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章从主客观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的数量已有了相当的规模。理工科院校中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文科研究生自身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同时对实现理工科大学向综合型大学的转型也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学术界对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有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等方面。[1]但研究生教育因其专业、院校(如理工科院校、师范性院校、综合性大学等)的不同,研究生创新能力也会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来探讨理工科院校中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问题。
一、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将创新能力的含义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思想意识领域,它表现为一种创新意识;第二层是工作方法领域,它表现为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独创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及独立解决新问题的技能;第三层是实践能力领域,它表现为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独创性、尝试性、开拓性的行为。[2]姜波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认为文科研究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自然科学知识缺乏,动手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创新成果少等问题。[3]在此,笔者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具体分析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方面
1.招生体制。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大多还属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考察还主要以考生的笔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特别是一些理工科院校为招揽生源,在笔试出题上仍是以参考书上识记的内容为主,而很少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这样在生源质量上就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近年来研究生招生的扩招致使研究生导师的数量相对不够,尤其在理工科院校,一些文科师资源于原有的从事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和一些半路出家的理工科老师。同时研究生扩招导致生均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在理工科院校文科导师的课题较少,研究经费更少,甚至部分导师没有科研经费。这就造成部分研究生没有机会接触、参与其导师的课题研究,更谈不上科研能力的培养。
2.教学体制。当前我国大多的研究生院校实行教学大纲、教材、培养计划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强调整齐划一、标准化的教育方式。在课程设置上,忽略了对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殊性,造成了文科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教训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手段落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设置“本科化”严重等,制约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3.管理体制。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体制存在重“两端”,即重招生、重就业的现象比较普遍。相对重视研究生教育数量的全方位扩展,这些理工科院校偏重于理工类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忽视文史类等的学科;学校的资金、项目、科研经费等也更偏重于理工科。对文科的发展缺乏长期的规划,同时在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研究生学术交流机会不多,很少有高水平文科类的学术讲座、高质量文科类的学术交流。再加上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总体数量偏低,因此很难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主观方面
1.创新意识不强。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大,研究生就业形式也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理工科的文科生在专业学科上与其他综合类院校或文科类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势,加之一些其他原因,很多人的学习动机模糊,创新意识不足,一部分学生在修完必备的专业课之后早就外出工作兼职只为将来的就业作准备,而很少将时间花在学习或论文的写作上,更说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学习方法不当。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相比,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可能更讲究厚积薄发,而一些学生并不能专心读一些经典著作,专业学习的理论基础并不牢固。同时研究生的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体现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一些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还像本科生一样学习,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完全听信于老师,从不对老师的言行或书本的有过任何质疑,很少能以不同的视角或创新的思维看待某一问题。
二、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
上文提到的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不足,需要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来提高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学习美国文科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例如它在招生过程中加强对研究生综合素养的考察;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创设宽松的学术氛围,以灵活多样的教学使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双向的学习交流;课程设置多样、灵活、新颖,提高交叉学科、实践性强课程的比例并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领域选课。[4]
(一)改革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
1.招生体制。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研究生招生的双向选择方式,它在招录研究生只将GRE和TOEFL考试作为基本要求,我们也可将某一素质考试作为基本准则,研究生入主要以学生的申请材料,招生人员通过申请材料(包括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获奖情况、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绩等)、教授推荐信、自我陈述、写作样本等对申请者进行综合评定,考察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水平和潜力等综合能力。这种考察综合素养的招生机制有利于选拔出优秀生源。此外这种招生制度给予申请者很大的自主权,学生可以同时向多家研究生院提出申请,优秀学生往往会被多家院校同时录取,而后由学生最终选择院校。
2.教学体制。一是文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要适当调整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在文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合理调整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通识课程的比重,深化专业课程的研究领域,拓宽选修课程的范围。二是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富有特色,内涵丰富。三是教学模式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各种学术报告等教学方式。例如,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教师在专题讲座的基础上,可考虑事先准备一些学科前沿的文献资料提供给学生,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研究,然后定期召集研究生一起讨论,在讨论中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养成主动研究式学习的习惯,学会与人开展讨论并及时了解别人的研究思路和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的品质。
3.管理体制。理工科院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建立专门的校级文科管理机构,以便把文科发展置于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性地位来考虑;第二,加大文科科研经费的投入,让更多的文科研究生有机会接触、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开办一些文科类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并且使得其常态化,增强文科研究生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拓展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三,建立相应的文科发展研究和管理制度,包括规划制度、基金制度、项目制度、科研成果制度,制定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建设、重大课题和创新团队建设政策等;第四,建立“文科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人文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实现对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施文科科研成果激励措施。
(二)加强文科研究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研究生学习阶段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认识到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促进一个人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运用创造性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文科研究生要对文、史、哲等进行全面把握的同时,多读经典著作,打好专业理论基础;要对当前的学科前沿问题进行了解,同时也应当了解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和科研方法,可以利用理工科院校的优势,将理工科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文科研究生的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促进文科研究生创造力的激发。
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尤其是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性,它涉及研究生招生体制、教学体制、管理体制和学生自身因素等诸多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院校以及国内其他综合性大学在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同时结合理工科院校自身的特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亚清,王怡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述评[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8.
[2]何建东.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前沿, 2007(7).
[3]姜波,王则远,邢丽雅. 论文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3):179-180.
