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赵正中 曾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北京市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分管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及外事工作。现担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西城区是北京市的中心城区,是国家党政军首脑机关和政府各部委最集中的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西城区1995年7月被批准为我国第一个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1998年更名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2年8月通过科技部的验收,完成了历时7年的实验任务。日前,记者采访了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赵正中,他畅谈了西城区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西城成为实验区意义重大
记者:西城区是北京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窗口地区,居民的安居乐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所以,选择人口密集、国家机关集中、科教文卫事业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西城区作为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验区,请您谈一谈重要意义。
赵正中:西城区是首都核心区,它的发展思路、方向、方针政策和措施操作有很强的示范和国际影响。西城区区委、区政府提出“服务立区”,把“服务”的功能提得更高了,对“服务”内涵的认识更深刻了。西城的工作要充分体现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在落实上成为样板,作出示范,向世界展示。西城区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而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表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地方正在逐步深入,并取得很大成果,表明地方政府对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态度是坚决的,行动是积极的。作为我国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西城区面临的许多城市建设和管理问题,社会建设和发展问题都带有前沿性,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实验、破解,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也可作出贡献。另外,西城区因自身的资源、环境、历史等原因在发展中有不少困难、不少欠账,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有助于科学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西城区在当时申报实验区时,对申请实验区的意义作了如下概括:有助于西城区以更加科学先进的观念来完善工作思路,实现发展战略;有助于发挥西城中央办公区的优势,整合驻区单位优势,发挥他们在经济实力、技术信息、人才方面优势,直接得到支持和指导;有助于使西城区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在已具备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基础上,使各项工作达到更高的标准,在加快发展中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造福于民、造福长远;有助于增加西城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为建设国际化开放城区奠定良好基础的认识。
记者:您当时作为西城区的副区长,对西城区申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过程非常了解,请您介绍一下西城区申请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背景?
赵正中:上世纪90年代初西城面临的状况:国内改革开放加快,西城发展的呼声很高;经济体制、财政体制转变;经济实力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财政收入极低,仅为吃饭财政,无发展资金;不仅无发展空间,而且城市基础设施老化、危旧房改造迫在眉睫;社会事业相对庞大、资金需求量大,西城的经济实力与社会事业发展倒挂。同时,西城人口素质较高,对社会事业发展标准高。
如何谋求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持社会事业领先地位,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是西城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在这种背景下,西城区提出申请可持续实验发展区,实验的重点一是如何处理好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同步;三是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化实验。
鲜活经验和典型示范
记者:西城区在探索大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经验?
赵正中:西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15年的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在特大城市中心区建立实验区主要构想,完成了规划所确定的任务,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提供了典型示范和鲜活经验。
2002年,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领导、专家验收组对西城实验区建设的总体评价是:“西城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功地探索了大都市可持续发展摸式和机制,并在社会、经济、生态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所倡导的政府组织、社会兴办、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全部完成了规划目标。其特色表现在:首先,西城区政府以建立工作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在领导工作、经济发展、公众参与、社会保障等机制方面全面创新。第二,把开展绿色行动作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和内容,可持续发展行动具体内容的选择,贴近群众需要,便于群众参与,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社会各界、包括区内居民小区、学校和商店以及民间团体和企业的作用和积极性,使社会各界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行动之中。第三,科技推广成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项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示范性强。此外,西城区特别注重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使社区居民、学生、工作人员、外来人口和消费者都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投身于可持续发展事业。”
2008年西城区被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确认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西城区在实验区工作体制与机制建设中确实探索和积累了许多经验,最突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在强化领导方面,一是建立了一个有权威的领导机构和具有较强协调能力的办事机构;二是研究制定管理办法;三是努力形成有实验区主管领导分工负责,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有副职分管,主管科室具体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四是在街道层面选定若干综合试点,逐步形成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的组织领导体制;五是设立实验区示范项目专项引导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六是区人大通过了动员全区人民加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决议,人大代表定期听取实验区进展情况的汇报,视察重点实验项目。
在重点示范方面,认真组织示范项目的科学设计和实施,加强各单位对示范项目的领导、管理和落实,保证示范项目顺利进展,保证实验区工作质量。
在建立机制方面,建立了“政府主导,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科技引导、项目起步、试点先行、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工作机制;“政府发动,社会兴办”的发展机制;“资源重组、共享共建”的参与机制;“建章立制,强化监督”的保障机制。
尤其是西城区通过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和立足社区,运用先进科技成果,建设良好生活环境,提高实验区建设公众参与度的做法值得各实验区借鉴。
可持续发展成绩显著
记者:通过15年的发展,西城区取得了哪些成绩?
