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生;新生适应;OB训练干预;活动设计
【活动理念】
初一是中学生活的开端,学生面临着从“小学生”到“中学生”角色的重大转变。学生离开了相伴六年的同窗好友,来到了陌生的学校,接触到陌生的同学,心里难免产生孤独感,缺乏对新集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初中生群体主要以“00后”为主,大部分都生活在经济条件比较优渥的家庭,在长辈的宠爱下长大,很多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在新的环境中,他们会面临人际交往问题。再者,进入中学之后,学业任务繁重,中学教师的授课模式也不同于小学教师,部分学生难免会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孤独感、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等一系列问题会造成部分初一新生适应困难。
OB训练是一种运用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及心理咨询、卫生与治疗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受训者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受训者的心理素质、提升受训者的人格品质的心理学方法。OB训练的核心理念有三部分:一是自主融入、产生体验、激发兴趣,即创设具体情境,使团队成员在活动中体验到认知、情感和情绪上的变化。 二是个体认知通过行为改变,即在活动结束后,教练带领成员分享总结,成员通过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认知水平。三是积淀习惯、完善品质,即通过多次参与活动,成员不断体验到情绪、认知和情感上的变化,强化训练效果,最终使行为和认知上的改变积淀成个体心理品质上的变化。
本课运用OB训练干预技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和活动,带领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提高初一新生的团体归属感,缓解适应困难。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正确认知中学生角色,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技能目标: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缓解新环境下不适应的心理状况。
情感目标:形成积极的心态,快速融入新集體。
【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90分钟。
活动地点:操场。
活动对象:初一新生。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打破距离,熟悉彼此
(一)滚雪球
活动目的:通过记忆小组队员基本信息的形式使学生互相了解彼此。
活动流程:
教师组织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圈坐下,要求每一位学生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即“我叫……我来自……我喜欢……(爱好)”。从第二名学生开始,不仅要介绍自己,而且要以“我是坐在××旁边××旁边”的句式依次介绍他前面的所有队员。最后一名学生的雪球滚得最大。
师提问:通过介绍自己及记忆其他同学的信息,大家现在对班集体中的同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了吗?
生:现在基本上知道了班级中同学叫什么,并且还了解了大家的兴趣爱好,不像之前那么陌生了。
(二)松鼠与大树
1.活动目的:打破学生人际交往间的藩篱,帮助学生放松,活跃班级气氛。
2.活动流程:
(1)教师组织所有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围成圈,按照1、2、3报数并组队。1、3为大树,2为松鼠,由教师示范。若有学生剩余则为天使,若没有,则教师为天使。
(2)1、3面对面,掌心相对组成大树,2蹲在1、3中间,充当松鼠(教师可以做示范)。
(3)教师发出三个口令:a.猎人来了;b.着火了;c.地震了。当教师说“猎人来了”,“大树”不动,“松鼠”需要迅速转移到大树的树洞里;当教师说“着火了”,“松鼠”不动,“大树”需要迅速拆开与其他大树组成新的大树;当教师说“地震”了,“松鼠”与“大树”都要迅速变化位置,与其他组的“松鼠”与“大树”组成新的组合。
(4)“天使”参与游戏,随机充当“大树”或“松鼠”,每轮剩余的队员充当下轮的“天使”,最后所有剩余的队员一起接受小小的惩罚。
3.师提问:在“松鼠与大树”活动中,有没有觉得同学之间距离更近了呢?
