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66-02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作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得到广泛推广,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的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临床应用工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先就其使用优点、常见并发症预防、封管的技巧综述如下:
1 使用优点
1.1 减少血管穿刺次数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常需要每天进行一次或者多次静脉穿刺,这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很大,同时也造成病人的痛苦。静脉留置针能延长每次血管穿刺的间隔时间,减轻了对血管的破坏,起到保护浅表静脉的作用。对需要多次静脉输液的病人,不需要每次进行静脉穿刺,减轻了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1.2 减少输液渗漏
静脉输液和输液渗漏常引起静脉炎、蜂窝组织炎和菌血症等。静脉输液渗漏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则减少了输液渗漏,它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管壁光滑平整,在血管内有良好的柔韧性,可随血管的形状而弯曲,进入血管内的部分较长,因此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渗漏。
1.3 为临床治疗和抢救提供便利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危重病人需经常性临时用药,且药物种类多和快速输入药物,各类药物之间相互无配伍禁忌,从静脉留置针尾端有多部液体同时输入,为抢救赢得了时间,静脉留置针内经大,内腔表面光滑,阻力小,易于调节输液速度,可满足大量快速输液的要求,又为限制液体速度的病人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2.1 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静脉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
2.1.1 穿刺针与皮肤以15-30角度进针,若角度太小,静脉留置针与血管壁接触过大,易引起渗漏;角度过大则刺破血管壁而损伤血管。
2.1.2 退针芯应缓慢,针芯退出过多,套管内无支持,易造成送管打折。
2.1.3 套管针应留0.5厘米左右血管外,防止因患者过度活动致管扭曲断裂时便于取出。
2.2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留在血管外太多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造成静脉内膜受损等原因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提高穿刺、送管、妥善固定导管、封管等技术。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2.3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致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及推注速度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当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当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2.3.1 合理选择血管 输液时应当根据输液速度、药物的性质和液体浓度选择合适的血管,原则是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易固定的血管,尽量避免使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皮肤感染的部位穿刺。
2.3.2 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前应按规定洗手、穿刺部位皮肤要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要大于无菌透明敷贴,直径在8厘米以上,待消毒液自然晾干后穿刺。同时避免穿刺针芯、套管被污染。穿刺点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套管一旦脱出勿再送入血管,以防止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2.4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于封管方法不正确和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在发生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血栓多3倍。如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栓的形成,尤其对长期卧床的病人,穿刺时尽可能选上肢粗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遇到针管堵塞时,忌用力推注生理盐水,否则会使血凝块进入血液引起栓塞。应将无菌注射器抽取2-3毫升生理盐水接在套管针上回抽,将凝血块抽出后在注药。
3 封管的技巧
抽取5毫升任何一种封管液,用碘伏充分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插入肝素帽内缓缓推入封管液,余1毫升时,右手仍缓慢推注封管液,(如果这时停止推注封管液,血管内血液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将造成少量血液进入静脉留置针内形成看不见的血栓)左手迅速将静脉留置针上的小卡子卡住静脉留置针,直至推不动时,拔出注射器。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已作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得到广泛推广,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的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临床应用工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先就其使用优点、常见并发症预防、封管的技巧综述如下:
1 使用优点
1.1 减少血管穿刺次数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常需要每天进行一次或者多次静脉穿刺,这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很大,同时也造成病人的痛苦。静脉留置针能延长每次血管穿刺的间隔时间,减轻了对血管的破坏,起到保护浅表静脉的作用。对需要多次静脉输液的病人,不需要每次进行静脉穿刺,减轻了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1.2 减少输液渗漏
静脉输液和输液渗漏常引起静脉炎、蜂窝组织炎和菌血症等。静脉输液渗漏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则减少了输液渗漏,它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管壁光滑平整,在血管内有良好的柔韧性,可随血管的形状而弯曲,进入血管内的部分较长,因此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渗漏。
1.3 为临床治疗和抢救提供便利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危重病人需经常性临时用药,且药物种类多和快速输入药物,各类药物之间相互无配伍禁忌,从静脉留置针尾端有多部液体同时输入,为抢救赢得了时间,静脉留置针内经大,内腔表面光滑,阻力小,易于调节输液速度,可满足大量快速输液的要求,又为限制液体速度的病人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2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2.1 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静脉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
2.1.1 穿刺针与皮肤以15-30角度进针,若角度太小,静脉留置针与血管壁接触过大,易引起渗漏;角度过大则刺破血管壁而损伤血管。
2.1.2 退针芯应缓慢,针芯退出过多,套管内无支持,易造成送管打折。
2.1.3 套管针应留0.5厘米左右血管外,防止因患者过度活动致管扭曲断裂时便于取出。
2.2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留在血管外太多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造成静脉内膜受损等原因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提高穿刺、送管、妥善固定导管、封管等技术。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2.3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致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及推注速度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当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当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2.3.1 合理选择血管 输液时应当根据输液速度、药物的性质和液体浓度选择合适的血管,原则是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易固定的血管,尽量避免使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皮肤感染的部位穿刺。
2.3.2 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前应按规定洗手、穿刺部位皮肤要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要大于无菌透明敷贴,直径在8厘米以上,待消毒液自然晾干后穿刺。同时避免穿刺针芯、套管被污染。穿刺点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套管一旦脱出勿再送入血管,以防止造成细菌性静脉炎。
2.4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于封管方法不正确和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病人在发生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血栓多3倍。如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栓的形成,尤其对长期卧床的病人,穿刺时尽可能选上肢粗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遇到针管堵塞时,忌用力推注生理盐水,否则会使血凝块进入血液引起栓塞。应将无菌注射器抽取2-3毫升生理盐水接在套管针上回抽,将凝血块抽出后在注药。
3 封管的技巧
抽取5毫升任何一种封管液,用碘伏充分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插入肝素帽内缓缓推入封管液,余1毫升时,右手仍缓慢推注封管液,(如果这时停止推注封管液,血管内血液的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将造成少量血液进入静脉留置针内形成看不见的血栓)左手迅速将静脉留置针上的小卡子卡住静脉留置针,直至推不动时,拔出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