赵正中:在探索实践中,西城实验区取得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全面完成了1994~2000年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社会事业重点工程,建成了图书馆、档案馆、青少年科技馆、防灾指挥中心、警务指挥中心、工会大厦、儿童图书馆、月坛体育场、老年公寓、妇女儿童服务中心等工程,以及社区医院、社区学院、社区科普、家教、残疾人教育和流动人口教育网络等一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提升了地区社会综合服务功能。
在探索实践中,实验区的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奠定了雄厚和谐的社会经济基础。国内生产总值从1995年的118.7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9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从1995年的82%增加到2000年的87.5%。西单现代商业中心区、北京金融街、西外旅游商务区、德胜科技园、阜景文化旅游街、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等为代表的以知识和科技为依托的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污染的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成为西城区的支柱产业。到2000年底,西城实验区在双拥、少儿工作、特殊教育、民政、科普、精神文明等方面被授予国家级先进称号23个,市级先进称号28个。成为北京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示范典型。
在探索实践中,科技在地区中的发展作用日益增强,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1995~2001年设立了《政务信息工程》、《社区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研究与排放》、《小区水循环技术研究与示范》、《公厕中水处理回用系统》、《锅炉清洁燃烧技术研究与示范》、《环保型公厕研究与示范》、《环保型垃圾及清扫车的研制》、《什刹海水质改善研究及整治》、《平房保护区煤改电取暖技术及运用》、《施工噪声控制技术和管理办法》、《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研究及应用》、《城市垃圾无害化、环境化处理试验与示范》、《生物法治理餐饮业污水研究与应用》等科技项目160项,累计投入7000万元,为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记者:展望未来,西城有什么新的规划和愿景?
赵正中:西城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规划确定的示范主题人口健康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成功的示范项目向全区范围推广;组织综合性前瞻性项目;加大机制研究,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增加示范区项目引导资金,强化实验区管理。
赵正中 曾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北京市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分管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及外事工作。现担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西城区是北京市的中心城区,是国家党政军首脑机关和政府各部委最集中的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西城区1995年7月被批准为我国第一个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1998年更名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2年8月通过科技部的验收,完成了历时7年的实验任务。日前,记者采访了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委员赵正中,他畅谈了西城区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西城成为实验区意义重大
记者:西城区是北京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往的窗口地区,居民的安居乐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所以,选择人口密集、国家机关集中、科教文卫事业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西城区作为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验区,请您谈一谈重要意义。
赵正中:西城区是首都核心区,它的发展思路、方向、方针政策和措施操作有很强的示范和国际影响。西城区区委、区政府提出“服务立区”,把“服务”的功能提得更高了,对“服务”内涵的认识更深刻了。西城的工作要充分体现国家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在落实上成为样板,作出示范,向世界展示。西城区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而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表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地方正在逐步深入,并取得很大成果,表明地方政府对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态度是坚决的,行动是积极的。作为我国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西城区面临的许多城市建设和管理问题,社会建设和发展问题都带有前沿性,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实验、破解,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也可作出贡献。另外,西城区因自身的资源、环境、历史等原因在发展中有不少困难、不少欠账,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有助于科学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西城区在当时申报实验区时,对申请实验区的意义作了如下概括:有助于西城区以更加科学先进的观念来完善工作思路,实现发展战略;有助于发挥西城中央办公区的优势,整合驻区单位优势,发挥他们在经济实力、技术信息、人才方面优势,直接得到支持和指导;有助于使西城区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在已具备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基础上,使各项工作达到更高的标准,在加快发展中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造福于民、造福长远;有助于增加西城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为建设国际化开放城区奠定良好基础的认识。
记者:您当时作为西城区的副区长,对西城区申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过程非常了解,请您介绍一下西城区申请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背景?
