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目前已有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品质在对抗心理压力、心理疾病时具有缓冲作用。积极心理品质可以帮助个体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更好地应对各种社会压力。
自我概念是个体人格的核心部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心理及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自我概念越清晰,说明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度越高,个体越能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社会互动。大学生正处在自我发展、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因自我概念模糊而不知所措,甚至出现迷茫、颓废现象,严重影响学业及心理健康。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成为新的课题。本研究从团体心理辅导入手,以积极取向为核心,旨在探討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模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 团体心理辅导 概念测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180-02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某高校本科大一至大三学生,通过网络公开招募面试后确定19人。其中平均年龄19.8岁,男生9人,女生10人。
1.2 测量工具
1.2.1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TSCS)作为自我概念测量工具。该量表共70个题目,内容包含自我概念2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批评和自我总分。除了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说明其自我概念越消极外,其余各项得分越高表示个体越喜欢自己、信任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1.2.2 情绪自评量表(PANAS) Watson和Tellegen(1988)编制的情绪自评量表,该量表由20个描述不同情感、情绪的词汇组成,采用5点量表评分,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个维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3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认知行为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根据大学生特有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设计团体活动方案。活动重点在于深入自我探索和促进心理成长。活动主题包括自我成长与原生家庭探讨、情绪解读与表达、社会资源探索等三个方面。团体由两名心理咨询师带领,每次活动进行120分钟,每周一次,共8次。活动开始前,每个成员发一本《积极取向团体辅导活动记录手册》,手册包含团体辅导活动目的、活动要求、活动注意事项、活动承诺书和团体辅导活动内容。其中团体辅导活动内容包含团体辅导课前家庭作业、课后成长记录和感悟等。每次团体活动的前30分钟,小组成员对上周家庭作业进行分享,中间60分钟是团体活动时间,后30分钟为问题解决时间,并布置家庭作业(具体方案见表1)。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干预前后数据及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检验结果
2.1.1团体辅导前实验组、对照组前测检验
为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因子上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见表2)。
2.1.2团体辅导后对照组前后测检验
通过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未参加团体辅导的对照组,各因子分虽然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见表3)。
2.1.3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前后测检验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积极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及自我概念各因子分均发生变化,且是发生了积极正向的变化。(见表4)。
2.2 典型作品分析
从团体成员的家庭作业和活动中的分享来看,每个人在团体活动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触动,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与成长。关于对团体活动过程的感受,有成员描述到:“原来微笑除了可以留在相片里外,还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每每回想起来依然感到欣慰。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在我们不经意的粗心中溜走,抓住那些美好既是瞬间也是永恒。”,“忽然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自己,不曾发现自己身上的积极特质更不曾梳理自己身上的不足,看着记录本上一页页的字迹,原来我是这个样子,我比自己想象中要棒,而且可以更棒!”,“原来的我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藏在心里。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会了去表达自己的情感,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的。”,“通过对成长经历中一些事件对自己影响的探讨,让我明白了许多问题,也打开了一些心结。”,“也许没有过去成长中的挫折,就没有现在坚强、认真的我。”,“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团体活动中成员的分享,我常常思考他们的话,并检讨自己的一些做法,我想这样的人一定会是个快乐的人。”
3.讨论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对人的幸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当人们身处逆境时,这些积极人格特质会成为个体应对外界压力的缓冲机制,帮助人们走出困境。”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八次积极取向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团体成员的积极消极情绪和自我概念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变化。
实验中,每次团体活动都设计了相关主题的活动,但每次活动并不是完全死板地按照活动要求进行,而是根据团体成员的感觉与团体的进程灵活把握。团体开始前30分钟,团体成员分享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或自由表达团体外的某些特殊感受。刚开始的几次,总是几个爱表达的成员发言,慢慢地其他成员也受到影响而积极参与其中。团体成员在设计的主题活动中通过积极自我探索,看到了以前不曾看到的自身的优点与特质,大部分成员在分享中都谈到对自身认知更清晰了,这些都让他们更加喜欢和接纳自己。
积极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特征,积极取向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中,我们设置了“微笑点滴”的家庭作业,作业要求团体成员每天记录生活中的微小的感到开心事件,并学会去体验那些积极的情绪感受。每天的记录及团体中的分享,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习惯:无论生活怎样,都能看到生活的积极一面,并体验到积极情绪。团体活动中,团体成员会受到他人积极情绪和积极心态的影响,也会学习他人成功的处事经验。因此,积极取向团体辅导为大学生自我认知打开了一扇窗户,帮助他们更好地认清自我,悦纳自我,并学会用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社会。
此外,在研究之初,领导者为实验组团体成员建立交流QQ群,团体结束后的一年内,团体成员在此群内的交流仍较活跃,也有不定期的群外活动。但由于研究对象范围较广,加之研究者的时间精力有限,本研究并没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其效果是否具有長期性还有待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31(5):41-44
[2]林静,涂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23): 225-228
