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盾晚年提到了“30年代初文艺批评的危机”,这一危机涉及代表不同政治诉求的阵营对于主导话语权的争夺、左翼文论阵营自身的校正与纯化,同时还指向创作的危机以及隐含的理论危机。20世纪30年代关于“危机”的类似讨论还有很多且几成热点,然而,这些讨论“结果是没有结果”。危机话题的反复提出,从范式转型角度而言,恰恰体现了理论的“自反性”,可视为文学批评的常态存在,即文学批评的危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