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化”打造快乐历史课堂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lin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创新出无数的新做法,呈现出无数的新局面。繁难偏旧的教材已被新的活泼而又思辨的教材所取代;倾听、灌输、背诵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已被“主动、探究、合作”所替代;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师生成为学习中的伙伴和朋友……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正日益凸现出“三化”:人性化、生活化、活动化。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就是生活与学习的交融,这就是在快乐中求知。
  关健词:历史课堂教学;人性化;生活化;活动化
  
  
  在实施新课改中,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凸现“三化”:人性化、生活化、活动化。“三化”的历史课堂,体现了真正的以学生为本,可较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通,有助于打造充满欢声笑语又富有学习实效的历史课堂。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人性化
  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认为:教育的是人,而不是分数。教育要为了人的健康发展、长远发展,而不是仅仅取得分数。所以,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本,必然要求课堂教学人性化。
  笔者听过一位张老师在初中二年级下的一堂名为《朋友遍天下》的历史学科区级示范课。在整堂课中,张老师并没有刻意地去强调教材理论知识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而是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在教学中寓理于具体事例之中,寓情于可亲可近的活动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所进行的评述、讲解都是在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之后进行的,少了一板一眼的说教,多了入情入理的引导。
  该老师教学中的人性化还体现在,尊重了学生因为生活经历、感悟程度、兴趣爱好、思想水平不同造成的学习差异、思维差异,对于自己所提出的同一个问题而学生却给出的不同回答,都予以了一定程度上的肯定,并不强求答案的单一和统一,这种做法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她向学生传递出这样一个可贵的理念:你不必成为全班最好的,但你完全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笔者认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人性化,还体现在:教师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尤其是要斟酌好批評语的用词。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们在教学中日渐注重自己的遣词用句,从其课堂用语中便可见一斑。比如,许多老师都会在课堂上自然地对学生说“请坐”、“谢谢”; 向学生提问时说“有请XX同学来给大家说说她的看法好吗?”、表达自己观点时说“老师我自己对这个问题是这么看的……”;即使学生答不上问题时,老师也以鼓励为主,“没关系”、“慢慢来”、“加油,会有进步的”……,这些热情洋溢的言语营造出了一种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学习氛围。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游离于课堂学习活动之外时,向学生提出善意的提醒甚至批评,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批评时,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注意批评的艺术,选择好批评时的用词,尽量要批评得婉转,不要一语将学生否定完全,尤其是要尽量克制住自己平时对学生本人的喜好偏爱,批评切不可让学生产生“这个老师看来是不喜欢我”的错觉感,因为一旦让学生产生这样的感受,必然对学生学习该科的热情造成沉重的打击。
  当然,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教师还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摸索、探究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有些老师常常会用“谁来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这种问法来提问,笔者个人认为这种问法不太妥当,不如问“谁愿意把你的思维成果和我们一起分享?”。因为前一种问法牢牢定位于“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教师的形象被人为置于高高在上的位置,缺乏教师融入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感;而后一种问法向学生传递的则是: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我们要一起努力融合成一个整体。无疑,后者更为人性化。
  二、凸现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如果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那么,这样的教育迟早会涸泽而渔、丧失吸引力和生命力。
  仍以前面提到的张老师的《朋友遍天下》一课为例,教师在该堂课中,牢牢把握住了“新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这一新特点、新变化。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的都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各种熟悉的情景、事例、问题、冲突,设置令人深思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辨别、选择,把中国外交的宗旨“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寓于形式多样的现实生活场景中。
  比如,在讲解“我国与美国、日本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一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演的小品。结果,各组学生设计出的小品表演场景有:乒乓球外交、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握手、毛泽东主席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不难看出,这些场景都是学生在汲取自己日常现实生活中的外交片段。围绕以上场景展开课堂表演也好,进行话题讨论也好,学生都会因为有切身体会从而感到真的有话可说,也迫切地产生了有话要说想阐述看法的学习需求,触发了求知求真的源动力。结果,在这堂课上学生把“我国与美国、日本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作用分析得非常透彻。
  三、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化
  陶行知先生倡导: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杜威也非常赞同“从做中学”。
  活动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尤其要发挥好合作式学习的优势,构建学生间的学习互动。
  在课堂上,最起码有三个方面的互动:一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三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我们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前两者比较受重视,而第三种互动在过去的课堂上比较少,现在就重视得多了。比如,笔者曾听过一堂英语课,课堂上教师教授“我所擅长的……”这样一个句型,教师就让全班同学推荐本班各学科的佼佼者,由其介绍“我所擅长的学科,有如下学习经验”。这既让学生学习、运用了新句型;又让学生们相互之间交流了学习方法,这种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互助,非常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
  在上面提到的《朋友遍天下》一课中,张老师也设计了相当多的教学活动,比如让学生代表扮演参加亚非万隆会议的外国首脑、表演小品、在学习小组中讨论后形成书面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等等,这些活动都是简单易行没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可以从以上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活动中领悟到对人对事的若干道理,从个别中得出一般,并从体验中深化情感,陶冶情操,把我国外交政策中的“发展变化”与“坚持不变”的外交原则理解得更深刻。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提问方式开展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从在课文精妙处提问、在课文看似模糊处提问、在学生感兴趣处提问、在课文空白处提问、在课文延伸处提问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提问方式开展教学的内涵。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
期刊
摘要: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体现出学法有效,学以致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思维过程明确,构建地理思维模式,注重获取地理信息形成文、理“大综合”。提倡创新性学习,注重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塑造,形成综合能力。  关键词: 生活; 探究;创新;有效       长期以来,对于高中文科生来说,较普遍地认为地理学科文理兼容,内容庞杂,图像繁琐,难学易忘,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事倍功半。由于这些
期刊
摘要:打击乐是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打击乐活动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活动,由于幼儿好奇心强,自制能力较差,拿起乐器就喜爱敲敲摇摇,因此,打击活动比起舞蹈、唱歌等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它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去指导,引导幼儿探索乐器演奏的规律、创造新的动作图谱,帮助幼儿建立必要的常规。  打击乐的重点应该突出节奏的特点、乐器的特点以及乐器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无论是现代还是过去的课堂教学,课堂提问都被广泛应用,也是当前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问是实现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   一、巧妙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要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
期刊
现代心理学表明,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表现得更为主动。教学是一种本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让快乐走进数学课堂,改变了过去枯燥无味、单调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快乐并不是老师在讲台上示范后做出来的,而是从学生健康的心里流淌出来的。可以说,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为此,我加大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力争在我的每一节课上都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品味知识的快乐。  一、趣题趣话引
期刊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能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强烈愿望。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心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积极心态的建构,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和建构学生的积极心态呢?  关键词:思想品德 积极心态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听到有的思品课教师发出这
期刊
“激、读、议、讲、练”的教学法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被教师运用,那么其效果究竟如何呢?下面我来谈谈。  “激”就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运用学科本身的魅力和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读”就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边阅读边思考问题;“议”就是开展讨论和探讨,让学生亲身发现新知识;“讲”就是在议的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揭示规律,使学生能掌握知识的要领;“练”就是精心设计练习题,组织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并大有方兴未艾之势。虽然已经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因此,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
期刊
摘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多方面引导,要通过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渗透情感目标,用传统节日的氛围来感染学生,以促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魅力。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格魅力教学内容生活化传统节日       现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一种误区:那就是重视知识的传授,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实践。   关键词:课堂环境;教学策略;情感体验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呢?本文在阐述学习兴趣的内涵和中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