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拟对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寻根溯源,对症下药,从教学管理、教材改革、教法革新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出对应的扭转中职生厌学的方法对策。同时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方面挖掘其深刻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具有建设性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厌学原因对策
工作16年以来,有10年时间担任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一职,通过这些年的切身体会以及细心观察,笔者发现目前的中职生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这直接影响到这些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的恐怕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永久性硬伤,使我们辛辛苦苦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仅不会成为社会的栋梁,反而可能会成为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的不安定音符。因此,如何纠正这一现象成为摆在我们中职教育工作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
以本校目前在校学生为例,学生刚招进校门时,由于对新的环境还不太熟悉,95%的学生还处于观望阶段。只有极少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电视、网络和社会的影响,开始拉帮结派,寻求高年级的保护,然后在同年级中称王称霸。到了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迟到、旷课成为家常便饭,课堂上睡觉、看课外书、逃课,考试作弊,沉迷网络,听Mp3、玩手机者更是达50%以上。他们对老师的规劝不但不听还顶撞、辱骂老师。谈恋爱,抽烟,酗酒,赌博,斗殴等,个别学生甚至发展到诈骗,偷盗,品德低下……。因此,研究并解决中职生厌学问题成为摆在各中专学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那么,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早期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缺失
毋庸置疑,目前被招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中有大批是中考成绩极低,在200分左右徘徊,甚至没有参加中考的所谓“差生”。以近三年为例,我校共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544人,其中未参加中考的就有20多人,200分左右的357人,占了近2/3。他们的特点是知识拥有量少,文化素质低,学习习惯差,在个性或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这些学生成为“差生”的原因有:
(一)学校传统教育的弊端
我国的教育实行的是通过应试教育实现的“淘汰式”、“精英式”教育。各级学校就象一个巨大的筛子,按照统一规格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断的筛选和淘汰。那些不符合规格的学生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并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有些学生也曾试图奋起,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已被编入“差班”,成了老师眼中的“另类”时,他们开始放弃努力,随波逐流。2012年9月,我班新进一名男生,个子不高,但很机灵,我便安排他做了班级的生活委员。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他对数字特别敏感,尤其对班费的收入与支出,账目做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我就问他,你计算能力这么好,怎么中考数学没及格呢?他笑笑说,从小跟家里人卖菜,时间一长就习惯了。我又问,你有这个天赋,为什么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呢?他说,就是因为他生性好动,老犯错误,再加上其他学科成绩平平,老师渐渐就对他失去了信心,不再管他了。于是他便“破罐子破摔”,最后连中考都是家长逼着去考的。
(二)家庭教育的缺陷
在一个班中,厌学情绪最为严重的,往往是为数不多的问题学生,他们不仅不学习,还带头违犯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有时使整个班级都“鸡犬不宁”。这些孩子是如何成为问题学生的呢?调查显示,那些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是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管教孩子;或者是家长性格暴躁,动辄打骂,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而中职生中令老师最为头痛的往往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在他们最需要理解、尊重和关爱的时期,得到的却是孤独和责骂,在他(她)们年少的心灵中,因为没有得到爱也就不懂得爱,因为不被尊重也就不懂得尊重他人;因为父母的不负责任,他们学会了游戏人生。2011年,班上有个叫张志怡的男生,当年他以476分的成绩考入东宝中学,入学后不久,他的父母便离异并先后组建了新的家庭,而且均不在荆门工作,他只好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他便自暴自弃,许多不良习惯很快养成: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旷课上网、上课捣乱,而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变得越来越不可忍受,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二、中职业学校教育过程的陈旧和单一
其实,有许多中职生刚入校的时候是怀着重整旗鼓,好好学习的决心的,他们试图开始全新的生活,做个好学生。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他们又一次落败,很快又延续了初中的历史,甚至变本加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一)、课程设置陈旧。