生:活动打破了同学之间的人际距离,我们的关系更近了。
二、组建团队——凝气铸魂,心有所属
1.活动目的:增强集体凝聚力,提升学生集体归属感
2.活动流程:
(1)分队:将所有学生按班级分队。团队建设:每个队为自己的团队起一个符合团队特质的名字;每个队选一名可以组织带领整个团队的队长;每个队设计出象征自己团队精神的队旗(教师提供彩旗和彩笔);每个队确定自己团队的队歌,要求大家都会唱,也可以自编歌曲,3~4句即可;所有队员排在一起摆一个团队的造型;想一个自己队伍的口号。
(2)团队展示:队长自我介绍;队长介绍队名、队徽及其含义;队长领导大家摆队形,并带领大家集体喊一遍口号,唱队歌。
(3)师提问:在团队组建过程当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在一起共同定下大家一致认可的队名、队歌、口号等,感受到了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初步找到了归属感。
3.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分子,在进行班级外部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投入其中,为班集体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活动升华——沟通无限,合作共赢
(一)超音速
1.活动目的:学生体会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及班集体成员间的协调。
2.活动流程:
(1)本项目分为三轮,每轮所摆的扑克牌形状不一,第一轮把扑克分成三排,呈3—3—4的排列顺序;第二轮呈米字型;第三轮分散摆放,基本在一个圆形的范围内。至少分成两个队,每队选出一名猜拳手担当拦路虎,站在其他队的前面。
(2)所有学生排成一列依次上前翻牌,每名队员首先要和猜拳的队员(拦路虎)进行猜拳,赢了才可以上前翻牌,输了自动回到队尾。 (3)每对翻牌的顺序为从A到K,每人每次只可翻一张牌,如果翻到了想要的牌,就将牌面朝上放着,如果没翻到则要把自己翻的那张牌再扣回去,然后快速回到队伍中和下一名队员击掌,下一名队员才可出发。
(4)哪个队最先把13张牌翻完,哪个队获胜。
(5)师提问:在每轮比赛的间隙,你们是否进行了经验与策略的讨论与沟通,请你说说,这么做对于团队建设有什么作用?
生:这使我们小组成员之间变得更加默契,我體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3.教师小结:当我们处在一个团队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沟通可以提升做事的效率。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尤为重要,同理,当班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愿意为班级贡献一分力量时,班集体的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强。
(二)极速60秒
1. 活动目的:学生体会班集体智慧的力量,认识到双赢的重要性。
2. 活动流程:
(1)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分组,每组十人左右;活动开始前,教师将30张图片均匀放在半径为两米的圆圈(粉笔画的或者绳子围的)内,图片背面朝上;每组只有一名学生可以站在圆圈内,其他学生要在圆圈外等待中间的学生将图片翻开;每组要在一分钟内猜出图片所对应的阿拉伯数字,并按顺序递到教师手中;每组有三次挑战机会,每次挑战前有五分钟的讨论时间。
(2)师提问:你们完成这个任务是一个人的智慧吗,还是每个人都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
生:不是一个人的智慧,每个人都尽力参与其中了。
师提问:有过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吗?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生:有过,因为我们的经验各不相同,对图片的看法也不太一样。我们会听取他人的想法,如果确实有道理,会选择相信队友。
3.教师小结:在班集体中,大家共同做一件事情时,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水平不同,大家的想法也都不一样,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冲突。因此,我们应当充分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共同攻克难题。
(三)前方有难,后方支援
1.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奉献意识。
2.活动流程:
(1)活动在故事背景中进行,故事为勇士去救公主,勇士途中需要很多物品,需要后方民众的物资支援。教师将班级分为四组,每组选一名勇士和一名快递员。快递员的任务是将勇士需要的物品传递给勇士。后方民众的任务是在听到勇士需要的物品后,将自己拥有的物品贡献给自己的团队。
(2)师提问:在活动中你奉献出了自己的物品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很希望能够帮到自己的队伍,如果用到了我的物品,我会很开心。
