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上的“影像切入法”,是指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寻找相关的影像素材(如錄像),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通过这些影像所呈现的图、文、声、像来构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以此来引入新课的创新式教学方法。
一、影像切入法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像,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可以把教学内容生动、逼真、形象地传递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地理教师一般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盲目听”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再加上地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有些内容是非常抽象的,如地球的自转、公转等。如果没有影像的辅助,单靠教师讲,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分心,达不到较好的效果。而影像教学则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教学的这些弊端,通过动态的声音和画面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学生可以在看影像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等多种感觉系统进行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因此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地理是一门科学,很多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尽管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我们生活地区的地形、地势、气候、区域发展等都是与地理相关的知识,但这仅是地理中的冰山一角,是浅层的表面现象。要想对整个中国、世界甚至宇宙的地理概况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就要有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想象能力。例如,学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内容时,可以“在北方人穿棉袄时,而南方的人们却还只穿短袖,一国之内的气候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为切入点并配以相关的影像来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知识。
二、影像切入的方式
1.先讲后看。
即教师先介绍影像内容及教学目标,提出问题,然后播放影像。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看影像,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教材内容。例如,学习“太阳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影像,并以此来引入该教学内容。但教师在播放影像之前,可先讲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太阳系的概况及太阳的结构),并提出问题:太阳黑子真的是黑色的吗?太阳黑子与耀斑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然后教师再播放影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文内容。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先进行了自我思考与探索,教师的再次讲解就是学生的第二次学习。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和全面,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2.先看后讲。
教师先播放影像,让学生观看完影像后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师生互相进行探讨。运用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的内容时,教师可先播放1998年长江发生洪灾的影像。这样的影像给学生视觉、听觉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以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洪灾的危害。学生在观看完影像后就有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长江会发生这么大的洪灾呢?与当地、当年的气候因素有关吗?如何才能做好防洪工作来减少损失呢?带着这些问题,师生之间互相进行讨论和研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可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边看边讲。
边看边讲,就是教师一边播放影像,一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必要时可以暂停播放,或倒退、重复播放。这种教学方式把影像与教材内容紧密地结合,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学习的重难点。例如,在学习“农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的内容时,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可播放东北地区现阶段区域发展的影像,一边播放,一边给学生分析目前东北地区发展的现状,东北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等。
4.单纯地看影像。
教师简单地讲明影像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和注意问题后直接播放影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针对一些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学的课程内容。
总而言之,无论采取哪一种影像切入方式,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切入影像。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一、影像切入法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影像,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可以把教学内容生动、逼真、形象地传递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地理教师一般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盲目听”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再加上地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有些内容是非常抽象的,如地球的自转、公转等。如果没有影像的辅助,单靠教师讲,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分心,达不到较好的效果。而影像教学则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教学的这些弊端,通过动态的声音和画面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学生可以在看影像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等多种感觉系统进行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因此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地理是一门科学,很多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尽管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我们生活地区的地形、地势、气候、区域发展等都是与地理相关的知识,但这仅是地理中的冰山一角,是浅层的表面现象。要想对整个中国、世界甚至宇宙的地理概况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就要有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想象能力。例如,学习“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内容时,可以“在北方人穿棉袄时,而南方的人们却还只穿短袖,一国之内的气候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为切入点并配以相关的影像来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知识。
二、影像切入的方式
1.先讲后看。
即教师先介绍影像内容及教学目标,提出问题,然后播放影像。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看影像,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教材内容。例如,学习“太阳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影像,并以此来引入该教学内容。但教师在播放影像之前,可先讲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太阳系的概况及太阳的结构),并提出问题:太阳黑子真的是黑色的吗?太阳黑子与耀斑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然后教师再播放影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文内容。最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先进行了自我思考与探索,教师的再次讲解就是学生的第二次学习。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和全面,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2.先看后讲。
教师先播放影像,让学生观看完影像后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师生互相进行探讨。运用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的内容时,教师可先播放1998年长江发生洪灾的影像。这样的影像给学生视觉、听觉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以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洪灾的危害。学生在观看完影像后就有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长江会发生这么大的洪灾呢?与当地、当年的气候因素有关吗?如何才能做好防洪工作来减少损失呢?带着这些问题,师生之间互相进行讨论和研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可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边看边讲。
边看边讲,就是教师一边播放影像,一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必要时可以暂停播放,或倒退、重复播放。这种教学方式把影像与教材内容紧密地结合,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学习的重难点。例如,在学习“农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的内容时,这一部分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可播放东北地区现阶段区域发展的影像,一边播放,一边给学生分析目前东北地区发展的现状,东北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等。
4.单纯地看影像。
教师简单地讲明影像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和注意问题后直接播放影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针对一些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学的课程内容。
总而言之,无论采取哪一种影像切入方式,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切入影像。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