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表扬与批评,是教育的两只大手,缺少任何一方面教育都是残缺的教育,而在小学繁杂琐碎的教育中,教师除了鼓励表扬外,也要时时处处运用批评的手段达到教育目的。本文就如何用爱心让批评成为一剂的良药这一问题,从批评前、批评时、批评后三个阶段入手,对教师日常工作中批评教育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尊重 暗示 激励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要对一些违纪、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批评如何做到有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经常能够看到的现象是,学生出了问题,被班主任叫来训一顿,指令认错并限期改正。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的多,有时师生之间还可能产生矛盾,有的是“虚心承认,屡教不改”,效果就可想而知。那么,怎样才能使批评获得成功,帮助被批评的学生提高认识水平、矫正不良行为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批评之前要进行深入的调查。
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在多次犯错误后“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所以在我们想要就一件事批评某个学生时,务必自己先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待掌握了事情的大致来龙去脉后,在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确认自己不会带着主观因素去处理事情。
在批评学生之前进行深入的调查,既不会错怪学生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又能使很多“顽固”的学生最终放弃侥幸心理,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二、批评之时要讲求不同的方法。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既要用刚制柔,又要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均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重点。学生的个性、习惯、家庭千差万别如果不加分析、痛快淋漓地大骂一顿,或暴跳如雷地大打出手,不仅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1、看对象,戒武断。
看对象进行批评,做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求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还要仔细调查事情经过,达到了如指掌的境界。
如小范围的团体违纪,一次,我看到纪律评分单上音乐课的纪律分很低,于是我一方面向音乐老师了解情况,一方面询问班队干部知不知道扣分原因,我大致知道哪几个学生违纪后,因为平时比较了解他们各自的性情,所以就能大体判断谁为“主”,谁为“从”,各自可能出于什么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批评。对于多次违犯课堂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态度要严厉,一定要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只是单纯效仿别人且已经有改悔之意的学生还需以正面引导为主,告诉他遇到有人带头影响课堂纪律时自己正确的做法。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反思,学生会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如果班主任老师看到分数低就在课堂上将全体同学批评一通,势必会造成许多学生的逆反心理。
2、讲道理,戒训斥。
尊重是爱的基础,没有尊重也就没有爱。每一个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挫伤他们的心灵。对于即将进入高年级的学生,逆反心理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对于这类学生切不可疾言厉色、剑拔弩张,以强大的“武力”去征服。而应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类学生往往比较早熟,他们更信服的是老师在处理问题上的公平、民主。如果一味粗暴行事,并将引起学生反感,析其原因,大都是因为老师不耐心,道理没讲透。所以,老师在教育学生中,要用爱心说理,正确的批评道理融进对方的心灵深处。
3、留时间,戒急躁。
遇到问题批评学生,通常情况是要及时,宜早不宜迟。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有些情形却要冷处理,以便学生有一个余地,自醒自悟。
我们看到两个学生在打架,及时制止后马上批评可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此时两人都在气头上,情绪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要急着去批评,留点时间让他们先想一想,冷静思考一翻。等放学前再找他们谈话时,两个学生可能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时进行批评教育效果就比较好。
班中有个调皮好动的孩子,上课时老是要把两只手伸进课桌做小动作,为此,我对他作了多次的批评,可他每次都是“及时承认,屡教不该”,把手放在桌上不到10分钟,就会不由自主地又伸进课桌了,实在拿他没办法。一次,刚开始上课,他的手又不听使唤进了课桌,我笑着对他说:“你就这样吧,我实在是没办法帮你改掉这个坏习惯。不过以后上我的课,一上课你的手就伸进课桌,半节课后伸出来。”他很高兴地照着做了。第一天下来,他很高兴,因为我真得不再批评他了。第二天,他把手伸进课桌的时间变短了。第三天,他的手只在课桌里待了一会儿就伸出来了。几天后,他很自然地把手放在课桌上听课了,不再做小动作了。只有教师真正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用一颗爱心去浇灌心灵,学生才能理解教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
三、批评之后要注意心理暗示。
美国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你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处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
这个故事表现出心理暗示的巨大作用,而对学生的教育中,心理暗示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学生被批评之后,
通常都会生发出痛改前非的良好愿望,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告诉他已经抛弃了坏习惯,在老师的眼里正在朝着美好的一面转变。教师绝不要吝啬真心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在一种良性的刺激下,不断强化,最终养成好习惯。
