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看待甲型H1N1流感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不断蔓延,暴发全球流感大流行的风险日益提升。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警告级别升至6级,即宣布流感大流行到来。那么究竟什么是流感大流行,其危害到底有多大?世界能否应对?正确理解这些问题对于防止不必要的恐慌至关重要。
  
  不是世界末日
  
  流感大流行之所以听起来可怕,首先是因为在历史上,它确实造成过可怕的后果。人们议论最多的便是1918年暴发的、造成全球几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其次,流感大流行通常是由一种新出现的或者以前的人未曾感染过的病毒引起的,人体对这种新病毒没有免疫力,再加上其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而疫苗的研制和生产又很难立即跟上,所以容易造成许多人感染甚至死亡。
  不过,流感大流行的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1957年和1968年也发生过由新病毒引起的流感大流行,但与1918年的那次相比,这两次流感大流行的强度却轻得多,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少得多。
  此外,从概念上讲,流感大流行指的是流感的影响范围,而不是严重程度和死亡人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和专家近日多次强调流感大流行6级警告的真正含义,指出这主要是指病毒的持续人际间传播范围超出北美之外并使大部分国家发生疫情,而与疫情本身的严重程度无关。
  世卫组织负责卫生安全和环境的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明确表示,宣布流感大流行到来与流感大流行的严重性完全是两回事。流感大流行的严重性主要是指人感染病毒后出现严重症状甚至死亡的概率高低,对特定人群(如孕妇和儿童等)的影响程度高低等,而甲型H1N1流感的最终严重程度目前尚不可预测。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升至6级绝不是说“我们面临着世界末日”。她强调,澄清这一点非常重要,要不然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不可掉以轻心
  
  恐慌虽无必要,但也不可掉以轻心。毕竟历史上发生过像1918年那样的悲剧。而且世卫组织官员反复强调的是,反复性和不可预测性是流感病毒的显著特点。
  近来,墨西哥的疫情似乎出现缓和迹象,而且总的死亡人数也不算太多,但世卫组织专家和官员始终强调保持高度警惕和加强监控。他们提醒,病毒的传播范围仍在扩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南半球进入冬季,病毒南移并引起流感暴发的危险不得不防。而且随着病毒不断传播,其发生变异以及威力由弱变强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福田敬二曾表示,世卫组织当务之急仍是对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保持高度警惕,严密监控病毒的发展动向,世卫组织同时也不断提醒各成员国继续加强防范态势。他强调,要想知道疫情形势如何发展和演变,唯一的办法就是全世界持续加强监控,而且所有国家都应参与进来。陈冯富珍也表示,流感病毒具有非常强的不可预测性和欺骗性,“我们不应过度自信,人类不能给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其他病毒结合和变异的机会,这是我们保持高度警惕的原因”。
  
