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乍暖还寒的初春,陪内地来的朋友到东海渔村游览。在村口港湾旁碰见一位年长的渔夫。显然刚打鱼归来的渔夫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小竹筐,一脸的兴奋。渔夫轻手轻脚怕摔坏宝贝似的,掀开盖着的湿毛巾。我们也凑过去看,嘿,一片银光闪烁,原来是刀鱼。能卖好几千了,熟人打趣着。那渔夫嘿嘿一笑,快步离去。
朋友不解,就这几条小小的鱼,能卖几千元?物以稀为贵嘛,这两天收购价都三千元一斤了。经过一番解释,朋友才疑惑地点点头。
刀鱼,又名鲚鱼,古称鮆鱼。在古籍《山海经》中就有记载:“苕水北流,注于巨区,其中多鮆鱼。”而在舟山乡邦文献《光绪定海厅志》中记载得较为详细:“鮆鱼子多而肥。夏初曝干,可以致远……一作鲚鱼,有鳞,长尾扁身,味美多脂,三月出者曰桃花鮆。”
刀鱼属于洄游鱼类,每年开春溯长江而上产卵繁殖。这个时节的刀鱼最是肥美异常。食客们将刀鱼和鲥鱼、河豚并列,号称长江三鲜,而刀鱼的上市时间尤为最早,更受一班饕餮之辈的追捧。
清人钱泳在他的《履园丛话》中将刀鱼标榜为:“开春第一鲜美之肴,而腹中肠尤为美味。”当年游踪遍及大江南北的钱梅溪先生可谓深谙刀鱼的个中三昧。
明末文人兼美食家的李渔,对于嗜食刀鱼可就没那么文雅有风度了。他在《笠翁秘书》中写到:“若江南之鲚,则为春馔妙物,食鲥鱼及鲟鳇有厌时,鲚则愈嚼愈甘,至果腹而犹不能释手者也。”吃到肚饱还不想停手,那估计没个三五斤下不来。呵呵,美味当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刀鱼以清蒸最能体现其鲜美,出锅后汤汁上会漂浮着一层薄薄的鱼油,蒸腾起的热气夹杂着鲜香扑入口鼻中,那股鲜味仿佛能直透入心底,让你迫不及待地想一尝为快。鱼肉肥嫩不腻入口即化,你只能如李渔所说的“愈嚼愈甘”了。
本地人也发明出不为刺多困扰的吃法:将小条刀鱼裹上面糊,下油锅炸至酥脆再食。这方法在我看来,有点暴殄天物。
记得不久前看过的一部关于刀鱼的纪录片,每年立春至清明这段时间,大量的渔船聚集长江口崇明岛一带捕捞刀鱼,而刀鱼资源受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影响急剧衰减。产量下降的同时,价格不断攀升,在江阴、镇江等地的饭店,一斤刀鱼的价格已近万元。
似乎越贵的东西越有人追捧。为了吃鱼翅,近海已经看不到鲨鱼了;为了挖虫草,草原已经沙漠化了。在可以预见的不久后,刀鱼也终将离我们而去。那渐行渐远的耀眼银色,也许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一个苍白的身影了。
朋友不解,就这几条小小的鱼,能卖几千元?物以稀为贵嘛,这两天收购价都三千元一斤了。经过一番解释,朋友才疑惑地点点头。
刀鱼,又名鲚鱼,古称鮆鱼。在古籍《山海经》中就有记载:“苕水北流,注于巨区,其中多鮆鱼。”而在舟山乡邦文献《光绪定海厅志》中记载得较为详细:“鮆鱼子多而肥。夏初曝干,可以致远……一作鲚鱼,有鳞,长尾扁身,味美多脂,三月出者曰桃花鮆。”
刀鱼属于洄游鱼类,每年开春溯长江而上产卵繁殖。这个时节的刀鱼最是肥美异常。食客们将刀鱼和鲥鱼、河豚并列,号称长江三鲜,而刀鱼的上市时间尤为最早,更受一班饕餮之辈的追捧。
清人钱泳在他的《履园丛话》中将刀鱼标榜为:“开春第一鲜美之肴,而腹中肠尤为美味。”当年游踪遍及大江南北的钱梅溪先生可谓深谙刀鱼的个中三昧。
明末文人兼美食家的李渔,对于嗜食刀鱼可就没那么文雅有风度了。他在《笠翁秘书》中写到:“若江南之鲚,则为春馔妙物,食鲥鱼及鲟鳇有厌时,鲚则愈嚼愈甘,至果腹而犹不能释手者也。”吃到肚饱还不想停手,那估计没个三五斤下不来。呵呵,美味当前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刀鱼以清蒸最能体现其鲜美,出锅后汤汁上会漂浮着一层薄薄的鱼油,蒸腾起的热气夹杂着鲜香扑入口鼻中,那股鲜味仿佛能直透入心底,让你迫不及待地想一尝为快。鱼肉肥嫩不腻入口即化,你只能如李渔所说的“愈嚼愈甘”了。
本地人也发明出不为刺多困扰的吃法:将小条刀鱼裹上面糊,下油锅炸至酥脆再食。这方法在我看来,有点暴殄天物。
记得不久前看过的一部关于刀鱼的纪录片,每年立春至清明这段时间,大量的渔船聚集长江口崇明岛一带捕捞刀鱼,而刀鱼资源受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影响急剧衰减。产量下降的同时,价格不断攀升,在江阴、镇江等地的饭店,一斤刀鱼的价格已近万元。
似乎越贵的东西越有人追捧。为了吃鱼翅,近海已经看不到鲨鱼了;为了挖虫草,草原已经沙漠化了。在可以预见的不久后,刀鱼也终将离我们而去。那渐行渐远的耀眼银色,也许只能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一个苍白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