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至高无上的幸福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n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静的观赏《秉爱》,没有现实的喧嚣,只有生活的滋味。影片的女主人公张秉爱是一个住在三峡库区的普通的农妇。20多年前,由父母做主从高山上嫁到了生活相对富裕的江边。丈夫有病,张秉爱不得不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生活重担。日子虽苦,但张秉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儿子是村里唯一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的孩子。虽然第一期移民的时候,她家被允许就地后靠,但6年过去,村里一直没有分给她建房的土地。大坝就要截流,第二期移民也已搬迁完毕,一片废墟中,只有她的小屋,还孤零零地矗立着⋯⋯
  最终,直到秉爱的房子被江水淹没,她也没有向村里妥协……
  影片细致而深入地呈现了秉爱的内心和情感。宁静而诗意的镜头,捕捉到了秉爱内心的每一个颤动,她是一个以土地为信仰,以劳动为生活依靠,以爱为生活动力的普通又不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生活的困苦和变故,她执拗的面对,除了劳动和土地,她不相信任何不劳而获的好处。
  忍不住要问冯艳,选择拍摄秉爱是不是受到小川绅介的影响,因为小川花了大部分的时间拍摄和研究农民的生活。冯艳说的确有一些影响,秉爱是她在三峡拍的五个女人中的一个,那是另一部片子《长江边的女人》。她说:“你能感受到这些女人,在社会大背景下,隐忍、默默付出、人格独立的美好品格,她们也会有细小的心机,但却显得真实可爱,她们身份卑微、但心灵富足”我想这是冯艳花了10年时间拍摄秉爱和另外几位女性的真正动力吧……
  


  冯艳的生活轨迹也是神奇的,90年代初,在日本留学学习经济学的她,攻读的是博士后学位,按照如此这般下去,日后的她应该是个生活优越、收入甚丰的“成功人士”。然而,她的生活在那个时候被一本书改变了,就是她日后翻译的《小川绅介的世界》。跟着书里跌宕起伏内容一起兴奋的她一边开始翻译一边开始了自己的纪录片的拍摄。好友季丹(纪录片导演)的影响,更是让冯艳深深地扎进了纪录片的“泥沼”。
  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听从心灵的召唤,成为了一名尊重事实、忠于内心的纪录片导演,冯艳说:“拍摄纪录片让我有太多的乐趣,我无法放弃。而我的片子拍出来能在影展上放一下,有那么十来个人的讨论,就很好了。小川他们,从拍摄、剪辑到放映都是一体化的,他们会自己拿着片子到处放,再跟大家交流,这种方式就特别好。我希望中国也可以有这样的观众和氛围。”
  当我问她,拍摄《秉爱》的时候,是否有想过或者做过一些事,来改变秉爱的现状,她摇摇头说:“想过,但是我坚持没有做,这样做只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贫困中的人人格是平等的,虽然他们贫困,但没有人心灵是贫困的。我认为特别可耻的是,怀有那种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怜悯,妄想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是不可能,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这些东西远比我的片子本身对我更有意义。”
  看着率真、素沁的冯艳平静却不平淡地讲述秉爱,讲述女性,讲述生活以及她自己的故事,想到《小川绅介的世界》的原著副标题是“追求至高无上的幸福”,纪录片拍摄本身就是种很幸福的体验吧……
其他文献
从事公安宣传摄影摄像工作已近10年,摄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录制的图像质量也越来越高,录制的公安题材不少画面要常常送往上级宣传部门。因为以前的录制质量达不到目前要求,我们就考虑要选购一台更适合当前公安工作的摄像机,最后选择了索尼HVR-HD1000C机型。      选购因素     我们在购置机器时,首选机型为肩扛式设计,这款索尼HVR-HD1000C机型就符合我们的要求,适合录制公安重大活动、会
期刊
主持人:石头燕子    今年五月,《大众DV》杂志带着之前若干部秀场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借用草场地吴文光的地盘做了放映活动。我们厚着脸皮自夸说,反响不错。    放映当然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但作为一家专业的媒体,我们决不甘心落在自己手里的作品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而更希望以多种方式将富有才华的作者和优秀的作品推广出来;无论是国内或国际的参展与放映,或是在与各种制片机构、投资人的交流中为数字影
