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农业生产的损失。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泛、工程量巨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发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不仅仅农业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部门的共同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起这项关乎民生的工程。本文主要针对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思路。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对策;发展现状;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29-01
农田水利是影响农业发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所以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影响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水利设施病险隐患复杂、农田蓄水工程比较少、工程调节水资源的能力比较差、农田灌溉设备滞后、效率低下、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很严重、在一些偏远山区经济水平发展不高的地方还存在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这些有问题的农田水利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现状
农田水利在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方面作用巨大。只有选配良种、耕作方法、补充适当肥力,再加上方便的水利供应措施,才能保证良好的增产效益。农业水利工程量庞大,自身增效缓慢,又比较难以维护和管理,所以很多地方都忽视了这一方面的建设,要提高农业水平,建立完备的水利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1、农田水利管理不一致
我国现在很多地区还存在水利管理制度不够严谨的情况。由于很多地区的水利设施都是公共的,并且这些设施没有设定良好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也没有相应的进行设定。因此我国的水利设施维护情况不是很好,并且很多设施的利用率也不高或是没有被合理的利用以至于产量低下,农作物品质不良的现象。
2、农田水利设施落后
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很多配套的设施都存在着不完备问题,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其水利设施的改造也不彻底,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即有灌无排、没有田间工程等等,同时,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管理的监督,最终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落实,使工程的效益得不到提高。
3、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政府重经济轻水利,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资源投入远远滞后于现实需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农民等,地方政府是组织资源的投入者,金融机构是资金资源的投入者,农民是劳动力资源的投入者,在这三个投入主体中,地方政府如前所述,不愿提供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金融机构或民间资金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大、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比较利益低等原因,缺乏投资激励,而农民作为“理性小农”对具有外部性的共用设施,更多的选择是“只用不管”。
4、农田水利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从广义上讲,我国很多地区对先进水利节水技术采用试点应用的办法。这种技术推广方式只能落于表面,而很难深入其中。最终只能成为“面子工程”,却不能够完全落实技术发展策略,使得水利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从深层次的角度讲,在推广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时候,往往不能够领会到技术核心,以达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目的。却往往造成财产损失,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是目前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的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农田水利工程对我国的农村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既能够加强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1、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研究
为了以最少的灌溉水投入获取最高利益,应制定相应的灌溉方案,包括农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溉定额。在灌区开展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耗水量研究,特別是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应加大对各种经济作物的耗水量研究,寻求作物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的节水高效规律。以此为基础,制定灌区在不同的供水、气象、农艺、管理等条件下的节水高效灌溉用水方案,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灌区实时灌溉预报,指导农民进行灌溉。
2、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不仅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而且还存在水资源利用严重浪费的现象。目前粮食生产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不足40%,粮食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4倍。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心逐步从雨量充沛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向处于干旱半干旱的西部、北部地区转移,使粮食生产的耗水系数进一步提高。农田在灌溉方面要实现分散水源集中控制,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统一调度,也能更好的提高灌溉的效率。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的优势在于投资少、见效快、使方便、水压要求低,管理方便等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设的农田中大力推广。多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落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3、加强科技支撑作用
科技是决定事物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农田水利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放眼全球,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缩小与国外科技的差距;要立足国内,强化农田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技术和管理问题解决能力,研究、攻关适合我国国情的农田水利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高新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开展尺度理论、水分胁迫对作物的影响机理、水肥耦合、水土环境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快高效、低价、实用、环保的节水设备产品的研发、转化、推广速度,努力提高农田水利发展科技水平。
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础设施,它是提高农民收入与生活质量的保障。目前我国农业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逐渐由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和商品化转变。在发展现代农田水利的同时,不仅仅要更好的考虑节能的需要,同时也要更好的实现现代农田发展的经济性要求。因此,在发展农田水利技术的时候要更加的全面,同时也要更好的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丹丹.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2] 李建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要点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03):250-251.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对策;发展现状;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29-01
农田水利是影响农业发展、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所以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其中影响最大、最难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水利设施病险隐患复杂、农田蓄水工程比较少、工程调节水资源的能力比较差、农田灌溉设备滞后、效率低下、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很严重、在一些偏远山区经济水平发展不高的地方还存在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这些有问题的农田水利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现状
农田水利在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方面作用巨大。只有选配良种、耕作方法、补充适当肥力,再加上方便的水利供应措施,才能保证良好的增产效益。农业水利工程量庞大,自身增效缓慢,又比较难以维护和管理,所以很多地方都忽视了这一方面的建设,要提高农业水平,建立完备的水利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1、农田水利管理不一致
我国现在很多地区还存在水利管理制度不够严谨的情况。由于很多地区的水利设施都是公共的,并且这些设施没有设定良好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也没有相应的进行设定。因此我国的水利设施维护情况不是很好,并且很多设施的利用率也不高或是没有被合理的利用以至于产量低下,农作物品质不良的现象。
2、农田水利设施落后
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很多配套的设施都存在着不完备问题,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进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其水利设施的改造也不彻底,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即有灌无排、没有田间工程等等,同时,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相应的管理的监督,最终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落实,使工程的效益得不到提高。
3、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政府重经济轻水利,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资源投入远远滞后于现实需求。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包括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农民等,地方政府是组织资源的投入者,金融机构是资金资源的投入者,农民是劳动力资源的投入者,在这三个投入主体中,地方政府如前所述,不愿提供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金融机构或民间资金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大、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比较利益低等原因,缺乏投资激励,而农民作为“理性小农”对具有外部性的共用设施,更多的选择是“只用不管”。
4、农田水利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从广义上讲,我国很多地区对先进水利节水技术采用试点应用的办法。这种技术推广方式只能落于表面,而很难深入其中。最终只能成为“面子工程”,却不能够完全落实技术发展策略,使得水利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从深层次的角度讲,在推广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时候,往往不能够领会到技术核心,以达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目的。却往往造成财产损失,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是目前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的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农田水利工程对我国的农村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既能够加强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1、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研究
为了以最少的灌溉水投入获取最高利益,应制定相应的灌溉方案,包括农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溉定额。在灌区开展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耗水量研究,特別是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应加大对各种经济作物的耗水量研究,寻求作物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的节水高效规律。以此为基础,制定灌区在不同的供水、气象、农艺、管理等条件下的节水高效灌溉用水方案,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灌区实时灌溉预报,指导农民进行灌溉。
2、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不仅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而且还存在水资源利用严重浪费的现象。目前粮食生产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不足40%,粮食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4倍。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心逐步从雨量充沛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向处于干旱半干旱的西部、北部地区转移,使粮食生产的耗水系数进一步提高。农田在灌溉方面要实现分散水源集中控制,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统一调度,也能更好的提高灌溉的效率。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的优势在于投资少、见效快、使方便、水压要求低,管理方便等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设的农田中大力推广。多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落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3、加强科技支撑作用
科技是决定事物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农田水利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放眼全球,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缩小与国外科技的差距;要立足国内,强化农田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技术和管理问题解决能力,研究、攻关适合我国国情的农田水利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高新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开展尺度理论、水分胁迫对作物的影响机理、水肥耦合、水土环境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快高效、低价、实用、环保的节水设备产品的研发、转化、推广速度,努力提高农田水利发展科技水平。
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础设施,它是提高农民收入与生活质量的保障。目前我国农业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逐渐由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和商品化转变。在发展现代农田水利的同时,不仅仅要更好的考虑节能的需要,同时也要更好的实现现代农田发展的经济性要求。因此,在发展农田水利技术的时候要更加的全面,同时也要更好的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丹丹.关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2] 李建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要点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03):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