赵正中:上世纪90年代初西城面临的状况:国内改革开放加快,西城发展的呼声很高;经济体制、财政体制转变;经济实力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财政收入极低,仅为吃饭财政,无发展资金;不仅无发展空间,而且城市基础设施老化、危旧房改造迫在眉睫;社会事业相对庞大、资金需求量大,西城的经济实力与社会事业发展倒挂。同时,西城人口素质较高,对社会事业发展标准高。
如何谋求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持社会事业领先地位,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是西城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在这种背景下,西城区提出申请可持续实验发展区,实验的重点一是如何处理好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系;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建设同步;三是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化实验。
鲜活经验和典型示范
记者:西城区在探索大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经验?
赵正中:西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15年的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在特大城市中心区建立实验区主要构想,完成了规划所确定的任务,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提供了典型示范和鲜活经验。
2002年,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领导、专家验收组对西城实验区建设的总体评价是:“西城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功地探索了大都市可持续发展摸式和机制,并在社会、经济、生态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所倡导的政府组织、社会兴办、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全部完成了规划目标。其特色表现在:首先,西城区政府以建立工作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在领导工作、经济发展、公众参与、社会保障等机制方面全面创新。第二,把开展绿色行动作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和内容,可持续发展行动具体内容的选择,贴近群众需要,便于群众参与,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社会各界、包括区内居民小区、学校和商店以及民间团体和企业的作用和积极性,使社会各界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行动之中。第三,科技推广成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项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示范性强。此外,西城区特别注重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使社区居民、学生、工作人员、外来人口和消费者都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投身于可持续发展事业。”
2008年西城区被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确认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西城区在实验区工作体制与机制建设中确实探索和积累了许多经验,最突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在强化领导方面,一是建立了一个有权威的领导机构和具有较强协调能力的办事机构;二是研究制定管理办法;三是努力形成有实验区主管领导分工负责,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有副职分管,主管科室具体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四是在街道层面选定若干综合试点,逐步形成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的组织领导体制;五是设立实验区示范项目专项引导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六是区人大通过了动员全区人民加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决议,人大代表定期听取实验区进展情况的汇报,视察重点实验项目。
在重点示范方面,认真组织示范项目的科学设计和实施,加强各单位对示范项目的领导、管理和落实,保证示范项目顺利进展,保证实验区工作质量。
在建立机制方面,建立了“政府主导,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科技引导、项目起步、试点先行、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工作机制;“政府发动,社会兴办”的发展机制;“资源重组、共享共建”的参与机制;“建章立制,强化监督”的保障机制。
尤其是西城区通过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和立足社区,运用先进科技成果,建设良好生活环境,提高实验区建设公众参与度的做法值得各实验区借鉴。
可持续发展成绩显著
记者:通过15年的发展,西城区取得了哪些成绩?
赵正中:在探索实践中,西城实验区取得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全面完成了1994~2000年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社会事业重点工程,建成了图书馆、档案馆、青少年科技馆、防灾指挥中心、警务指挥中心、工会大厦、儿童图书馆、月坛体育场、老年公寓、妇女儿童服务中心等工程,以及社区医院、社区学院、社区科普、家教、残疾人教育和流动人口教育网络等一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提升了地区社会综合服务功能。
在探索实践中,实验区的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奠定了雄厚和谐的社会经济基础。国内生产总值从1995年的118.7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9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从1995年的82%增加到2000年的87.5%。西单现代商业中心区、北京金融街、西外旅游商务区、德胜科技园、阜景文化旅游街、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等为代表的以知识和科技为依托的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污染的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成为西城区的支柱产业。到2000年底,西城实验区在双拥、少儿工作、特殊教育、民政、科普、精神文明等方面被授予国家级先进称号23个,市级先进称号28个。成为北京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示范典型。
在探索实践中,科技在地区中的发展作用日益增强,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1995~2001年设立了《政务信息工程》、《社区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研究与排放》、《小区水循环技术研究与示范》、《公厕中水处理回用系统》、《锅炉清洁燃烧技术研究与示范》、《环保型公厕研究与示范》、《环保型垃圾及清扫车的研制》、《什刹海水质改善研究及整治》、《平房保护区煤改电取暖技术及运用》、《施工噪声控制技术和管理办法》、《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研究及应用》、《城市垃圾无害化、环境化处理试验与示范》、《生物法治理餐饮业污水研究与应用》等科技项目160项,累计投入7000万元,为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手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记者:展望未来,西城有什么新的规划和愿景?
赵正中:西城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规划确定的示范主题人口健康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成功的示范项目向全区范围推广;组织综合性前瞻性项目;加大机制研究,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增加示范区项目引导资金,强化实验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