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云南省中小学远程教育“班班通”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丽江市、迪庆州、怒江州教育局、财政局: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和应用水平,进一步发挥工程效益,省人民政府决定,2008年在部分州(市)、县(市、区)开展云南省中小学远程教育“班班通”建设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地区
  
  2008年开展云南省中小学远程教育“班班通”建设试点工作的地区为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丽江市、迪庆州、怒江州的部分县(市、区)。
  
  二、目标任务
  
  “班班通”建设试点工作要结合云南省实际,探索和总结成功、有效的建设模式,为推广和应用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要结合当地教育总体发展目标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整体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整体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要整合各类资源,提高为农村服务和为基层党员培训服务的能力。
  
  三、加强领导,完善管理,落实责任
  
  各级领导特别是项目地区领导,要充分认识“班班通”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其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大任务,作为当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机遇,强化领导,完善管理,责任到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明确任务,密切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学校要建立岗位管理责任制,项目学校必须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度,建立健全“班班通”建设和应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设备和资源登记、使用、存储和共享制度,从制度上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教师在考核、评优、聘任、职务职称的晋升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完备教师管理和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管理和应用的氛围。
  
  四、加强指导,整合力量,建立完备的支持服务体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指导,教育行政、电教、教研等部门要明确分工,整合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要培养和建立集技术、培训、管理和应用研究为一体的队伍,形成技术支持、远程教育资源提供和信息交流服务的专业化技术服务支持体系。各地要结合实际,将设备的维护、升级、资源补充、正常运转等纳入学校公用经费使用范围,建立能保证项目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运行机制,确保设备完好运转,发挥效益。项目学校必须安排专门的教师或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保管、维护和使用管理工作。
  
  五、强化培训,突出应用,提高人员素质
  
  各地要进一步明确要求,必须将“班班通”各项设备的使用列入总课表,项目教室要制定分课表,安排课时并排足排满,要对各学科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并作为考核教师教学的内容。
  要结合管理和应用的需要,建立稳定、长效的培训机制。要重视校本培训和培训基地建设,将校本培训纳入学校常规管理,把培训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派优秀教师到基层和农村学校,强化针对学校和教师特点的校本培训。通过培训,建立一支既懂教学又懂信息技术的优秀教师队伍,使“班班通”建设的设备能够充分使用好,管理好,维护好,充分发挥效益。
  
  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加大资源建设工作力度
  
  项目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注重探索和创新,组织一批优秀教师,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育与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尽快形成适合当地实际的应用模式。要在用好国家免费提供的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和制作符合课程改革精神,适应不同地区、不同要求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要围绕课程、管理、教学、教材、科研开发资源,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服务体系,促进资源交流共享。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为三农服务,为基层党员培训服务。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上,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符合国家要求和当地的实际,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七、认真总结,加强检查,建立和完善评估和督导机制
  
  各地要建立科学、长效的“班班通”建设和应用工作评估和督导机制,建立和完善应用情况的监测机制,把“班班通”建设、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要将“班班通”建设和应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范畴。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点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省里将组织联合工作组对“班班通”建设试点工作进行全过程指导和检查,全面总结“班班通”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经验,及时推广符合云南实际、行之有效的建设、管理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班班通”设备管理和应用工作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王世赋
其他文献
云教外〔2008〕241号  (2008年10月21日)    各州、市教育局、公安局,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专业学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云南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促进教育更好地适应加快建设开放云南的需要,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云南教育国际化的重要
期刊
目标取向的评价是把课程评价视为教育结果或课程计划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在教育评价科学化进程中,目标评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它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也因为教育体制和升学压力的关系,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甚至家长、社会也将目标取向的评价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评价方式。  但是,这种评价取向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只关心活动结果的价值,忽略了产生这一结果的活动过程本
期刊
“蔡老师到我们村工作整整6年了,他工作认真负责,教的学生成绩年年都是全乡最好的。我们全村老老小小都非常喜欢他。”前不久,笔者随师宗县广电局的两位记者到五龙乡曲祖村委会老寨村采访蔡永刚老师时,该村村民姜国安激动地对我们说。    “孤独”的坚持    2002年9月,蔡永刚老师服从五龙中心学校的安排,离开了工作3年的大场村委会岩落场小学,到了曲祖村委会老寨小学任教。老寨村是一个彝族居住的山村,全村4
期刊
第2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正在河南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和代省长郭庚茂等陪同下,专程来到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和一所农村中学看望师生。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郑州市盲聋哑学校是一所面向盲聋哑青少年和儿童的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校生330多名。为了残疾孩子健康成长,110多名教职工付出了大量心血。9月10日,胡锦涛来
期刊
“明天是教师节,今天我请大家做客中南海。”9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8位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参观中南海,并进行座谈。  座谈会开始前,温家宝和8位教师一起参观了西花厅。  位于中南海西北角的西花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曾经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也是全国人民所敬仰和向往的地方。修竹环绕,海棠玉立,石榴树上结满了果实。9时30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
期刊
教育部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教师〔2008〕2号(2008年9月1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1997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并就学习
期刊
9月1日,地震灾区约400万中小学生将全部返回课堂。  5月12日,天塌地陷,山河破碎,家园倾颓,骨肉分离。面对巨大灾难,灾区人民从悲伤中奇迹般地站起,屹立成一座永远不会屈服的山岳。挂在灾区师生们脸颊的泪水,被轻轻拭去。  人在,一切都在!  教育仍在前行,我们民族一定前途光明!  短短3个半月创造一个“教育奇迹”  他是北川中学高三五班学生(采访对象要求隐去姓名),在汶川大地震中永远失去了右臂,
期刊
各州市教育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属普通中专学校:  2007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实施特聘教师制度,特聘了1000多名教师上岗任教,大大缓解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并通过实施这项工作,探索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与实践结合的路子,提高了职业学校服务市场、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配合全国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的实施,为我省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2008年教师节,听取来自各方面优秀教师代表的意见,感到十分高兴。刚才听了几位老师的发言,很受鼓舞,很受启发,很受教育,我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长期以来全省广大教师在神圣的岗位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全省广大教师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迎来春华秋实、桃李芬芳
期刊
(2008年8月6日)云南省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及成员单位,各有关厅、局、行业协会、公司,各州市教育局、经委、劳动保障局:  行业、企业是我省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云发〔2005〕18号)和《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云政办发〔2008〕89号)精神,充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