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要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要注重课堂实践,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注重对数学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听讲,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部分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比较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数学课堂的气氛不活跃。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运用课堂提问,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思考
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针对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提问,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不太了解,还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时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形,并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有什么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几条边、几个角?观察长方形,想一想,我们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我出示了一个长为6cm、宽为4cm的长方形,引导学生与同桌为一组,想一想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学生说把长方形的四个边加起来,即6 4 6 4=20,有的学生想到了长方形的两条对边是相等的,可以用(6 4)×2=20。我再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边长为5cm的正方形,让学生讨论这个正方形周长的算法,学生得出了两种算法:5 5 5 5=20 和5×4=20。 最后,我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周长的知识进行解答: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长为5米,宽为3米,这个长方形花坛的周长为多少?学生运用所学的长方形周长的知识得出花坛的周长为:(5 3)×2=16米。通过课堂提问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程度和课堂的趣味性。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使学生了解到图形的变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可以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图形的运动(一)》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平移和旋转,认识空间图形。在讲这节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我向学生展示了蝴蝶、蜻蜓、树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想一想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然后再向学生展示了这三个图形的对称轴,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生活中哪种平移现象?”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了推窗户的动作、拉行李箱的拉杆等平移现象,还向学生展示了旋转的风车和飞机以及齿轮。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动可以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积极探索和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例如,《长度单位》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用尺子正确测量物体,能够认识厘米、毫米,通过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并对厘米有一个概念,培养学生估量长度单位的意识。我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己的铅笔,看一看自己的铅笔有多长,测量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检查。然后,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测量课本、橡皮的长度,并在小组探讨自己是怎样测量的,讨论正确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进行实践。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测量长度的方法,对厘米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互相探究知识,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和分享的乐趣,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启发,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活跃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在讲《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理解了余数比除数小。我出了一个题目:有17个人参加比赛,每5个人为一组,可以分为几组?多出几个人?如果18个人、19个人、20个人呢?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得出了:17÷5=3……2、18÷5=3……3 、19÷5=3……4、20÷5=4。我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中的除数和余数,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增加课堂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积极讨论问题,改变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对数学感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注重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设计相关的课堂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责编 侯 芳)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注重对数学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听讲,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部分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比较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数学课堂的气氛不活跃。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运用课堂提问,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思考
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针对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提问,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使教师了解到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不太了解,还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时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形,并回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有什么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几条边、几个角?观察长方形,想一想,我们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我出示了一个长为6cm、宽为4cm的长方形,引导学生与同桌为一组,想一想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学生说把长方形的四个边加起来,即6 4 6 4=20,有的学生想到了长方形的两条对边是相等的,可以用(6 4)×2=20。我再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边长为5cm的正方形,让学生讨论这个正方形周长的算法,学生得出了两种算法:5 5 5 5=20 和5×4=20。 最后,我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周长的知识进行解答: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长为5米,宽为3米,这个长方形花坛的周长为多少?学生运用所学的长方形周长的知识得出花坛的周长为:(5 3)×2=16米。通过课堂提问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程度和课堂的趣味性。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使学生了解到图形的变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可以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图形的运动(一)》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平移和旋转,认识空间图形。在讲这节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我向学生展示了蝴蝶、蜻蜓、树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想一想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然后再向学生展示了这三个图形的对称轴,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生活中哪种平移现象?”接着,我向学生展示了推窗户的动作、拉行李箱的拉杆等平移现象,还向学生展示了旋转的风车和飞机以及齿轮。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等活动可以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积极探索和思考,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例如,《长度单位》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用尺子正确测量物体,能够认识厘米、毫米,通过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并对厘米有一个概念,培养学生估量长度单位的意识。我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己的铅笔,看一看自己的铅笔有多长,测量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检查。然后,学生再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测量课本、橡皮的长度,并在小组探讨自己是怎样测量的,讨论正确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进行实践。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测量长度的方法,对厘米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互相探究知识,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和分享的乐趣,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相互启发,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活跃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在讲《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我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理解了余数比除数小。我出了一个题目:有17个人参加比赛,每5个人为一组,可以分为几组?多出几个人?如果18个人、19个人、20个人呢?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学生通过小组探讨,得出了:17÷5=3……2、18÷5=3……3 、19÷5=3……4、20÷5=4。我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中的除数和余数,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增加课堂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积极讨论问题,改变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对数学感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注重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设计相关的课堂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