[3]林静,涂巍.短程心理动力团体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7,2(31):92-95
自我概念是个体人格的核心部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心理及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自我概念越清晰,说明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度越高,个体越能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社会互动。大学生正处在自我发展、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因自我概念模糊而不知所措,甚至出现迷茫、颓废现象,严重影响学业及心理健康。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成为新的课题。本研究从团体心理辅导入手,以积极取向为核心,旨在探討如何构建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模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 团体心理辅导 概念测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180-02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某高校本科大一至大三学生,通过网络公开招募面试后确定19人。其中平均年龄19.8岁,男生9人,女生10人。
1.2 测量工具
1.2.1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TSCS)作为自我概念测量工具。该量表共70个题目,内容包含自我概念2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批评和自我总分。除了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说明其自我概念越消极外,其余各项得分越高表示个体越喜欢自己、信任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1.2.2 情绪自评量表(PANAS) Watson和Tellegen(1988)编制的情绪自评量表,该量表由20个描述不同情感、情绪的词汇组成,采用5点量表评分,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个维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3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认知行为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根据大学生特有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设计团体活动方案。活动重点在于深入自我探索和促进心理成长。活动主题包括自我成长与原生家庭探讨、情绪解读与表达、社会资源探索等三个方面。团体由两名心理咨询师带领,每次活动进行120分钟,每周一次,共8次。活动开始前,每个成员发一本《积极取向团体辅导活动记录手册》,手册包含团体辅导活动目的、活动要求、活动注意事项、活动承诺书和团体辅导活动内容。其中团体辅导活动内容包含团体辅导课前家庭作业、课后成长记录和感悟等。每次团体活动的前30分钟,小组成员对上周家庭作业进行分享,中间60分钟是团体活动时间,后30分钟为问题解决时间,并布置家庭作业(具体方案见表1)。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干预前后数据及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检验结果
2.1.1团体辅导前实验组、对照组前测检验
为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因子上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见表2)。
2.1.2团体辅导后对照组前后测检验
通过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未参加团体辅导的对照组,各因子分虽然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见表3)。
2.1.3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前后测检验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积极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及自我概念各因子分均发生变化,且是发生了积极正向的变化。(见表4)。
2.2 典型作品分析
从团体成员的家庭作业和活动中的分享来看,每个人在团体活动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触动,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与成长。关于对团体活动过程的感受,有成员描述到:“原来微笑除了可以留在相片里外,还可以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每每回想起来依然感到欣慰。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在我们不经意的粗心中溜走,抓住那些美好既是瞬间也是永恒。”,“忽然发现自己并不了解自己,不曾发现自己身上的积极特质更不曾梳理自己身上的不足,看着记录本上一页页的字迹,原来我是这个样子,我比自己想象中要棒,而且可以更棒!”,“原来的我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藏在心里。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会了去表达自己的情感,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的。”,“通过对成长经历中一些事件对自己影响的探讨,让我明白了许多问题,也打开了一些心结。”,“也许没有过去成长中的挫折,就没有现在坚强、认真的我。”,“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团体活动中成员的分享,我常常思考他们的话,并检讨自己的一些做法,我想这样的人一定会是个快乐的人。”
3.讨论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特质对人的幸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当人们身处逆境时,这些积极人格特质会成为个体应对外界压力的缓冲机制,帮助人们走出困境。”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八次积极取向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团体成员的积极消极情绪和自我概念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变化。
实验中,每次团体活动都设计了相关主题的活动,但每次活动并不是完全死板地按照活动要求进行,而是根据团体成员的感觉与团体的进程灵活把握。团体开始前30分钟,团体成员分享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或自由表达团体外的某些特殊感受。刚开始的几次,总是几个爱表达的成员发言,慢慢地其他成员也受到影响而积极参与其中。团体成员在设计的主题活动中通过积极自我探索,看到了以前不曾看到的自身的优点与特质,大部分成员在分享中都谈到对自身认知更清晰了,这些都让他们更加喜欢和接纳自己。
积极情绪体验是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特征,积极取向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中,我们设置了“微笑点滴”的家庭作业,作业要求团体成员每天记录生活中的微小的感到开心事件,并学会去体验那些积极的情绪感受。每天的记录及团体中的分享,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习惯:无论生活怎样,都能看到生活的积极一面,并体验到积极情绪。团体活动中,团体成员会受到他人积极情绪和积极心态的影响,也会学习他人成功的处事经验。因此,积极取向团体辅导为大学生自我认知打开了一扇窗户,帮助他们更好地认清自我,悦纳自我,并学会用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社会。
此外,在研究之初,领导者为实验组团体成员建立交流QQ群,团体结束后的一年内,团体成员在此群内的交流仍较活跃,也有不定期的群外活动。但由于研究对象范围较广,加之研究者的时间精力有限,本研究并没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其效果是否具有長期性还有待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31(5):41-44
[2]林静,涂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23): 225-228
[3]林静,涂巍.短程心理动力团体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7,2(3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