期刊
陈廖宇  作品:《苹果》、《ipod》、《礼物》  《猴二大逃亡》系列(监制)  使用设备:  诺基亚N70、诺基亚N90    人称他为“打造3G时代的娱乐英雄。”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手机电影第一网站黑匣子(www.blackboxtv.cn)创始人。  2005年,陈廖宇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手机电影《苹果》,并宣布2006年为中国手机电影元年。现在陈廖宇开始担任多部系列手机电影监制工作,并在
期刊
近距离观察下岗工人    李陀:这是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下岗工人的生活。  崔卫平:他应该换个题目叫:“一个下岗工人的幸福生活”。  众笑。  郝建:我还看到很好玩,张战庆打的字幕是“中国社会在转型期的失重。”  崔卫平:他用失重,失去平衡,他理解为寻求平衡是吧。社会的转型啦,下岗啊。我觉得这句话挺好的。  郝建:(主要人物)他知道,但最关键问题是他逃避。他整个都在逃避。  崔卫平:他说不是他不努力
期刊
身份:离休干部  作品:  《88岁老人自创健身操》   《十大名字抄写匠》   《辞书编纂专家》  使用设备:JVC 73  后期设备:会声会影    梁大爷是《大众DV》的老读者了,最爱干的事就是到编辑部与小编们探讨拍摄技巧。别看梁大爷今年七十多岁,但接受起新鲜事物,却一点不比旁人慢——不但很快学会了拍摄DV(基本上都是自学),还会用“会声会影”剪辑素材。  如今,创作了十几部DV短片的梁大爷
期刊
张震  设备:SONYHDVZ1C  作品:“张震讲故事”工作室正在拍摄、制作一系列恐怖短篇电影,每个短篇的时长在三分钟到十分钟之间,这里有以往张震讲故事声音作品的改编,但更多是为短篇电影单独创作的故事和剧本,故事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恐怖。代表作《非死不可》。  一个讲故事人,一个很会讲鬼故事的男人。    从1998年开始,坊间就流传着一套名为《张震讲故事》的鬼故事集,
期刊
“十·一”长假结束后,一个让首都人民都比较兴奋的事就是——地铁5号线开通了。5号线的开通让路面上的交通压力缓解了;让地铁沿线上班族在路上耗的时间缩短了;让老百姓快捷出行的选择的选择多了。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益处,其实还有看不见的感受在其中。这些年,北京的变化太大了,高楼大厦,一切现代化大都市的样子都有了,可是看着拥挤的交通,想着巴黎、莫斯科等城市下无处不及的地铁,曾感慨我们的国力还有待提高。如今乘坐5
期刊
煞有介事的玩弄感    尽管王小峰本人说了:怎么评论无所谓,咬着牙不理这些评论,这些评论就一点力量也没有了,但这个事儿的本原还是一个DV片,他弄片这个事儿就像请大家吃一桌饭,饭怎么样可以不重要,大家吃了觉得如何不重要,反正他把大家给弄来吃了这顿饭。这其实和王朔的一个基本态度是一样的,北京人说话的一种方式:把自己姿态放低,你看我自个儿根本没拿自个儿当回事儿,你说什么都无所谓了。这只是个策略,用这个语
期刊
王康  身份:1985年出生的男孩,酷爱CS运动,用DV实现梦想的现实版;2007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在京漂泊至今。  作品:《c.a.f.a.5》  使用设备:  主机位 索尼 HDR-FX7E  副机位 索尼 HDR-HC5E  后期设备:Premiere Pro    在拍这部影片之前,我也曾用战地2的游戏引擎,与朋友一起操纵其中的人物拍摄过一个战争类短片,反映士兵厌恶战争期盼和平的心理。拍
期刊
今日开拍     我们的栏目总是在说着一些与拍摄无关的东西,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本栏目就是从实际拍摄的角度去说的,而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则是:朋友们放下杂志,关掉DVD机抄起家伙,投身广阔天地。今日开拍,拍摄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蔡元卿 视频编辑制作人。曾供职广告公司、唱片公司。多年摔打中不断研习视频技术并小有所得。作品散见电视台,并在数码类杂志开设专栏,探讨新技术的可能性。    了解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