一个摆在所有中职教师面前的事实是,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连一些最基本的文化常识都很缺乏。课堂上甚至出现这样一些极端典型的事例:数学课上1/2 1/3=1/5,化学课上,O读作圆圈,语文课上,不知道王熙凤是男是女,英语课上,写不出从一到十的单词……面对这种状况,怨天尤人是无用的。孔子说:因材施教。但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沿袭多少年前的传统,重理论,轻技能。学生上课象听天书,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刚开始还勉强支撑,时间长了,发现收效甚微,意义不大,就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一放而不可收,再想拾起书本就更困难了。
(二)、校园生活单调乏味。
中专生课余时间多,精力旺盛,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而为了便于管理,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了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小小校园。再加上有些学校因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局限,使校园文化生活十分匮乏,学生课余生活非常单一,学生只能在“教室—食堂—宿舍”一条线上辗转。这种一活一死、一动一静的强烈反差使中职生觉得心情格外压抑,生活死气沉沉,难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三)没有升学压力。
人是有惰性的动物,学习又是一件苦差事。没有了升学压力,就很难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方面,中专生本身自控能力较差,又大多住校,没有了父母的管束,也不再有升学的压力,思想上更容易放松自己,不愿吃苦,贪图享受。学习目的不明确,随波逐流,糊涂过日。另一方面,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考试前都会给学生划重点,这也形成了学生“平时不用功,临考再磨枪”“不用学也能考及格”的思想,助长了学生的厌学风气。 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侵蚀
(一)、网络媒体的影响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四周,网吧遍地开花,对学生构成了很大诱惑。“晚上翻墙出去上网,白天上课埋头睡觉”成了一些学生的生活模式。在很多中专生看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除了上网聊天,打游戏外,超级女声的一夜成名,歌星偶像的趣闻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一谈到学习,却感到枯燥无味、顿生厌烦。
(二)、就业形势的严峻
就业形势的严峻使许多中职生一方面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又觉得即使努力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趁衣食无忧痛痛快快玩几年。另外,就业对口率低,不少用人企业对就业人员的素质和学历要求不高,初中、中职、高职毕业生同在一个单位上班,造成部分学生上不上学、学不学习都一样的想法。现在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新的、可怕的读书无用论。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解决学生厌学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塑人格,提升尊严
厌学的中职生就像一棵在成长中缺乏修剪的小树,因为失去了道德规范和纪律的约束而枝蔓横生。他们精力旺盛、生机勃勃却又是非不明,美丑难辩,有了过而不知错,做了恶而不知羞,违了法而不知罪。面对这样的学生,用纪律来严惩往往是亡羊补牢,甚至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进而导致犯罪。雨果说过“办好一所学校,相当于拆掉一所监狱”。中等职业学校应从根本入手,重塑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尊严意识,恢复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通过电影、电视、演讲、报告等多种方式宣传本专业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让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自豪感在一开始就深植学生心田。还可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文明礼貌、尊师重教、自尊自爱、团结互助等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明是非、辩美丑、懂善恶等等。
二、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充实到各行业生产第一线的实用技术人才。因此过多的系统的理论教学不仅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方面,中等职业学校不妨借鉴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如德、日等国的经验,走“学企联办”之路。在教学之初,就请用人单位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来,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那些和将来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的份量,加强实践技能课的训练和考核,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三、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面对学生厌学的严峻现实,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然后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以百倍的爱心发现和呵护学生心灵中仅存的闪光之处,以百倍的艺术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百倍的耐心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搜集就业信息,广开就业门路
“毕业生就业是学校招生的指挥棒”,“是学校办学的晴雨表”。为此,学校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加强就业指导,学校要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形势,让学生明白,目前市场中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所学的专业中应加强学习哪些知识、锻炼哪些能力,这样才能在择业中发挥自己的实力和优势。
