交舞的锻炼表演形式逐步发展到国际标准交谊舞表演形式,体育舞蹈的休闲性已经发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普及之广,随处可见。体育舞蹈融娱乐性、交际性、社会性为一体。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以摩登舞项中华尔兹、伦巴、恰恰为主,校内比赛以双人表演和团体舞为主,团队舞主要现代舞与体育舞蹈的的组合舞,融美学、观赏、音乐、舞姿为一体。
  2高校实施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内部实施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其审美价值相对较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会对其自身艺术性进行提升,还可以对自身审美价值观进行培养。高校内部的体育舞蹈其娱乐价值相对较高,体育舞蹈具有一定的娱乐特征,可以对学生自身人际交往能力进行提升,学生在实施日常舞蹈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自身情感进行抒发。高校内部体育舞蹈教学不但需要学生获得一定的体育舞蹈技能,同时学生还要将其内在和外在保持平衡,这时就需要学生具备正确的心态。在实施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训练和坚持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在对体育舞蹈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也会对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进行增强。
  3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体育教学的有效措施
  3.1加强身体柔韧性方面的训练
  体育舞蹈对学习者往往提出更高的柔韧性要求,所以在具体的柔韧性训练上一定要展现出良好的持久性,不能把简单的拉伸练习作为柔韧性提高的唯一手段。我们应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有效的提升。要想使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相关的体育舞蹈艺术技能要领,使学生具备充足的柔韧性,提升他在运动方面的良好素质,我们可以通过慢跑的方式进行相关动力性柔性练习提升。为了防止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学生的柔韧性素质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训练,能够对相关高难动作进行辅助完成,对肌肉、韧带的柔性、韧性都会有显著的提升,以此增加肌肉良好的收缩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静力牵拉和动力牵拉结合的方式增加下肢力量柔韧性的提升。
  3.2加强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生体育舞蹈的学习中,体能素质能够保证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而,教师要重视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体育舞蹈课程的体能训练主要分为3个部分: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及柔韧度训练。1.耐力训练,由于体育舞蹈练习会消耗大量体能,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耐力,很可能在学习中身体就会吃不消,很难坚持下来,练习会显得非常吃力,这样的情形下,再想呈现艺术表现力,就非常困难。2.力量训练,体育舞蹈练习中,对学生身体力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拥有一定的力量肌肉才能收缩自如,这在展现一些活力十足的舞蹈中显得尤为必要。肢体的不同部位,力量训练的方法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地开展力量训练。3.柔韧度训练,柔韧度对于舞蹈的练习十分关键。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柔韧度训练时,可以采用动力拉伸、静力拉伸等方法,但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来锻炼学生的柔韧度,更好地展现体育舞蹈艺术的美感。
  3.3建立新型教学目标
  传统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主要是以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实际去实践动作的时间少,而且傳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到什么,没有发散学生的思维,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展现体育舞蹈动作的美,这样不易于学生掌握体育舞蹈技能,而且在课堂上进行动作的大量练习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要通过微课进行新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在课堂上设计讲解动作让学生练习体会,先感受动作,课后在微课中再讲重难点,将动作分解开来讲解,再让学生更深刻地去体会舞蹈动作,加深对动作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体育舞蹈动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支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是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的前提。引进与培训相结合,在训练中锻炼队伍,在实战中检验队伍,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编舞能力、美学与音乐欣赏能力,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有利于优化体育舞蹈的师资队伍。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学的基础素质之一,教师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示范的效果。体育舞蹈的动作组合的编组是由不同的动作组成的,包括动作的造型、动作难度、音乐的选取、动作的衔接、动作创新与观赏等等。因而,体育舞蹈教师的高素养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3.5改善和优化体育舞蹈教学的场地器材条件
  在文化大發展视野下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场地器材条件以及相关投入是确保体育舞蹈教学创新与发展的物质基础。针对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场地器材短缺、紧张以及年久失修等方面的问题,高校一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结合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上的变化,加大相关投入,及时采购新的教学器材、建设新的教学场地,改善体育舞蹈项目的教学条件,优先满足一些新型体育舞蹈项目的教学需要。二要重视校内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在体育舞蹈场地资源的建设上,学校可以加强整体规划,对体育舞蹈教学场地的利用时间进行科学安排,尽量避免与其他项目教学之间的冲突。三要在训练场馆、多媒体器材的建设上加强与舞蹈教学部门、音乐教学部门之间的
  合作,确立共建共享的思路,这样可以避免高校教学资源的重复性建设,提高教学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并对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艺术修养进行更好的培养。
  3.6微课的应用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定型
  体育舞蹈的特点是动作碎片化的有机编排与组合。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扩展素材,由以教学内容为核心重难点小视频组成。如:教学舞美设计、教学素材、动作的纠正、人机对话练、测试与反馈,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小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动作结合体。微课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微课在案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它继承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逻辑顺序,创新了片段式教学方式。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具体方法主要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着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记录教学环节的全过程,在课中或课后开展的教研与学习互助活动,是一种多边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互学,教学相长。因而。提高教师对微课的认知,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微课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4结语
  在高校实施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够为学生自身身心健康做出保证,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使在实际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伴随着高校对于新课程标准的适应,也能够进一步促使舞蹈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也会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为高校舞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巍巍,于婷婷.新课标视角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35):9-10.