[4]方丽,杨晓明,杨超华. 美国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9):62.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关键词: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的数量已有了相当的规模。理工科院校中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文科研究生自身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同时对实现理工科大学向综合型大学的转型也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学术界对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有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等方面。[1]但研究生教育因其专业、院校(如理工科院校、师范性院校、综合性大学等)的不同,研究生创新能力也会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来探讨理工科院校中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问题。
一、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将创新能力的含义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思想意识领域,它表现为一种创新意识;第二层是工作方法领域,它表现为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独创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及独立解决新问题的技能;第三层是实践能力领域,它表现为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独创性、尝试性、开拓性的行为。[2]姜波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认为文科研究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自然科学知识缺乏,动手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创新成果少等问题。[3]在此,笔者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具体分析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方面
1.招生体制。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大多还属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考察还主要以考生的笔试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特别是一些理工科院校为招揽生源,在笔试出题上仍是以参考书上识记的内容为主,而很少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这样在生源质量上就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近年来研究生招生的扩招致使研究生导师的数量相对不够,尤其在理工科院校,一些文科师资源于原有的从事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和一些半路出家的理工科老师。同时研究生扩招导致生均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在理工科院校文科导师的课题较少,研究经费更少,甚至部分导师没有科研经费。这就造成部分研究生没有机会接触、参与其导师的课题研究,更谈不上科研能力的培养。
2.教学体制。当前我国大多的研究生院校实行教学大纲、教材、培养计划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强调整齐划一、标准化的教育方式。在课程设置上,忽略了对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殊性,造成了文科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教训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手段落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设置“本科化”严重等,制约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3.管理体制。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体制存在重“两端”,即重招生、重就业的现象比较普遍。相对重视研究生教育数量的全方位扩展,这些理工科院校偏重于理工类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忽视文史类等的学科;学校的资金、项目、科研经费等也更偏重于理工科。对文科的发展缺乏长期的规划,同时在理工科院校的文科研究生学术交流机会不多,很少有高水平文科类的学术讲座、高质量文科类的学术交流。再加上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总体数量偏低,因此很难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主观方面
1.创新意识不强。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大,研究生就业形式也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理工科的文科生在专业学科上与其他综合类院校或文科类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势,加之一些其他原因,很多人的学习动机模糊,创新意识不足,一部分学生在修完必备的专业课之后早就外出工作兼职只为将来的就业作准备,而很少将时间花在学习或论文的写作上,更说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学习方法不当。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相比,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可能更讲究厚积薄发,而一些学生并不能专心读一些经典著作,专业学习的理论基础并不牢固。同时研究生的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体现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一些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还像本科生一样学习,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完全听信于老师,从不对老师的言行或书本的有过任何质疑,很少能以不同的视角或创新的思维看待某一问题。
二、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
上文提到的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不足,需要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来提高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学习美国文科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例如它在招生过程中加强对研究生综合素养的考察;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创设宽松的学术氛围,以灵活多样的教学使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双向的学习交流;课程设置多样、灵活、新颖,提高交叉学科、实践性强课程的比例并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领域选课。[4]
(一)改革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
1.招生体制。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研究生招生的双向选择方式,它在招录研究生只将GRE和TOEFL考试作为基本要求,我们也可将某一素质考试作为基本准则,研究生入主要以学生的申请材料,招生人员通过申请材料(包括学生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获奖情况、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成绩等)、教授推荐信、自我陈述、写作样本等对申请者进行综合评定,考察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水平和潜力等综合能力。这种考察综合素养的招生机制有利于选拔出优秀生源。此外这种招生制度给予申请者很大的自主权,学生可以同时向多家研究生院提出申请,优秀学生往往会被多家院校同时录取,而后由学生最终选择院校。
2.教学体制。一是文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要适当调整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在文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合理调整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通识课程的比重,深化专业课程的研究领域,拓宽选修课程的范围。二是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富有特色,内涵丰富。三是教学模式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各种学术报告等教学方式。例如,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教师在专题讲座的基础上,可考虑事先准备一些学科前沿的文献资料提供给学生,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研究,然后定期召集研究生一起讨论,在讨论中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养成主动研究式学习的习惯,学会与人开展讨论并及时了解别人的研究思路和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的品质。
3.管理体制。理工科院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建立专门的校级文科管理机构,以便把文科发展置于学校整体发展的战略性地位来考虑;第二,加大文科科研经费的投入,让更多的文科研究生有机会接触、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开办一些文科类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并且使得其常态化,增强文科研究生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拓展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三,建立相应的文科发展研究和管理制度,包括规划制度、基金制度、项目制度、科研成果制度,制定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建设、重大课题和创新团队建设政策等;第四,建立“文科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人文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实现对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施文科科研成果激励措施。
(二)加强文科研究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研究生学习阶段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认识到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促进一个人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运用创造性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文科研究生要对文、史、哲等进行全面把握的同时,多读经典著作,打好专业理论基础;要对当前的学科前沿问题进行了解,同时也应当了解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和科研方法,可以利用理工科院校的优势,将理工科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文科研究生的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促进文科研究生创造力的激发。
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尤其是理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性,它涉及研究生招生体制、教学体制、管理体制和学生自身因素等诸多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院校以及国内其他综合性大学在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同时结合理工科院校自身的特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文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亚清,王怡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述评[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8.
[2]何建东.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前沿, 2007(7).
[3]姜波,王则远,邢丽雅. 论文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3):179-180.
[4]方丽,杨晓明,杨超华. 美国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9):62.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