学校应与政府的计划、人事、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社会职业中介部门或人才、劳务市场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和劳务需求的信息。争取与用人单位提前预定用人计划,缓解就业压力。
总之,厌学问题并非是中职学校特有的现象,只是在中职学校更凸显而已,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努力提中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厌学原因对策
工作16年以来,有10年时间担任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一职,通过这些年的切身体会以及细心观察,笔者发现目前的中职生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这直接影响到这些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的恐怕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永久性硬伤,使我们辛辛苦苦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仅不会成为社会的栋梁,反而可能会成为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的不安定音符。因此,如何纠正这一现象成为摆在我们中职教育工作人员面前的一大课题。
以本校目前在校学生为例,学生刚招进校门时,由于对新的环境还不太熟悉,95%的学生还处于观望阶段。只有极少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电视、网络和社会的影响,开始拉帮结派,寻求高年级的保护,然后在同年级中称王称霸。到了高一下学期和高二上学期,迟到、旷课成为家常便饭,课堂上睡觉、看课外书、逃课,考试作弊,沉迷网络,听Mp3、玩手机者更是达50%以上。他们对老师的规劝不但不听还顶撞、辱骂老师。谈恋爱,抽烟,酗酒,赌博,斗殴等,个别学生甚至发展到诈骗,偷盗,品德低下……。因此,研究并解决中职生厌学问题成为摆在各中专学校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那么,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早期学校教育的偏差和缺失
毋庸置疑,目前被招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中有大批是中考成绩极低,在200分左右徘徊,甚至没有参加中考的所谓“差生”。以近三年为例,我校共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544人,其中未参加中考的就有20多人,200分左右的357人,占了近2/3。他们的特点是知识拥有量少,文化素质低,学习习惯差,在个性或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这些学生成为“差生”的原因有:
(一)学校传统教育的弊端
我国的教育实行的是通过应试教育实现的“淘汰式”、“精英式”教育。各级学校就象一个巨大的筛子,按照统一规格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断的筛选和淘汰。那些不符合规格的学生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并被贴上“差生”的标签。有些学生也曾试图奋起,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已被编入“差班”,成了老师眼中的“另类”时,他们开始放弃努力,随波逐流。2012年9月,我班新进一名男生,个子不高,但很机灵,我便安排他做了班级的生活委员。后来我无意中发现,他对数字特别敏感,尤其对班费的收入与支出,账目做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我就问他,你计算能力这么好,怎么中考数学没及格呢?他笑笑说,从小跟家里人卖菜,时间一长就习惯了。我又问,你有这个天赋,为什么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呢?他说,就是因为他生性好动,老犯错误,再加上其他学科成绩平平,老师渐渐就对他失去了信心,不再管他了。于是他便“破罐子破摔”,最后连中考都是家长逼着去考的。
(二)家庭教育的缺陷
在一个班中,厌学情绪最为严重的,往往是为数不多的问题学生,他们不仅不学习,还带头违犯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有时使整个班级都“鸡犬不宁”。这些孩子是如何成为问题学生的呢?调查显示,那些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是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管教孩子;或者是家长性格暴躁,动辄打骂,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而中职生中令老师最为头痛的往往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在他们最需要理解、尊重和关爱的时期,得到的却是孤独和责骂,在他(她)们年少的心灵中,因为没有得到爱也就不懂得爱,因为不被尊重也就不懂得尊重他人;因为父母的不负责任,他们学会了游戏人生。2011年,班上有个叫张志怡的男生,当年他以476分的成绩考入东宝中学,入学后不久,他的父母便离异并先后组建了新的家庭,而且均不在荆门工作,他只好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监督,他便自暴自弃,许多不良习惯很快养成: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旷课上网、上课捣乱,而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变得越来越不可忍受,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二、中职业学校教育过程的陈旧和单一
其实,有许多中职生刚入校的时候是怀着重整旗鼓,好好学习的决心的,他们试图开始全新的生活,做个好学生。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他们又一次落败,很快又延续了初中的历史,甚至变本加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一)、课程设置陈旧。
一个摆在所有中职教师面前的事实是,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连一些最基本的文化常识都很缺乏。课堂上甚至出现这样一些极端典型的事例:数学课上1/2 1/3=1/5,化学课上,O读作圆圈,语文课上,不知道王熙凤是男是女,英语课上,写不出从一到十的单词……面对这种状况,怨天尤人是无用的。孔子说:因材施教。但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沿袭多少年前的传统,重理论,轻技能。学生上课象听天书,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刚开始还勉强支撑,时间长了,发现收效甚微,意义不大,就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一放而不可收,再想拾起书本就更困难了。
