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概述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以审判为中心”制度指在侦查、起诉和审判的诉讼活动中,审判活动居于核心地位。冤假错案时有发生,损害司法公信力;超期羁押现象引发群众不满;体现司法公正的要求推进诉讼制度的改革,会实现控审分离、控辩对抗、法庭中立。为此应落实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从被告人权利保障、庭审规则、法庭安全的保障、庭审活动的公开等多方面来着力。
  【关键词】审判为中心;司法公正;证据裁判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是对应于司法实践中以侦查为中心的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这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司法正义的重视和司法改革的决心,引领我国司法走向更公开、公正的新纪元。
  一、“以审判为中心”制度的概念
  “以审判为中心”制度指在侦查、起诉和审判的诉讼活动中,审判活动居于核心地位。在中立的裁判者主持下,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共同通过庭审各环节,使案件事实得以认定,在这一基础上对案件涉及的实体权益及其他争议事项进行判定以实现诉讼活动的目的。解决的是审判与侦查、审查起诉之间的关系问题。该制度明确人民法院享有最终认定被告人是否触犯法律、是否有罪的权力,排除其他机关的定罪量刑权。有助于确保法院公正行使司法审判权,提升司法的公信力,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二、“以审判为中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冤假错案时有发生,损害司法公信力。近年来,我们从网络、电视媒体上时常看到各类冤假错案,造成被冤屈的人承受不应有的痛苦和伤害,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同时也使司法公正与权威受到公众的质疑。赵作海案、念斌案、聂树斌案,这些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推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我们应从中得到更多的反思,避免再次出现此类冤假错案。2010年以来我国出台的《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定》、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等都从法律层面规范了司法行为。但是在诉讼活动中固有的“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机制仍然催生出很多错案,司法人员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及办案模式都不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诉讼制度的改革力度,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对办案人员实行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激发他们的办案热情与责任感。
  超期羁押现象引发群众不满。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存在部分案件在经过侦查、起诉阶段到达审判阶段后,经过法庭审理发现关键证据缺失或收集程序不合法,或者不能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审判机关难以定罪,但考虑到如果放人又会引发社会各界的疑问甚至指责,常出现对当事人超期羁押的情形。因此有必要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让法官根据案件具体分析,排除各方的干预。
  体现司法公正的要求。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告人正当权利易遭受不法侵害,比如在公安部门侦查过程中严刑逼供会导致对被告人身体健康权利的侵犯,笔录的真实性无法保证,往往使无罪的人被定罪量刑;疑罪从无原则无法得到贯彻执行,公安机关在一些重大刑事案件中迫于壓力会使一些不具备完整证据链的犯罪嫌疑人按照“疑罪从有”“疑罪从轻”来执行,严重损害的司法的公正性。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会实现控审分离、控辩对抗、法庭中立。从源头上遏制冤假错案的发生,保障当事人的诉权。
  三、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制度改革具体举措
  2015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对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方向。一是注重对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人民法院在开展庭审活动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应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征灵活设置法庭;未定罪量刑的范围嫌疑人在受审时不得穿监管机构的识别服;刑事法庭设置同步视频作证室,以此保护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等。二是更加注重庭审规则的公平。审判人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保持中立,认真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各参与人可针对庭审活动的规则向人民法院提出建议;审判长对庭审活动享有控制权,任何违反法庭规则的行为都应受到追究。三是注重法庭安全的保障。对进入法庭的人员进行身份证核验及物品的安全检查,不得携带危险物品,对危及法庭安全的行为可根据行为具体情况处以罚款、拘留或追究其刑事责任。四是注重庭审活动的公开。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后半年实现对其开庭活动网络直播,通过官方网站、电子显示屏、公告栏等途径向公众公开各法庭的编号、案由及旁听人数等信息,结合电视、互联网等公共媒体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庭审活动,提升公众的司法参与度、认知度,对司法工作人员形成良性监督,促使其提升司法工作能力。
  全面贯彻证据裁判的原则,完善证据制度的建设。证据裁判原则是法官认定案件事实,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基础。“非法证据排除”原则和疑罪从无”原则是刑事司法审判的重要原则。法官应通过庭审中证据调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客观性与关联性,依法独立审判,公正做出裁判。
  【参考文献】
  [1]张吉喜.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J].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03):44-52.
  [2]沈德咏.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J].中国法学.2015,(03):5-19.
  作者简介:王琳(1991.2-),女,山西省长治市人,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企业综合治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加强企业综合治理工作,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稳定,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企业;综合治理工作;重要性  一、提高对企业综合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稳定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条件,是加快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综合治理工作是维护企业稳定发展最有效的措
期刊
【摘要】近年来,经济补偿金作为《劳动合同法》中的一个独特制度,在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补偿金的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我国经济补偿金制度在立法上的缺失和冲突;最后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笔者在完善立法、适用范围两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解除;適用;倾斜保护  一、我国经济补偿金的定义  经济补偿金是我国劳动法中独具
期刊
一、意思自治原则产生的历史背景  研究对于国际法律适用对意思原则的限制,就必须先研究意思自治原则本身。意思自治原则的产生、发展和确立有其深刻现实基础。首先,意思自治原则来源于罗马法的基本精神,它适应了资本主义初期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6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尤其在地中海地区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地区的商人在国内外进行频繁的贸易交往,但是,欧洲各国仍处在封建割据的状态,法律也各不相同,在商业交往中适用
期刊
【摘要】大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建设是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必然途径和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意义入手,并从提高建设力度以及加强组织管理等两个方面概要论述了大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的若干实施措施,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字】高新技术产业载体;建设;科技;经济;紧密结合  高新技术产业载体的建设和发展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技校对全体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及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影响的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误区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当前,我国不少技校在面临着生源不足、资金短缺等传统问题的同时,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同样不尽如人意,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技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是当前技工院校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现实教学问题之一。  【关键字】技校;思想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作为我们实践的指导理论,是正确而且向上的。他随时随地都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而设计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本源与马克思主义的本源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是和而不同的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还是艺术设计的方法论无疑都是源于自然与生活,并与之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和作用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艺术设计;哲学;和而不同  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艺术设计  1.马
期刊
【摘要】复杂是横面的,高深是纵的功夫。人的认识的复杂度和深度,需要实践的反复探究。从艺术设计角度讲,设计的理念,设计的方法,设计的发展,设计的手段都离不开方法论。在科学方法与理性逻辑的时代,方法使人类对科学与理性更加信赖,所以方法不仅仅是通往目的的一个桥梁。作为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艺术设计领域发展中不断彰显它的科学要义。马克思主义与艺术设计虽然是表面两个独立的领域,但是二者有着不可忽
期刊
责任是一种义务,一种使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动力。“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思想品德,一种行为操守,是人所共有的做任何事情的动力根源。党员的责任意识是党员意识的核心。对党员来说,责任就意味着义务。这种责任意识来源于我们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来源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的需要。一名党员只有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才有资格带头实践“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四个全面”战略和“五大发展理
期刊
【摘要】哲学反思各种思想活动及其思想成果中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具体地研究各种“存在”的运动规律。科学的逻辑是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的逻辑,哲学的逻辑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逻辑。哲学的逻辑使科学的逻辑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在哲学的反思中,实现了哲学与科学的逻辑沟通。  【关键词】哲学;科学;常识;反思;时代精神  常识、哲学和科学是人把握世
期刊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有关改进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我国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方兴未艾,是一门特殊的、新兴学科。我国信息技术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