3.教师小结:当集体遇到难题或者身边同学遇到难题时,我们应该慷慨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帮助集体。处在这样的班集体当中,我们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也会倍增。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题明确,通过热身活动—组建团队—活动升华三个环节,逐步推进活动进程。设计思路是通过轻松简单的室外活动,让原本彼此陌生的初一新生能够与班级成员互相了解,建立联系,快速融入班集体当中,缓解人际交往困难、新环境孤独感、适应困难等,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提升班级凝聚力,为下一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消除孤独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合作与双赢的必要性,感受到班级归属感。整个活动目标达成情况良好。学生对本次活动的满意度高,不少学生说本次活动有效缓解了在新环境当中的紧张与不安感,加深了对班级其他成员的了解,并学会了有效沟通。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一次成功的OB训练活动的分享环节至关重要,本次活动中,学生的分享互动时间不够充裕。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9)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活动理念】
初一是中学生活的开端,学生面临着从“小学生”到“中学生”角色的重大转变。学生离开了相伴六年的同窗好友,来到了陌生的学校,接触到陌生的同学,心里难免产生孤独感,缺乏对新集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初中生群体主要以“00后”为主,大部分都生活在经济条件比较优渥的家庭,在长辈的宠爱下长大,很多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在新的环境中,他们会面临人际交往问题。再者,进入中学之后,学业任务繁重,中学教师的授课模式也不同于小学教师,部分学生难免会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孤独感、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等一系列问题会造成部分初一新生适应困难。
OB训练是一种运用认知心理学、情绪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及心理咨询、卫生与治疗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受训者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受训者的心理素质、提升受训者的人格品质的心理学方法。OB训练的核心理念有三部分:一是自主融入、产生体验、激发兴趣,即创设具体情境,使团队成员在活动中体验到认知、情感和情绪上的变化。 二是个体认知通过行为改变,即在活动结束后,教练带领成员分享总结,成员通过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认知水平。三是积淀习惯、完善品质,即通过多次参与活动,成员不断体验到情绪、认知和情感上的变化,强化训练效果,最终使行为和认知上的改变积淀成个体心理品质上的变化。
本课运用OB训练干预技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和活动,带领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提高初一新生的团体归属感,缓解适应困难。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正确认知中学生角色,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技能目标: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缓解新环境下不适应的心理状况。
情感目标:形成积极的心态,快速融入新集體。
【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90分钟。
活动地点:操场。
活动对象:初一新生。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打破距离,熟悉彼此
(一)滚雪球
活动目的:通过记忆小组队员基本信息的形式使学生互相了解彼此。
活动流程:
教师组织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圈坐下,要求每一位学生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即“我叫……我来自……我喜欢……(爱好)”。从第二名学生开始,不仅要介绍自己,而且要以“我是坐在××旁边××旁边”的句式依次介绍他前面的所有队员。最后一名学生的雪球滚得最大。
师提问:通过介绍自己及记忆其他同学的信息,大家现在对班集体中的同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了吗?
生:现在基本上知道了班级中同学叫什么,并且还了解了大家的兴趣爱好,不像之前那么陌生了。
(二)松鼠与大树
1.活动目的:打破学生人际交往间的藩篱,帮助学生放松,活跃班级气氛。
2.活动流程:
(1)教师组织所有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围成圈,按照1、2、3报数并组队。1、3为大树,2为松鼠,由教师示范。若有学生剩余则为天使,若没有,则教师为天使。
(2)1、3面对面,掌心相对组成大树,2蹲在1、3中间,充当松鼠(教师可以做示范)。
(3)教师发出三个口令:a.猎人来了;b.着火了;c.地震了。当教师说“猎人来了”,“大树”不动,“松鼠”需要迅速转移到大树的树洞里;当教师说“着火了”,“松鼠”不动,“大树”需要迅速拆开与其他大树组成新的大树;当教师说“地震”了,“松鼠”与“大树”都要迅速变化位置,与其他组的“松鼠”与“大树”组成新的组合。
(4)“天使”参与游戏,随机充当“大树”或“松鼠”,每轮剩余的队员充当下轮的“天使”,最后所有剩余的队员一起接受小小的惩罚。
3.师提问:在“松鼠与大树”活动中,有没有觉得同学之间距离更近了呢?
