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本质上讲是把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平等、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主动积极地、饶有兴趣地投入学习。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方式
《学习的革命》提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相继出台,表明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与紧迫已进入实践阶段,下面我谈谈在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看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教学目标,独立自主地感知材料、获取信息、掌握技能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坚持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学生自学不是离开老师的作用,相反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老师应当提出任务和要求,答疑解惑,纠错导向。但老师指导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让学生独立地动脑、动手。
一、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角色要有根本转变
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需要教师转变与更新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应当由知识和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方面用足脑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设计师”。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教学大纲和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一方面要真正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其次,要根据教学每阶段的任务要求,设计出学生自学方案。这个方案包括:编制自学程序,提供有关资料、信息,准备有关图表、图片、仪器等,对学习的中心内容有点拨、练习或实验的设计,对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如何解决应对等。由此可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备一桶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比传统教案备课更费时劳神。设计的自学“蓝图”越实用,越有效,就越需要“设计师”有更多的付出。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导游”。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带着学生一起走进教材,走进知识王国,走进美丽诱人的知识风景区,让学生感受“名胜古迹”、“奇山异水”,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释疑中点拨,在实验操作中传授技巧,在思考中实现思想上的深化与升华。这种学习是自由的、愉悦的,也是有趣的、积极的。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像体育队的教练,体育队的教练对运动员只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的最大特点是教练讲清楚要点并进行示范后,带着运动员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只是引导学生找现成答案的做法,而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点拨与指点迷津。对学生的自学,教师既要提出任务和要求,又要带着学生一起阅读、实验、思考。老师在与学生一起面对困难和问题探讨、研究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它凸现发挥;在学生走入迷途时,教师要指导其走出迷宫。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探索与分析
在语文课教学中,我们进行了自学能力培养的试验。我们的做法归结起来,分为四步:第一步,编制授课提纲(包括教学目的、教材的重难点、联系实际需要探讨的问题),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第二步,课堂上由学生概括知识要点,提出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第三步,教师补充有关内容,提出本课疑点、难点和问题,并展示分析过程;第四步,简要概括小结,同时提出新料材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共同探讨。
在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培养了学生如下能力:阅读能力:改变过去学生对照老师给结论在教材找的传统学法。在自学中,让学生自主欣赏、品读教材及与之相关的材料,直接地原汁原味地体验教材或精选的材料。提取信息能力:学生在自学中要阅读教材,收集相关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筛选信息,这是当今信息时代、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思考能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改变过去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应该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在自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学习任务,这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老师的主导表现为:教师对自学任务、要求的提出,对不同类学生的指导,对学习困难与问题的解答;而学生主体性则表现为:自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学习思考的自主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承担学习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强调学生自学就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甚至因此推卸责任。(2)区别对待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性和层次性。学生的自学需要一定的能力和基础。不同年级的学生自学水平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其自学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相对地说,年级高的比年级低的好;基础好的、自觉性高的学生比基础差的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好。所以,学生自学的任务、内容、要求应视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而区别对待,不能以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要求对待每一位学生,若是如此,则效果一定不好。(3)重视学生自学的高效率。学生自学活动需要—定时间,又必须限制—定的时间,这就要求重视学习效率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知识和掌握最多的技能,这是自学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因为浪费时间与低效率是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本意相背道而驰的,也是要尽力避免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平等、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方式
《学习的革命》提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相继出台,表明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与紧迫已进入实践阶段,下面我谈谈在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面的一些看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一定教学目标,独立自主地感知材料、获取信息、掌握技能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坚持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学生自学不是离开老师的作用,相反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老师应当提出任务和要求,答疑解惑,纠错导向。但老师指导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让学生独立地动脑、动手。
一、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角色要有根本转变
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需要教师转变与更新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应当由知识和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方面用足脑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设计师”。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教学大纲和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一方面要真正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其次,要根据教学每阶段的任务要求,设计出学生自学方案。这个方案包括:编制自学程序,提供有关资料、信息,准备有关图表、图片、仪器等,对学习的中心内容有点拨、练习或实验的设计,对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如何解决应对等。由此可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备一桶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比传统教案备课更费时劳神。设计的自学“蓝图”越实用,越有效,就越需要“设计师”有更多的付出。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导游”。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带着学生一起走进教材,走进知识王国,走进美丽诱人的知识风景区,让学生感受“名胜古迹”、“奇山异水”,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释疑中点拨,在实验操作中传授技巧,在思考中实现思想上的深化与升华。这种学习是自由的、愉悦的,也是有趣的、积极的。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像体育队的教练,体育队的教练对运动员只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的最大特点是教练讲清楚要点并进行示范后,带着运动员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只是引导学生找现成答案的做法,而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点拨与指点迷津。对学生的自学,教师既要提出任务和要求,又要带着学生一起阅读、实验、思考。老师在与学生一起面对困难和问题探讨、研究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它凸现发挥;在学生走入迷途时,教师要指导其走出迷宫。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探索与分析
在语文课教学中,我们进行了自学能力培养的试验。我们的做法归结起来,分为四步:第一步,编制授课提纲(包括教学目的、教材的重难点、联系实际需要探讨的问题),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第二步,课堂上由学生概括知识要点,提出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第三步,教师补充有关内容,提出本课疑点、难点和问题,并展示分析过程;第四步,简要概括小结,同时提出新料材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共同探讨。
在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培养了学生如下能力:阅读能力:改变过去学生对照老师给结论在教材找的传统学法。在自学中,让学生自主欣赏、品读教材及与之相关的材料,直接地原汁原味地体验教材或精选的材料。提取信息能力:学生在自学中要阅读教材,收集相关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筛选信息,这是当今信息时代、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思考能力: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改变过去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应该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在自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学习任务,这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老师的主导表现为:教师对自学任务、要求的提出,对不同类学生的指导,对学习困难与问题的解答;而学生主体性则表现为:自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学习思考的自主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承担学习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强调学生自学就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甚至因此推卸责任。(2)区别对待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性和层次性。学生的自学需要一定的能力和基础。不同年级的学生自学水平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其自学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相对地说,年级高的比年级低的好;基础好的、自觉性高的学生比基础差的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好。所以,学生自学的任务、内容、要求应视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而区别对待,不能以一样的标准一样的要求对待每一位学生,若是如此,则效果一定不好。(3)重视学生自学的高效率。学生自学活动需要—定时间,又必须限制—定的时间,这就要求重视学习效率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多的知识和掌握最多的技能,这是自学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因为浪费时间与低效率是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本意相背道而驰的,也是要尽力避免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平等、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