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培养采取一种模式、一个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扼制了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以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个性化教育随之而来。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首先研究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实状况,找出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其次从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尝试提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大学生;創新创业;能力培养
中图法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培养采取一种模式、一个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扼制了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以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个性化教育随之而来。所谓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既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具备创业潜能的复合型能力。个性化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个性化教育。
鉴于上述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从个性化教育视角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首先研究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实状况,找出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其次从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尝试提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本文方法及理念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了一定提升,但创新创业的能力较为有限,后劲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1)创新创业理念得到有效提升。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工作的深化,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和意识得到良好培养。如大学生通过参加创业大赛展示创意思维和理念,进而获得创业创新赞助;还如大学生直接在淘宝上开店或在各类创业创新基地进行创业创新实践。
(2)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学校的教育及社会大环境的熏陶,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创新创业技能。如在学校学习了专业的职业技能,如拍照、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在实践和实习中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创新创业的能力,如到华为去实习,到平面设计公司实习等。
(3)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局限性较为突出。第一,“创新点”较为浅显。大学生在学术和技术层面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深度较浅,如在知名的刊物发表的文章较少,SCI、EI检索率较低。第二,创新创业“市场驱动”力较弱。如大学生提交的创新发明,侧重于专利的获取,而市场意义较弱。如为了防治雾霾,设计了一种基于雨帘防尘装置。虽然获取了专利,但离进入市场的距离还很远。
二、基于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培养
本节对基于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进行讨论。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个性化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社会知识发展迅速。社会的知识总量达到了海量级,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被提出。随着对知识门类的细化,对于某个领域的知识量也较为宽泛。如对于计算机专业分为人工智能方向、数据库方向、形式化建模方向、操作系统方向、计算机辅助制造方向等。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大课堂式的技能综合训练。培养出的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较为统一,出类拔萃者,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较少。而个性化创新创业培养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从兴趣、个人规划等角度出发,实现对创新创业门类的深度细化,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个性化培养的步骤研究。首先,打下专业基础。如计算机专业,可以開设计算机专业基础、数据库、操作系统、算法分析等课。其次,了解和获取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方面和专业兴趣点。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否进行考研等学术深造,还是选择软件设计师、网络规划师、程序员、机房管理员、电脑维修、耗材供货等。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如提供考研专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及实习、实践机会等。
(3)个性化培养关键环节探索,实现对高校学生有效的个性化培养。当前,高校学生逐年增长。从2017年的高考统计数据来分析,高等学生录取率达到80%以上,部分省份达到了90%以上。有的学校招生过万,每个学院新生过千,每个专业有数百人。对于这同一个专业的数百学生,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个性化培养?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实现正确引导,创造个性化成才环境,采取提高个人能动性的方式来促进个性化培养的实现。如向学生传输未来的发展选择,并提供相应的培养模式和发展计划,让学生自我选择努力的方向。第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智能化校园网络平台。通过校园的软件及硬件建设,提供给学生自我学习和成才的环境。第三,让学生明确当前的就业环境,从道理上让学生明确只有提高个人的主管能动性,才能创造个人的未来。由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第四,学校提供给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良好空间。从制度上、管理上、政策上给与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如扩大学生的自修时间、在课程考核上实现笔试成绩与创新创业成绩相结合的制度等。
综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时代的需要,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采取“填鸭式”和“一刀切”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技术技能如出一辙,创新性明显不足。鉴于此,本文从个性化教育视角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研究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实状况,对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从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明确了个性化培养的重要的意义,对个性化培养的步骤进行了说明,并对个性化培养关键环节进行了探索。本文方法及理念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实践意义。下一步的工作是在本文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个性化培养类型进行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 本科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45-46.
[2] 郑石明. 基于“个性化”教育向度的“核心素养”培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5(8):122-123.
[3] 董卓宁, 齐建立.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现代书院个性化教育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6):67-68.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大学生;創新创业;能力培养
中图法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教育对学生的培养采取一种模式、一个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扼制了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以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个性化教育随之而来。所谓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既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又具备创业潜能的复合型能力。个性化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个性化教育。
鉴于上述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从个性化教育视角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首先研究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实状况,找出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其次从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尝试提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本文方法及理念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了一定提升,但创新创业的能力较为有限,后劲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1)创新创业理念得到有效提升。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工作的深化,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和意识得到良好培养。如大学生通过参加创业大赛展示创意思维和理念,进而获得创业创新赞助;还如大学生直接在淘宝上开店或在各类创业创新基地进行创业创新实践。
(2)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学校的教育及社会大环境的熏陶,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创新创业技能。如在学校学习了专业的职业技能,如拍照、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在实践和实习中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了创新创业的能力,如到华为去实习,到平面设计公司实习等。
(3)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局限性较为突出。第一,“创新点”较为浅显。大学生在学术和技术层面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深度较浅,如在知名的刊物发表的文章较少,SCI、EI检索率较低。第二,创新创业“市场驱动”力较弱。如大学生提交的创新发明,侧重于专利的获取,而市场意义较弱。如为了防治雾霾,设计了一种基于雨帘防尘装置。虽然获取了专利,但离进入市场的距离还很远。
二、基于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培养
本节对基于个性化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进行讨论。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个性化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社会知识发展迅速。社会的知识总量达到了海量级,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被提出。随着对知识门类的细化,对于某个领域的知识量也较为宽泛。如对于计算机专业分为人工智能方向、数据库方向、形式化建模方向、操作系统方向、计算机辅助制造方向等。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大课堂式的技能综合训练。培养出的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较为统一,出类拔萃者,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较少。而个性化创新创业培养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从兴趣、个人规划等角度出发,实现对创新创业门类的深度细化,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个性化培养的步骤研究。首先,打下专业基础。如计算机专业,可以開设计算机专业基础、数据库、操作系统、算法分析等课。其次,了解和获取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方面和专业兴趣点。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否进行考研等学术深造,还是选择软件设计师、网络规划师、程序员、机房管理员、电脑维修、耗材供货等。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如提供考研专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及实习、实践机会等。
(3)个性化培养关键环节探索,实现对高校学生有效的个性化培养。当前,高校学生逐年增长。从2017年的高考统计数据来分析,高等学生录取率达到80%以上,部分省份达到了90%以上。有的学校招生过万,每个学院新生过千,每个专业有数百人。对于这同一个专业的数百学生,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个性化培养?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实现正确引导,创造个性化成才环境,采取提高个人能动性的方式来促进个性化培养的实现。如向学生传输未来的发展选择,并提供相应的培养模式和发展计划,让学生自我选择努力的方向。第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智能化校园网络平台。通过校园的软件及硬件建设,提供给学生自我学习和成才的环境。第三,让学生明确当前的就业环境,从道理上让学生明确只有提高个人的主管能动性,才能创造个人的未来。由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第四,学校提供给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良好空间。从制度上、管理上、政策上给与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如扩大学生的自修时间、在课程考核上实现笔试成绩与创新创业成绩相结合的制度等。
综上,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时代的需要,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采取“填鸭式”和“一刀切”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技术技能如出一辙,创新性明显不足。鉴于此,本文从个性化教育视角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研究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实状况,对学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从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明确了个性化培养的重要的意义,对个性化培养的步骤进行了说明,并对个性化培养关键环节进行了探索。本文方法及理念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实践意义。下一步的工作是在本文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个性化培养类型进行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 本科学生个性化教育体系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45-46.
[2] 郑石明. 基于“个性化”教育向度的“核心素养”培育[J].现代教育管理,2015(8):122-123.
[3] 董卓宁, 齐建立.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现代书院个性化教育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