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富于趣味性和直观性,既让学生学到今后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持继和谐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1.创情激趣,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是体现新课本要求和新课改精神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课堂引力,增强课堂效果重要方法。比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内容时,这样设计教学情境:
1.1 让同学们描述自己在教室里所处的位置。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处于多少行、多少列。用行数和列数描述了位置,将点的坐标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感性认识。
1.2 同学们讨论一下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吗?经过讨论,有同学提出可以参照物理课上的选取参照物,以某同学所处的位置为参照,来描述自己相对于该同学的位置。
1.3 怎样以某位同学为参照,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假定教室里所有的同学所处的位置是分布均匀的点,在左右方向上相邻两同学间的距离设为1,前后方向上相邻两同学间的距离也是1,以张丽同学为参照,向右一个单位记为1,向左一个单位记为-1,向前一个单位记为1,向后一个单位记为-1,把左右方向移动的单位写在前面,前后方向移动的单位写在后面,中间用逗号隔开,再用小括号括起来,让同学们把从张丽的位置经过平移到达自己的位置的情况说出来,并且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并评判是否正确。
1.4 让与张丽同学处于同一条水平线和竖直线上的同学描述自己的位置,并讨论这些同学的位置表示有什么特点。
1.5 让其它位置的同学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分析特点。
1.6 变换作为参照的同学,再看自己所处的位置怎样描述。哪些方法使点的位置的描述比较简单。
通过就地取材,师生亲自参与、表演,让学生对点的坐标的概念、坐标轴上的点和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形成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加深了理解,并使得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兴趣盎然。
2.注重学法指导,让学习策略优化
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时,对于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确定系数a、b、c的符号这一问题,笔者指导学生进行如下的学习活动:
2.1 如何确定y=ax2+bx+c(a≠0)的二次项系数a符号?学生都知道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确定a符号,如果抛物线开口向上则a>0,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则a<0。
2.2 如何确定y=ax2+bx+c(a≠0)常数项c的符号? y=ax2+bx+c(a≠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c),因此根据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可以确定c的符号,当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时,c>0,当交点在原点时,c=0,当交点在y轴的负半轴时,c<0.
2.3 如何确定c的符号?有学生说,根据对称轴的位置可以确定a、c的符号关系,再由a的符号确定c的符号,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的方程为x=-b2a,对称轴在原点的左边时-b2a<0,a、b同号;而当对称轴经过原点时,-b2a=0则b=0;当对称轴在原点右边的时候-b2a>0,a、b异号。
2.4 在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注意总结规律,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运用的时候不用再重新推导,加快知识提取的速度和准确是非常必要的。同学们提出了种种加深记忆的方法。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总结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使得运用知识的时候更便捷、更准确,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用各种方法、不拘形式理解记忆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效果,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率。
3.鼓励学生表演,让数学过程明了化
人人都有表现的欲望,学生自己参与表演,把问题过程展示出来,既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过程的理解,还使数学过程形象化、具体化,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例如,笔者指导学生讨论环形跑道追击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时,在教室里沿教室四周画一条环形跑道,让两名同学以不同的速度(假设两个人都是匀速运动)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让男生统计速度快的同学跑过的圈数,女生统计速度慢的同学跑过的圈数,先讨论第一次相遇两名同学之间的路程关系,接着再讨论第二次相遇、第三次相遇、……,两名同学路程的数量关系。表演的同学感到自己是被挑选出来的几十分之一,感到荣幸,跑得也是小心翼翼,力求保持匀速运动,生怕一不小心会影响几十个同学的统计结果,负责统计的同学觉得自己责任重大,生怕出一丝差错而影响课堂,目不转睛地紧盯着自己负责统计的那名同学,一圈、两圈、三圈……,不时地记录着什么。表演结束的时候,同学们就忙起来了,有的还走下坐位看看别人的统计情况,男生和女生自发地组成一个个二人小组,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再进行比较,在充分比较讨论的基础上同学们分别归纳出一次相遇、两次相遇、三次相遇时两位同学路程的数量关系,还有同学决定课后再演示看看100次或更多次相遇时两位同学的路程关系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
4.巧作诠释,让抽象法则形象化
学生学习数学运算,容易陷入简单模仿、机械重复,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解入手,把运算的过程和要领搞懂、搞透,学好数学运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尝试,还有诸如学生课堂注意力的训练尤其是无意注意习惯的培养、听说能力的培养、巧妙沟通以感化学生等许多方面由于篇幅有限没有一一列举,以上做法一定有不成熟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信经过不懈努力和追求,在提高数学课堂效果方面会做得更有成效。
