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札,又称尺牍,专指手写的亲笔信件。杜甫诗有:“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白居易诗有:“开缄见手札,一纸十三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晋人、宋人、元明清人的墨迹,便多有私人往来的信件手札。只是传世的晋人书法,以手札为大宗,而宋元明清书法,手札则成了“小儿科”。
手札的用材,一般裁成半方尺大小的紙片,后来则专门使用水印的笺纸,一纸八行、十三行不等,尤以八行为通用,称作“八行笺”。也有不分行的。但除了通信之外,也书写诗文,用作朋友之间的征和或唱和之雅。所以,笺纸有称作信笺的,也有称作诗笺的,尤以明代的萝轩笺、十竹斋笺和清末民初的百花诗笺为最具风雅的手札用笺。为此,手札的要义有曰:一是它的尺幅形式,必须是小型的纸张,可以是专门水印的笺纸,也可以是自己裁成的纸片或纸条、小卷。凡写在大型尺幅如四尺整纸上的,肯定不能称作手札。二是它的文字内容,一般以文言为宜,且为书写者本人的文稿,如果抄录一首唐诗之类,也是不能称作手札的。三是它的字体字形,一般以小字的行、楷为宜,当然也可作小字的章草如陆机的《平复帖》,或作小字的篆隶如清中期后俞樾等金石家的信札,但很少见。一纸只写一个、两个大字形的,亦不能称作手札。四是它的功用,主要是私人之间的交流、问候,而不是出于展览的目的。既然王羲之等古代书家的手札,后世可以拿出来展览,则今天专门搞一个以展览为目的的在世名家手札展,也就未尝不可了。
欧阳修曾论:“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暌离,通讯问,施于家人友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愈无穷尽,故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而想见其人也。”这里所讲的见书如见人,不仅因为书法可以作为人的“面目”,更因为所书的诗文实为人的“心画”。而这样的书和文,相比于庙堂的碑版和载道的文章,更加不受拘束、天真发露。
不过,伴随着钢笔取代毛笔,微信取代手书,手札这一书法形态,在今天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实用的需要。直到近年,风雅复兴,与养菖蒲、焚沉香、抚古琴的风气相呼应,各种手札的展事才开始流行。然而,撇开功用不论,所展示的作品,除了在尺幅上袭用了传统的笺纸,在内容上、字体字形上,却与传统手札完全没有关系。当下书家无非就是把唐诗、四字格言,由写在立轴、长卷乃至巨幅上,改为写到一页或几页小幅的笺纸上而已。甚至有把“厚德载物”写成五张笺纸的,一纸一字,最后一纸落款。这样的“手札展览”,实际上只不过是手札形式的书法展览而已。
与此相类的,还有各种“扇面展览”。扇面本指没有插入扇骨的一种书画材料,插入了扇骨便成为“成扇”,用作拂暑的工具。成扇用旧了,把扇面拆下裱成片子、册页,则称扇片、扇册。撇开绢本的和团形的不论,一般的扇面,尤其是折扇的扇面,都是经过了云母胶矾加工的光洁熟纸而且有折痕。在其上作书画所需要的技法和所形成的效果,不仅与平铺的生宣纸完全不同,与平铺的熟纸也相去甚远。而扇面书画的笔墨效果之妙,正在于它与普通纸张纸性的不同所致。
然而,今天的各种“扇面书画展”,则是把普通的纸张,尤其是生宣裁成多种扇形,在其上所作的书画,根本没有扇面上的特殊效果。这样的“扇面书画展”,实在也是不能称作扇面书画展的。就像园林中的漏窗或挂屏上的瓷片,也有做成扇面形状而后施以图像装饰的,但它们都是不能称作“扇面”的。
手札的用材,一般裁成半方尺大小的紙片,后来则专门使用水印的笺纸,一纸八行、十三行不等,尤以八行为通用,称作“八行笺”。也有不分行的。但除了通信之外,也书写诗文,用作朋友之间的征和或唱和之雅。所以,笺纸有称作信笺的,也有称作诗笺的,尤以明代的萝轩笺、十竹斋笺和清末民初的百花诗笺为最具风雅的手札用笺。为此,手札的要义有曰:一是它的尺幅形式,必须是小型的纸张,可以是专门水印的笺纸,也可以是自己裁成的纸片或纸条、小卷。凡写在大型尺幅如四尺整纸上的,肯定不能称作手札。二是它的文字内容,一般以文言为宜,且为书写者本人的文稿,如果抄录一首唐诗之类,也是不能称作手札的。三是它的字体字形,一般以小字的行、楷为宜,当然也可作小字的章草如陆机的《平复帖》,或作小字的篆隶如清中期后俞樾等金石家的信札,但很少见。一纸只写一个、两个大字形的,亦不能称作手札。四是它的功用,主要是私人之间的交流、问候,而不是出于展览的目的。既然王羲之等古代书家的手札,后世可以拿出来展览,则今天专门搞一个以展览为目的的在世名家手札展,也就未尝不可了。
欧阳修曾论:“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暌离,通讯问,施于家人友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愈无穷尽,故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而想见其人也。”这里所讲的见书如见人,不仅因为书法可以作为人的“面目”,更因为所书的诗文实为人的“心画”。而这样的书和文,相比于庙堂的碑版和载道的文章,更加不受拘束、天真发露。
不过,伴随着钢笔取代毛笔,微信取代手书,手札这一书法形态,在今天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实用的需要。直到近年,风雅复兴,与养菖蒲、焚沉香、抚古琴的风气相呼应,各种手札的展事才开始流行。然而,撇开功用不论,所展示的作品,除了在尺幅上袭用了传统的笺纸,在内容上、字体字形上,却与传统手札完全没有关系。当下书家无非就是把唐诗、四字格言,由写在立轴、长卷乃至巨幅上,改为写到一页或几页小幅的笺纸上而已。甚至有把“厚德载物”写成五张笺纸的,一纸一字,最后一纸落款。这样的“手札展览”,实际上只不过是手札形式的书法展览而已。
与此相类的,还有各种“扇面展览”。扇面本指没有插入扇骨的一种书画材料,插入了扇骨便成为“成扇”,用作拂暑的工具。成扇用旧了,把扇面拆下裱成片子、册页,则称扇片、扇册。撇开绢本的和团形的不论,一般的扇面,尤其是折扇的扇面,都是经过了云母胶矾加工的光洁熟纸而且有折痕。在其上作书画所需要的技法和所形成的效果,不仅与平铺的生宣纸完全不同,与平铺的熟纸也相去甚远。而扇面书画的笔墨效果之妙,正在于它与普通纸张纸性的不同所致。
然而,今天的各种“扇面书画展”,则是把普通的纸张,尤其是生宣裁成多种扇形,在其上所作的书画,根本没有扇面上的特殊效果。这样的“扇面书画展”,实在也是不能称作扇面书画展的。就像园林中的漏窗或挂屏上的瓷片,也有做成扇面形状而后施以图像装饰的,但它们都是不能称作“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