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认识,着重论述了合作教学模式在实验班中的实践,阐述了实施合作教学模式后的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学效果的对比,同时概括了合作教学模式的成效。
关键词:职高数学 合作教学模式 实践
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当然也不例外。所谓“合作性教学模式”,关键是合作性学习(又称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通过教师有指导的使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并充分重视自身和互相之间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合作方式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习惯、与人合作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情感和技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合作教学模式的操作
下面结合《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案例,谈一下实施的过程。
1.创设情景——建构学习和内容的台阶,引起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联系旧知识、搭建学习脚手架。(一般用3-5分钟时间)在指数函数的教学案例中,以下面的问题引入。
问题:假设有一张纸,厚度是1mm,我们把它进行对折,对折1次,厚度是2mm,对折2次,厚度是4mm,……。这样的一张纸对折24次,厚度是多少呢?如果对折x次,厚度又是多少呢?试填下表:
生:22、23、24、……、224
师:224有多高呢?有我们教学楼这么高吗?
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追问:能总结出纸张的厚度y与纸张的对折次数x的关系式吗?
生:y=2x
师:这种函数以前研究过吗?从而引出课题。
2.课程引导、动机启发——教师演讲或与学生对话、交流、指导学生学习、介绍学习案例、讲解知识。(一般用8-10分钟)
师:一般地,函数y=ax(a>o且a≠1)叫做指数函数。
提问:为什么要规定a>o且a≠1呢?
稍等片刻,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讨论,请小组派代表说。
教师再有目的设计例题。
二、结果和分析
1.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特点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淋漓尽致的得到发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参与性、自主性,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最后达成共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干预和控制降为最低。仅仅是作为倾听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方式、方法支持而已。所以,小组性合作学生主体性较为突出。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原因在于全体学生在最佳的合作学习情境中,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各自都获得了成就动机。
三、实践后的思考
1.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恰当地处理了“分组”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分组——因材施教,合作——实现教学目标,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其基本理论价值在于利用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通过合作,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2.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把不同差异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来研究,使学生在学习中合作探究,开阔眼界
根据别人的正确观点来检验修正自己的观点,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同时使后进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3.在进行合作教学模式中,还需避免摆空架子
第一是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堂课中不要过于频繁,要因题而异。将小组学习用在“刀刃上”,不要忽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是合作学习的时间过短,有时学生正在热烈地讨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行阻止小组继续讨论,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第三是小组合作学习后的交流不是小组集体智慧的展示,而是个别学生个人见解的回答,使小组合作缺乏了它应有的价值。
4.教师应提供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提供有一定难度又较符合职高学生特点、提高职高学生兴趣的开放性、多元性的讨论题。突出与专业特点挂钩。否则,会导致学生不知所措,合作交流时远离主题,并且会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责任心、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参考文献
[1]杨骞 波利亚数学教育理论的现代启示.中学数学教与学。
[2]《数学课程标准(试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黄志琼《牛津英语教材的合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区教师进修学院。
关键词:职高数学 合作教学模式 实践
教育部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当然也不例外。所谓“合作性教学模式”,关键是合作性学习(又称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通过教师有指导的使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并充分重视自身和互相之间的学习方式。通过以合作方式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习惯、与人合作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情感和技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合作教学模式的操作
下面结合《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教学案例,谈一下实施的过程。
1.创设情景——建构学习和内容的台阶,引起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联系旧知识、搭建学习脚手架。(一般用3-5分钟时间)在指数函数的教学案例中,以下面的问题引入。
问题:假设有一张纸,厚度是1mm,我们把它进行对折,对折1次,厚度是2mm,对折2次,厚度是4mm,……。这样的一张纸对折24次,厚度是多少呢?如果对折x次,厚度又是多少呢?试填下表:
生:22、23、24、……、224
师:224有多高呢?有我们教学楼这么高吗?
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追问:能总结出纸张的厚度y与纸张的对折次数x的关系式吗?
生:y=2x
师:这种函数以前研究过吗?从而引出课题。
2.课程引导、动机启发——教师演讲或与学生对话、交流、指导学生学习、介绍学习案例、讲解知识。(一般用8-10分钟)
师:一般地,函数y=ax(a>o且a≠1)叫做指数函数。
提问:为什么要规定a>o且a≠1呢?
稍等片刻,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讨论,请小组派代表说。
教师再有目的设计例题。
二、结果和分析
1.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特点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淋漓尽致的得到发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参与性、自主性,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最后达成共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干预和控制降为最低。仅仅是作为倾听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方式、方法支持而已。所以,小组性合作学生主体性较为突出。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原因在于全体学生在最佳的合作学习情境中,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各自都获得了成就动机。
三、实践后的思考
1.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恰当地处理了“分组”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分组——因材施教,合作——实现教学目标,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其基本理论价值在于利用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通过合作,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2.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把不同差异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来研究,使学生在学习中合作探究,开阔眼界
根据别人的正确观点来检验修正自己的观点,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同时使后进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3.在进行合作教学模式中,还需避免摆空架子
第一是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堂课中不要过于频繁,要因题而异。将小组学习用在“刀刃上”,不要忽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是合作学习的时间过短,有时学生正在热烈地讨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行阻止小组继续讨论,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第三是小组合作学习后的交流不是小组集体智慧的展示,而是个别学生个人见解的回答,使小组合作缺乏了它应有的价值。
4.教师应提供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提供有一定难度又较符合职高学生特点、提高职高学生兴趣的开放性、多元性的讨论题。突出与专业特点挂钩。否则,会导致学生不知所措,合作交流时远离主题,并且会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责任心、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参考文献
[1]杨骞 波利亚数学教育理论的现代启示.中学数学教与学。
[2]《数学课程标准(试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黄志琼《牛津英语教材的合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区教师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