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的理念,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着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我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全国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两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把生态文明理念、原则、目标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突出抓好“五个结合”。
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特别是在制定规划、计划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从根本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一要加强规划引领。立足“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全力打造长江流域最为优美和谐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二要突出指标约束。按照生態立市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森林增长等生态文明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各项目标任务。三要强化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在政府目标考核指标设计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指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大幅提高节能减排、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分值,对约束性指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二、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一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聚焦发展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建设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培育一批先导产业和支柱企业,通过低能耗产业的增量稀释高能耗产业的存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钢铁、建材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我市能源、纺织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传统服务业铺天盖地、现代服务业招大引强”的理念,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优先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增强二、三产“双轮驱动”的动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三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形成集养殖、沼气、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推动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三、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为重点,重点加强农村环境整合整治、饮用水源保护、水体流失综合治理等环境建设,提高城乡环境质量。一要全面展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市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抓好长江、青弋江芜湖段、巢湖流域无为沈巷地区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全市一般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巩固“三湖”(汀棠、银湖、凤鸣湖)和保兴垾环境整治成果,加大对龙窝湖、奎湖、黑沙湖等重点水域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提高园区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处理能力,严格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强化环境空气和PM2.5等污染源的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对城市烟尘、粉尘、细颗粒物、汽车尾气和施工场地扬尘治理力度,切实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二要大力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以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作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要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结合土地整治、危房改造、农村清洁等工程,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美好乡村建设点,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公共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全面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
四、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一要优化城镇布局。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城镇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三大战略格局,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千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大城市目标,积极构筑“1、4、7” 组团式市域空间架构。二要狠抓产业布局。严把产业政策、节能、环保、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五个关口”,坚决杜绝能耗高、污染大、占地多、投资强度低的项目落户芜湖,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努力形成主城现代服务业集聚核、东部高端产业优化带、拥江临港产业集聚带、中部产业培育带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的“一核三带一基地”的产业空间开发格局。三要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力度,建立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与存量土地利用效率挂钩机制。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设,盘活农村宅基地及存量建设用地。
五、将生态文明建设与节能减排相结合。把节能减排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将之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始终,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一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分解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强化重点耗能企业管理,推进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重点领域节能,整体提升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城市截污,推进火电、水泥氮氧化物减排,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经济“百千万”示范工程,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按照实现再制造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业升级改造相结合、全市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推进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深入开展餐厨垃圾收集和处理工作试点,推进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着力转变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利用川气东送经过南陵县的契机,进一步扩大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抢抓我市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有利机遇,加快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利用。四要倡导生态文化理念。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动生态理念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广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等创建活动。依托基础较好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打造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发挥政府机构模范表率作用,实施绿色办公,市财政优先采购通过绿色认证的产品和设备。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以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为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现代化水平,把芜湖建设成为大气、秀美、时尚、欢乐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一、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特别是在制定规划、计划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从根本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一要加强规划引领。立足“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全力打造长江流域最为优美和谐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二要突出指标约束。按照生態立市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森林增长等生态文明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各项目标任务。三要强化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在政府目标考核指标设计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指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大幅提高节能减排、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分值,对约束性指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二、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一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聚焦发展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建设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培育一批先导产业和支柱企业,通过低能耗产业的增量稀释高能耗产业的存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钢铁、建材等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我市能源、纺织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传统服务业铺天盖地、现代服务业招大引强”的理念,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优先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增强二、三产“双轮驱动”的动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三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形成集养殖、沼气、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推动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三、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为重点,重点加强农村环境整合整治、饮用水源保护、水体流失综合治理等环境建设,提高城乡环境质量。一要全面展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市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抓好长江、青弋江芜湖段、巢湖流域无为沈巷地区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全市一般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巩固“三湖”(汀棠、银湖、凤鸣湖)和保兴垾环境整治成果,加大对龙窝湖、奎湖、黑沙湖等重点水域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提高园区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处理能力,严格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强化环境空气和PM2.5等污染源的监测体系建设,加大对城市烟尘、粉尘、细颗粒物、汽车尾气和施工场地扬尘治理力度,切实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二要大力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以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作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要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结合土地整治、危房改造、农村清洁等工程,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美好乡村建设点,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公共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全面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
四、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一要优化城镇布局。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构建城镇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三大战略格局,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千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大城市目标,积极构筑“1、4、7” 组团式市域空间架构。二要狠抓产业布局。严把产业政策、节能、环保、投资强度、产出效益“五个关口”,坚决杜绝能耗高、污染大、占地多、投资强度低的项目落户芜湖,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努力形成主城现代服务业集聚核、东部高端产业优化带、拥江临港产业集聚带、中部产业培育带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的“一核三带一基地”的产业空间开发格局。三要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力度,建立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与存量土地利用效率挂钩机制。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设,盘活农村宅基地及存量建设用地。
五、将生态文明建设与节能减排相结合。把节能减排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将之贯穿生态文明建设始终,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一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分解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强化重点耗能企业管理,推进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重点领域节能,整体提升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城市截污,推进火电、水泥氮氧化物减排,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经济“百千万”示范工程,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按照实现再制造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相结合、“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产业升级改造相结合、全市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推进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深入开展餐厨垃圾收集和处理工作试点,推进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着力转变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利用川气东送经过南陵县的契机,进一步扩大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抢抓我市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有利机遇,加快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利用。四要倡导生态文化理念。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推动生态理念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广泛开展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等创建活动。依托基础较好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打造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发挥政府机构模范表率作用,实施绿色办公,市财政优先采购通过绿色认证的产品和设备。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以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为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现代化水平,把芜湖建设成为大气、秀美、时尚、欢乐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