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哲学教学中的互动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zz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两课”教学中的哲学课程在“两课”教学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是引导大学生成长的主流意识形态。但哲学教学的概念模式、僵化模式和理念的错位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互动符合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哲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突破口。
  关键词 哲学 教学互动 哲学精神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课堂教学中,始终存在着由“你教我学”向“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坚持哲学教学中的互动,使师生从思想、心灵、情感相互勾通,这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我要学”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哲学的系统性、概括性、抽象性又构成了哲学难学、难讲。经调查表明,真正对哲学课感兴趣的学生不超过30%。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一门政治课,明确表示不感兴趣,逃课、不听讲、不看书、不独立完成作业这种情况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有教学模式的僵化、教学理念的错位。基于此,高校哲学教学极力呼唤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是师生在心理、思想、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相互交流、沟通和提高的教学过程。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求知的欲望,造就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互动是改进、创新教学方法的灵魂。
  教学互动与哲学精神:哲学最重要的精神在于她的怀疑和批判精神。亚里士多德说“哲学开始于‘惊异’,惊异中就包含了怀疑和批判。”哲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是哲学思考的出发点,是为寻求真理扫除障碍的手段。哲学的怀疑是一种理性的精神,它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主观的随意猜测和臆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更明显地体现了哲学的批判精神,他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地运动中去理解,又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在我国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们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树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和为捍卫真理而不惜一切的观念。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素质。对此,哲学可以大有作为。
  哲学不仅蕴含着怀疑和批判的精神。而且也内在地要求一种对话和论辩的精神。古代、近代和现代哲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话和论辩。有对话和论辩才有思想的交流,只有思想的撞击才有智慧的火花。从这一意义说,哲学是思维科学、辩论科学、语言科学,她对大学生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都是极重要的。
  “怀疑和批判”、“对话和辩论”的哲学精神与教学互动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古今中外的教育活动中,所追求的核心目标是促使受教育者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觉、自主的状态学习、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造就具有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互动是符合哲学精神的,按照哲学精神进行哲学教学改革是符合哲学教学要求的。
  教学互动与哲学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哲学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师生关系的不对等,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几乎掌握了所有教学资源的支配权。而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难以有效发挥,严重影响了哲学教学的效果。这种状况既不符合哲学精神,也不符合教学互动的要求。因此,哲学教学改革,首先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规律和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规律,确立适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教学关系,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建设研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讨论研究来调动师生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体现“怀疑和批判”、“对话和辩论”的哲学精神,为平等、民主的互动奠定良好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吸引力,使本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教学互动与哲学教学方法改革:方法是由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梁。为达到教学目的就需根据学科性质、教学性质、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设计教学方法。在哲学教学改革中,要体现教学互动的基本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思想教育和理论教学)上坚持教学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失去互动,教学活动将是死水一潭。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凡是体现教学互动和哲学精神要求的哲学教学方法都能在师生的心理、思想、感情、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交流和沟通的作用。近年来普遍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如五步教学法、师生对话法、学生讨论法、学生课堂辩论法、社会实践法、案例教学法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教学互动的基本精神。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将会有更多体现教学互动精神的教学方法的涌现,推动哲学教学的进一步深入。但是,教学有法,又无定法,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能体现教学互动和哲学精神的方法必然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能促使学生勤思、善思、敢说、会辩、能做。
其他文献
By the use of various categories of translating methods: 音译(Transliteration), 意译(Free Translation), 音意兼顾(Transliteration combined by free translation),
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因素,如学生、教师、教与学相互作用的环境、社会影响、内在因素等等,而其中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保障。    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    精读的目的在于训练理解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确和熟练,通过细嚼慢咽似的精读,细心观察个别语言现象,体会整篇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精读的同时大量泛读,从原著的改写本或简写到原文的小说,童话,寓言,戏剧,历史,政治,经济到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