(二)、校园生活单调乏味。
中专生课余时间多,精力旺盛,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而为了便于管理,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了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小小校园。再加上有些学校因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的局限,使校园文化生活十分匮乏,学生课余生活非常单一,学生只能在“教室—食堂—宿舍”一条线上辗转。这种一活一死、一动一静的强烈反差使中职生觉得心情格外压抑,生活死气沉沉,难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三)没有升学压力。
人是有惰性的动物,学习又是一件苦差事。没有了升学压力,就很难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方面,中专生本身自控能力较差,又大多住校,没有了父母的管束,也不再有升学的压力,思想上更容易放松自己,不愿吃苦,贪图享受。学习目的不明确,随波逐流,糊涂过日。另一方面,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考试前都会给学生划重点,这也形成了学生“平时不用功,临考再磨枪”“不用学也能考及格”的思想,助长了学生的厌学风气。 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侵蚀
(一)、网络媒体的影响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四周,网吧遍地开花,对学生构成了很大诱惑。“晚上翻墙出去上网,白天上课埋头睡觉”成了一些学生的生活模式。在很多中专生看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除了上网聊天,打游戏外,超级女声的一夜成名,歌星偶像的趣闻也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一谈到学习,却感到枯燥无味、顿生厌烦。
(二)、就业形势的严峻
就业形势的严峻使许多中职生一方面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又觉得即使努力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趁衣食无忧痛痛快快玩几年。另外,就业对口率低,不少用人企业对就业人员的素质和学历要求不高,初中、中职、高职毕业生同在一个单位上班,造成部分学生上不上学、学不学习都一样的想法。现在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新的、可怕的读书无用论。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解决学生厌学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塑人格,提升尊严
厌学的中职生就像一棵在成长中缺乏修剪的小树,因为失去了道德规范和纪律的约束而枝蔓横生。他们精力旺盛、生机勃勃却又是非不明,美丑难辩,有了过而不知错,做了恶而不知羞,违了法而不知罪。面对这样的学生,用纪律来严惩往往是亡羊补牢,甚至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逆反心理,进而导致犯罪。雨果说过“办好一所学校,相当于拆掉一所监狱”。中等职业学校应从根本入手,重塑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尊严意识,恢复学生的学习信心。例如通过电影、电视、演讲、报告等多种方式宣传本专业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让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自豪感在一开始就深植学生心田。还可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文明礼貌、尊师重教、自尊自爱、团结互助等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明是非、辩美丑、懂善恶等等。
二、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充实到各行业生产第一线的实用技术人才。因此过多的系统的理论教学不仅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方面,中等职业学校不妨借鉴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如德、日等国的经验,走“学企联办”之路。在教学之初,就请用人单位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订中来,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增加那些和将来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的份量,加强实践技能课的训练和考核,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三、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面对学生厌学的严峻现实,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然后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以百倍的爱心发现和呵护学生心灵中仅存的闪光之处,以百倍的艺术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百倍的耐心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搜集就业信息,广开就业门路
“毕业生就业是学校招生的指挥棒”,“是学校办学的晴雨表”。为此,学校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加强就业指导,学校要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形势,让学生明白,目前市场中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所学的专业中应加强学习哪些知识、锻炼哪些能力,这样才能在择业中发挥自己的实力和优势。
学校应与政府的计划、人事、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社会职业中介部门或人才、劳务市场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和劳务需求的信息。争取与用人单位提前预定用人计划,缓解就业压力。
总之,厌学问题并非是中职学校特有的现象,只是在中职学校更凸显而已,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努力提中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