生:活动打破了同学之间的人际距离,我们的关系更近了。
二、组建团队——凝气铸魂,心有所属
1.活动目的:增强集体凝聚力,提升学生集体归属感
2.活动流程:
(1)分队:将所有学生按班级分队。团队建设:每个队为自己的团队起一个符合团队特质的名字;每个队选一名可以组织带领整个团队的队长;每个队设计出象征自己团队精神的队旗(教师提供彩旗和彩笔);每个队确定自己团队的队歌,要求大家都会唱,也可以自编歌曲,3~4句即可;所有队员排在一起摆一个团队的造型;想一个自己队伍的口号。
(2)团队展示:队长自我介绍;队长介绍队名、队徽及其含义;队长领导大家摆队形,并带领大家集体喊一遍口号,唱队歌。
(3)师提问:在团队组建过程当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在一起共同定下大家一致认可的队名、队歌、口号等,感受到了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初步找到了归属感。
3.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分子,在进行班级外部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每个人都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投入其中,为班集体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活动升华——沟通无限,合作共赢
(一)超音速
1.活动目的:学生体会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及班集体成员间的协调。
2.活动流程:
(1)本项目分为三轮,每轮所摆的扑克牌形状不一,第一轮把扑克分成三排,呈3—3—4的排列顺序;第二轮呈米字型;第三轮分散摆放,基本在一个圆形的范围内。至少分成两个队,每队选出一名猜拳手担当拦路虎,站在其他队的前面。
(2)所有学生排成一列依次上前翻牌,每名队员首先要和猜拳的队员(拦路虎)进行猜拳,赢了才可以上前翻牌,输了自动回到队尾。 (3)每对翻牌的顺序为从A到K,每人每次只可翻一张牌,如果翻到了想要的牌,就将牌面朝上放着,如果没翻到则要把自己翻的那张牌再扣回去,然后快速回到队伍中和下一名队员击掌,下一名队员才可出发。
(4)哪个队最先把13张牌翻完,哪个队获胜。
(5)师提问:在每轮比赛的间隙,你们是否进行了经验与策略的讨论与沟通,请你说说,这么做对于团队建设有什么作用?
生:这使我们小组成员之间变得更加默契,我體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3.教师小结:当我们处在一个团队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沟通可以提升做事的效率。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尤为重要,同理,当班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愿意为班级贡献一分力量时,班集体的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强。
(二)极速60秒
1. 活动目的:学生体会班集体智慧的力量,认识到双赢的重要性。
2. 活动流程:
(1)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分组,每组十人左右;活动开始前,教师将30张图片均匀放在半径为两米的圆圈(粉笔画的或者绳子围的)内,图片背面朝上;每组只有一名学生可以站在圆圈内,其他学生要在圆圈外等待中间的学生将图片翻开;每组要在一分钟内猜出图片所对应的阿拉伯数字,并按顺序递到教师手中;每组有三次挑战机会,每次挑战前有五分钟的讨论时间。
(2)师提问:你们完成这个任务是一个人的智慧吗,还是每个人都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
生:不是一个人的智慧,每个人都尽力参与其中了。
师提问:有过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吗?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生:有过,因为我们的经验各不相同,对图片的看法也不太一样。我们会听取他人的想法,如果确实有道理,会选择相信队友。
3.教师小结:在班集体中,大家共同做一件事情时,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水平不同,大家的想法也都不一样,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冲突。因此,我们应当充分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共同攻克难题。
(三)前方有难,后方支援
1.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奉献意识。
2.活动流程:
(1)活动在故事背景中进行,故事为勇士去救公主,勇士途中需要很多物品,需要后方民众的物资支援。教师将班级分为四组,每组选一名勇士和一名快递员。快递员的任务是将勇士需要的物品传递给勇士。后方民众的任务是在听到勇士需要的物品后,将自己拥有的物品贡献给自己的团队。
(2)师提问:在活动中你奉献出了自己的物品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很希望能够帮到自己的队伍,如果用到了我的物品,我会很开心。
3.教师小结:当集体遇到难题或者身边同学遇到难题时,我们应该慷慨地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尽自己所能帮助集体。处在这样的班集体当中,我们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也会倍增。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题明确,通过热身活动—组建团队—活动升华三个环节,逐步推进活动进程。设计思路是通过轻松简单的室外活动,让原本彼此陌生的初一新生能够与班级成员互相了解,建立联系,快速融入班集体当中,缓解人际交往困难、新环境孤独感、适应困难等,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提升班级凝聚力,为下一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消除孤独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合作与双赢的必要性,感受到班级归属感。整个活动目标达成情况良好。学生对本次活动的满意度高,不少学生说本次活动有效缓解了在新环境当中的紧张与不安感,加深了对班级其他成员的了解,并学会了有效沟通。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一次成功的OB训练活动的分享环节至关重要,本次活动中,学生的分享互动时间不够充裕。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9)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