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他还说:“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因此,为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明确的自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学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使学生的学习有条不紊,渐进下去,老师要帮助学生制定一套学习计划,并及时通过检测题检验自己的自学成绩,通过自评自查,扬优弃劣,调整计划,达到方向不变、安排灵活的目的。因此,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专不要散;要深不要浮;要恒不要懈。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首先,要求备齐工具书,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其次,要勤动脑、动手、动口,注重练习;再则,要抓好听说读写的常规训练。听,即动笔动脑,记住概要,把握重点,提出疑难,概括中心,发表看法。说,即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发音清晰,态度自然,声音宏亮,说普通话,感情充沛。读,即勤查字典词典,钻研“提要”、“注释”,勾画、圈点、评注,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心意思,提出疑难问题,练习默读朗读,积累有用资料,完成课后练习。写,即言之有物,说实在话;仔细观察,准备材料;编写提纲,认真修改;字迹清楚,符合格式。
二、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语文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乐于学习语文的情绪,推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里有“我要学习语文”的想法,从而为培养语文自学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2.故事奇闻引起兴趣;3.设疑质疑引发兴趣;4.开展比赛激起兴趣。总之,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老师找到门径,并主动去培养,学生完全可以产生语文学习兴趣的。
三、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证实:从极端恐惧或愤怒的人身上取出血液注射到天竺鼠体内,不到2分钟就会导致它们死亡。不愉快的情绪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思多芬的物质,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境、利用情境、促变情境,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机制。要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四、借助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自学训练
1.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里进行自学训练时,可以多搞些微型竞赛活动,如查字典比赛、纠正错别字比赛、观察敏锐性比赛、选用恰当词语填空比赛等。而在课外,还可以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积累能力的各种展示活动,如展示听课笔记、摘抄笔记、读书笔记等等。
2.举一反三。要善于运用手段促使学生把“反三”的蛋糕做大。如讲过一篇课文,可以选一篇体裁相同、写法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带读”。这样的“带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类文章的布局特点、行文方式和基本结构,特别有助于初中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3.多布置简单易行的课外练笔任务。布置任务时不能简单要求多写些再多写些,而要强调课内对课外的带动作用,强调按照课内定的“规矩”办事。写日记、周记、办墙报、编手抄报等是较好的练笔任务,还可以结合学校的重要活动布置自由作文任务,如运动会、艺术节、旅游等活动。这些学生在共同活动中撰写的自由作文,收集后在班上展览、交流、评选优秀,更便于教师指导,也更能促进学生自觉自学、提高能力。
五、鼓励探究,形成能力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乐动脑、勤动手、巧动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学习者不会动脑,不善于思考,不研究学法,不掌握学习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方式来读书,收效是甚微的,也会失去求的兴趣。当然,学生的自学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导。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导”要得法,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钻研,能疑,善疑,最终达到释疑的目的,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这种质疑、解惑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指导,最终达到放手,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当这个过程的工作与学生学习提升的过程达到和谐统一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形成。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明确的自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学贵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使学生的学习有条不紊,渐进下去,老师要帮助学生制定一套学习计划,并及时通过检测题检验自己的自学成绩,通过自评自查,扬优弃劣,调整计划,达到方向不变、安排灵活的目的。因此,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专不要散;要深不要浮;要恒不要懈。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首先,要求备齐工具书,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其次,要勤动脑、动手、动口,注重练习;再则,要抓好听说读写的常规训练。听,即动笔动脑,记住概要,把握重点,提出疑难,概括中心,发表看法。说,即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发音清晰,态度自然,声音宏亮,说普通话,感情充沛。读,即勤查字典词典,钻研“提要”、“注释”,勾画、圈点、评注,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心意思,提出疑难问题,练习默读朗读,积累有用资料,完成课后练习。写,即言之有物,说实在话;仔细观察,准备材料;编写提纲,认真修改;字迹清楚,符合格式。
二、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语文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乐于学习语文的情绪,推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里有“我要学习语文”的想法,从而为培养语文自学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2.故事奇闻引起兴趣;3.设疑质疑引发兴趣;4.开展比赛激起兴趣。总之,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老师找到门径,并主动去培养,学生完全可以产生语文学习兴趣的。
三、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科学实验证实:从极端恐惧或愤怒的人身上取出血液注射到天竺鼠体内,不到2分钟就会导致它们死亡。不愉快的情绪会促使大脑分泌一种思多芬的物质,抑制人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境、利用情境、促变情境,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机制。要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四、借助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自学训练
1.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里进行自学训练时,可以多搞些微型竞赛活动,如查字典比赛、纠正错别字比赛、观察敏锐性比赛、选用恰当词语填空比赛等。而在课外,还可以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积累能力的各种展示活动,如展示听课笔记、摘抄笔记、读书笔记等等。
2.举一反三。要善于运用手段促使学生把“反三”的蛋糕做大。如讲过一篇课文,可以选一篇体裁相同、写法类似的文章,让学生“带读”。这样的“带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类文章的布局特点、行文方式和基本结构,特别有助于初中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3.多布置简单易行的课外练笔任务。布置任务时不能简单要求多写些再多写些,而要强调课内对课外的带动作用,强调按照课内定的“规矩”办事。写日记、周记、办墙报、编手抄报等是较好的练笔任务,还可以结合学校的重要活动布置自由作文任务,如运动会、艺术节、旅游等活动。这些学生在共同活动中撰写的自由作文,收集后在班上展览、交流、评选优秀,更便于教师指导,也更能促进学生自觉自学、提高能力。
五、鼓励探究,形成能力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乐动脑、勤动手、巧动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果学习者不会动脑,不善于思考,不研究学法,不掌握学习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方式来读书,收效是甚微的,也会失去求的兴趣。当然,学生的自学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导。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导”要得法,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通过钻研,能疑,善疑,最终达到释疑的目的,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这种质疑、解惑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指导,最终达到放手,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当这个过程的工作与学生学习提升的过程达到和谐统一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形成。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