  [2]周艳玲.课程标准视角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0):89.
  [3]徐梓轩.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5):85-87.
  [4]孙中英,孙伟,张英成.浅析高校体育舞蹈身体素质训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4):158-16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智慧校园”快速崛起,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智慧校园”进行信息交流、获取资料,因此学生的思想、行为都有着明显的“智慧校园”与信息化特征。基于此,文章将从基于“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思政教学工作挑战与工作思路创新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高职思政教学发展。  关键词:思政教学;高职;“智慧校园”;思路创新  “智慧校园”主要包括数字电视、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首先强调了对小学低年级感恩教育的正确认识,其次结合实际分析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感恩教育的多元化形式,如社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结合生活实践才能渗透感恩教育,最终才能确保德育教育有效的落实。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感恩教育;教育方式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感恩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发挥感恩教育影响,结合学生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发展重心向企业实践质量提升的转变,这个目标的确立对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和复合能力的基础,专业实践能力缺失成为现阶段高职教师培养培训中最亟待突破的核心瓶颈。本文在简介专业实践能力与高职教师能力结构中所处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强调了企业实践在其中能够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进而着重探讨了如何才能挖掘企业实践的潜力,确保企业实践的有效性
期刊
摘要: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谋划和实施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我们党充分认识现阶段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现阶段进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疫情期间更好实现对青年群体的价值引领。  关键词:抗击疫情;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我们应该从其力量源泉进行全方位把
期刊
摘要:在进行视觉传达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各大高校都应该根据专业目录对教学方向进行调整,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这就需要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设计与实践进行融合,达到良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论与综合能力。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讨,以此来供相关人士进行交流。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  引言:  视觉传达专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种意识形态纷至沓来,面对新情况新挑战,高校的新困境也逐渐突显,大学生所接收的信息更是种类繁杂,如何在这些种类各异的信息中找到正确且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高校作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生活场所,应重视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明确道德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为祖国发展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学生主体责任意识,同时要认识到目前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对艺术、幼师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应重视中职舞蹈创编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舞蹈表现力与专业素养。在此,笔者结合自身执教经验,立足于中职舞蹈创编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展开对教学指导方法的浅要分析。  关键词:中职;舞蹈创编课程;设置;教学指导;方式  引言:新课改全面实施,让教师更加重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就业筑牢基础。在中职院校中,舞蹈编创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高校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为更好的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本文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从整体上提出该课程教学的若干关键要点,为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设计;建设工程课程  1.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1.1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的第一阶段,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至关重要。该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项目
期刊
受国家政策的鼓舞和社会媒体宣传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的技工院校已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呈现出勃勃生机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要冷静的看到,技工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基层,技校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许多技校的办学条件还不能适应迅速增加的生源规模,教学设备落后,实习条件差、师资短缺特别是高技能实习教师更缺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断的产生,数字媒体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代表,其自身有着信息的双向传播性,同时具有实现艺术思维双向互动桥梁的作用,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到生活中的不同领域,其中包括服装领域。交互设计是现阶段服装设计的新模式,为服装的概念化注入了新的表现形式,带动服装设计不断向更科技、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服装;交互设计;科技  1 新媒体艺术概述  新媒体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