  吸取历史教训,全球通力合作
  
  历史教训表明,当一种新型传染病发生时,其危害常常是全球性的,特别是全球高度融合的今天,情况更是如此。不过福田敬二指出,同样的因素在使疾病构成威胁的同时,也使世界可以迅速地调动起来,包括人员和资源,使世界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危害。他说,当世界能够把资源放在一起,并进行充分的协调与合作的时候,确实是能够遏制疾病暴发并防止疫情蔓延的,这也许是以前全球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等传染病留下的最宝贵经验,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甲型H1N1流感病毒仍在扩散,而且如何演变不可预知,但只要全球通力合作,充分利用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监控和防范,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其他文献
美国科学家用硅纳米材料制造了一种隐身斗篷,使普通的光学检测无法发现放置在斗篷下的物品。  这种新隐身斗篷完全由绝缘材料制造,在光学频率中,它们往往是透明的。斗篷由矩形的硅片制成,厚250 nm。硅片可以作为一个光波导,光线仅限于在这个垂直高度中向前后两个方向自由传播。在纳米硅材料上,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一些孔每个孔直径为110 nm,这就使得斗篷周围的光波发生完全弯曲,就好像河水流过岩石一样。它表明
期刊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近日通过了国家验收。  耗资2-35亿元人民币、貌似导弹发射架的这座超级望远镜超过15层楼高,由口径3.6m的反射施密特改正镜、口径4.9m的球面主镜和焦面组成光学系统。成像的焦面上装着4 000根可自动定位的光纤,连接16台光谱仪实时记录数据。这座望远镜每次夜间观测1.5h,最多可获得4 000条天体光谱。未来3~5年,科学家将用
期刊
日本研发出一款独特的防盗机器人“Tmsuk T-34”,它配有4个轮子,最高移动速度为10 km/h,乍看像一台吸尘器。这款防盗机器人配备有探测装置,头部有摄像头,可根据人体温度和声音侦察周围情况,并将相应图像实时显示到主人的手机屏幕上。一旦主人确认发现可疑人员,它可在主人的遥控指挥下朝敌人喷射一张蜘蛛网式的大网,把对方困在网内,在这段时间里,它还可以通知警察来抓贼。    内置耳机的有线手机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6月11日正式宣布把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升至6级,即升至流感大流行级别,这意味着21世纪的首次流感大流行已经到来。  尽管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指出,人们不必过度恐慌。一方面,流感大流行是指病毒的持续人际间传播范围超出北美之外,并使大部分国家发生疫情,并不是指疫情的死亡等严重程度过高;另一方面,与人类曾面临的任何一次流感大流行相比,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认
期刊
甲型H1N1流感    原称人感染猪流感,为避免“猪流感”一词对人们产生误导,世界卫生组织在4月30日将此前被称为猪流感的新型致命病毒更名为“A/H1N1型流感”,英文为1nfluenza A(H1N1)。中国按中文惯例将其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    病毒特征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
期刊
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麻理)是全世界大名鼎鼎的科学圣地。在100多年的历史中,它诞生了59位诺贝尔奖得主、14位宇航员,安南、贝聿铭和中国的钱学森都是该院的毕业生。  1994年。因特网就诞生于麻理,同年,由该院毕业生建立的公司总共赚取了2320亿美元,占美国GTP总量的3.7%,他们在世界各地雇用的员工超过100万人。  有人称麻理是“癫狂精神病院”,也有人认为它是科学的“麦加圣地”;有人称麻理
期刊
在人类的历史上,如果要问什么疾病在流行中对人危害最大,很多人都会答错,因为它竟是最不起眼、几乎人人都得过的流行性感冒。2003年SARS流行时引起的全球性恐慌让人们记忆犹新。当时,SARS被许多人夸张地描绘成了最致命的病原体,其实SARS与流感相比,连“小巫”都谈不上。而流感变异种类多,传播速度快,一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严重威胁。    现代“伤寒玛莉”浮出水面    公元2009年4月2日,墨西哥
期刊
大流感指的是全球范围的流感大暴发。引发大流行的流感病毒可以是全新的,也可以是旧的流感病毒重现。此种流感流行时,人体内几乎没有对抗这种病毒的免疫力,又尚无有效的疫苗,所以流感病毒能够在人群中快速传播,感染者可发生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这种流感可以在短时间内波及整个国家以及全球。据统计,从20世纪开始,人类历史上经历过至少4次堪称恐怖的大流感袭击。    灭人5 000万的西班牙流感为禽流感变异   
期刊
21世纪是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然而,在非洲的密林深处,至今还生活着一支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原始民族——俾格米族人。他们几千年如一日,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俾格米族人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关于他们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300。年古埃及的铭文中,之后出现于古希腊大诗人荷马的《伊利亚特》一书中。据一些考古学家研究认为,俾格米人远在非洲石器时代的后期就出现了,至今已有6 000多年
期刊
温顺的庞然大物    海象是一种比较温顺的动物,尽管它们长着巨齿獠牙,身上的气味也不敢让人恭维。  不久前,有两位年轻的美国科学家来到北极研究海象,他们很快发现,海象这种动物是何等的迷人而可爱。这些动物对人类的好奇心就像人们对它们一样。每当看到人来到跟前,它们会用突起的鼻子向你问候,就好像要嗅你的味道,与你接触。不过,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它们的北极栖息地还能让它们生存下去吗?  海象一词来源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