1.创情激趣,让数学知识生活化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是体现新课本要求和新课改精神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课堂引力,增强课堂效果重要方法。比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内容时,这样设计教学情境:
1.1 让同学们描述自己在教室里所处的位置。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处于多少行、多少列。用行数和列数描述了位置,将点的坐标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感性认识。
1.2 同学们讨论一下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吗?经过讨论,有同学提出可以参照物理课上的选取参照物,以某同学所处的位置为参照,来描述自己相对于该同学的位置。
1.3 怎样以某位同学为参照,来描述自己的位置?假定教室里所有的同学所处的位置是分布均匀的点,在左右方向上相邻两同学间的距离设为1,前后方向上相邻两同学间的距离也是1,以张丽同学为参照,向右一个单位记为1,向左一个单位记为-1,向前一个单位记为1,向后一个单位记为-1,把左右方向移动的单位写在前面,前后方向移动的单位写在后面,中间用逗号隔开,再用小括号括起来,让同学们把从张丽的位置经过平移到达自己的位置的情况说出来,并且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并评判是否正确。
1.4 让与张丽同学处于同一条水平线和竖直线上的同学描述自己的位置,并讨论这些同学的位置表示有什么特点。
1.5 让其它位置的同学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分析特点。
1.6 变换作为参照的同学,再看自己所处的位置怎样描述。哪些方法使点的位置的描述比较简单。
通过就地取材,师生亲自参与、表演,让学生对点的坐标的概念、坐标轴上的点和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建立恰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形成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加深了理解,并使得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兴趣盎然。
2.注重学法指导,让学习策略优化
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时,对于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确定系数a、b、c的符号这一问题,笔者指导学生进行如下的学习活动:
2.1 如何确定y=ax2+bx+c(a≠0)的二次项系数a符号?学生都知道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确定a符号,如果抛物线开口向上则a>0,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则a<0。
2.2 如何确定y=ax2+bx+c(a≠0)常数项c的符号? y=ax2+bx+c(a≠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c),因此根据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可以确定c的符号,当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时,c>0,当交点在原点时,c=0,当交点在y轴的负半轴时,c<0.
2.3 如何确定c的符号?有学生说,根据对称轴的位置可以确定a、c的符号关系,再由a的符号确定c的符号,因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的方程为x=-b2a,对称轴在原点的左边时-b2a<0,a、b同号;而当对称轴经过原点时,-b2a=0则b=0;当对称轴在原点右边的时候-b2a>0,a、b异号。
2.4 在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注意总结规律,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运用的时候不用再重新推导,加快知识提取的速度和准确是非常必要的。同学们提出了种种加深记忆的方法。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总结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使得运用知识的时候更便捷、更准确,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用各种方法、不拘形式理解记忆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效果,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率。
3.鼓励学生表演,让数学过程明了化
人人都有表现的欲望,学生自己参与表演,把问题过程展示出来,既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过程的理解,还使数学过程形象化、具体化,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例如,笔者指导学生讨论环形跑道追击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时,在教室里沿教室四周画一条环形跑道,让两名同学以不同的速度(假设两个人都是匀速运动)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让男生统计速度快的同学跑过的圈数,女生统计速度慢的同学跑过的圈数,先讨论第一次相遇两名同学之间的路程关系,接着再讨论第二次相遇、第三次相遇、……,两名同学路程的数量关系。表演的同学感到自己是被挑选出来的几十分之一,感到荣幸,跑得也是小心翼翼,力求保持匀速运动,生怕一不小心会影响几十个同学的统计结果,负责统计的同学觉得自己责任重大,生怕出一丝差错而影响课堂,目不转睛地紧盯着自己负责统计的那名同学,一圈、两圈、三圈……,不时地记录着什么。表演结束的时候,同学们就忙起来了,有的还走下坐位看看别人的统计情况,男生和女生自发地组成一个个二人小组,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再进行比较,在充分比较讨论的基础上同学们分别归纳出一次相遇、两次相遇、三次相遇时两位同学路程的数量关系,还有同学决定课后再演示看看100次或更多次相遇时两位同学的路程关系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
4.巧作诠释,让抽象法则形象化
学生学习数学运算,容易陷入简单模仿、机械重复,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解入手,把运算的过程和要领搞懂、搞透,学好数学运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尝试,还有诸如学生课堂注意力的训练尤其是无意注意习惯的培养、听说能力的培养、巧妙沟通以感化学生等许多方面由于篇幅有限没有一一列举,以上做法一定有不成熟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信经过不懈努力和追求,在提高数学课堂效果方面会做得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