在教育教学中,试着多使用甜甜的批评,用一个提醒的手势,一个温馨的眼神,一点关爱的微笑,一个幽默的举动,一种幽默的言辞,一段婉转的对话,都会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爱。感受到你的高尚和大度,感受到你的修养与宽容,更感受到你的的胸襟与情怀。让孩子在接受批评时从教师甜甜的言语中感受到师爱,体会到宽容,那么批评也将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若能如此,批评对于被批评者来说不再苦口,也不再逆耳,它是一种甘甜的良药。
关键词:尊重 暗示 激励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要对一些违纪、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批评如何做到有效,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经常能够看到的现象是,学生出了问题,被班主任叫来训一顿,指令认错并限期改正。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的多,有时师生之间还可能产生矛盾,有的是“虚心承认,屡教不改”,效果就可想而知。那么,怎样才能使批评获得成功,帮助被批评的学生提高认识水平、矫正不良行为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批评之前要进行深入的调查。
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在多次犯错误后“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所以在我们想要就一件事批评某个学生时,务必自己先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待掌握了事情的大致来龙去脉后,在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确认自己不会带着主观因素去处理事情。
在批评学生之前进行深入的调查,既不会错怪学生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又能使很多“顽固”的学生最终放弃侥幸心理,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二、批评之时要讲求不同的方法。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既要用刚制柔,又要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均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重点。学生的个性、习惯、家庭千差万别如果不加分析、痛快淋漓地大骂一顿,或暴跳如雷地大打出手,不仅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1、看对象,戒武断。
看对象进行批评,做起来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求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还要仔细调查事情经过,达到了如指掌的境界。
如小范围的团体违纪,一次,我看到纪律评分单上音乐课的纪律分很低,于是我一方面向音乐老师了解情况,一方面询问班队干部知不知道扣分原因,我大致知道哪几个学生违纪后,因为平时比较了解他们各自的性情,所以就能大体判断谁为“主”,谁为“从”,各自可能出于什么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批评。对于多次违犯课堂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态度要严厉,一定要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只是单纯效仿别人且已经有改悔之意的学生还需以正面引导为主,告诉他遇到有人带头影响课堂纪律时自己正确的做法。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反思,学生会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如果班主任老师看到分数低就在课堂上将全体同学批评一通,势必会造成许多学生的逆反心理。
2、讲道理,戒训斥。
尊重是爱的基础,没有尊重也就没有爱。每一个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挫伤他们的心灵。对于即将进入高年级的学生,逆反心理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对于这类学生切不可疾言厉色、剑拔弩张,以强大的“武力”去征服。而应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类学生往往比较早熟,他们更信服的是老师在处理问题上的公平、民主。如果一味粗暴行事,并将引起学生反感,析其原因,大都是因为老师不耐心,道理没讲透。所以,老师在教育学生中,要用爱心说理,正确的批评道理融进对方的心灵深处。
3、留时间,戒急躁。
遇到问题批评学生,通常情况是要及时,宜早不宜迟。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有些情形却要冷处理,以便学生有一个余地,自醒自悟。
我们看到两个学生在打架,及时制止后马上批评可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此时两人都在气头上,情绪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要急着去批评,留点时间让他们先想一想,冷静思考一翻。等放学前再找他们谈话时,两个学生可能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这时进行批评教育效果就比较好。
班中有个调皮好动的孩子,上课时老是要把两只手伸进课桌做小动作,为此,我对他作了多次的批评,可他每次都是“及时承认,屡教不该”,把手放在桌上不到10分钟,就会不由自主地又伸进课桌了,实在拿他没办法。一次,刚开始上课,他的手又不听使唤进了课桌,我笑着对他说:“你就这样吧,我实在是没办法帮你改掉这个坏习惯。不过以后上我的课,一上课你的手就伸进课桌,半节课后伸出来。”他很高兴地照着做了。第一天下来,他很高兴,因为我真得不再批评他了。第二天,他把手伸进课桌的时间变短了。第三天,他的手只在课桌里待了一会儿就伸出来了。几天后,他很自然地把手放在课桌上听课了,不再做小动作了。只有教师真正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用一颗爱心去浇灌心灵,学生才能理解教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
三、批评之后要注意心理暗示。
美国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发现他的女秘书长得非常漂亮,但工作经常出现差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你不要骄傲,我相信你处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样漂亮。”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
这个故事表现出心理暗示的巨大作用,而对学生的教育中,心理暗示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学生被批评之后,
通常都会生发出痛改前非的良好愿望,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告诉他已经抛弃了坏习惯,在老师的眼里正在朝着美好的一面转变。教师绝不要吝啬真心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在一种良性的刺激下,不断强化,最终养成好习惯。
在教育教学中,试着多使用甜甜的批评,用一个提醒的手势,一个温馨的眼神,一点关爱的微笑,一个幽默的举动,一种幽默的言辞,一段婉转的对话,都会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爱。感受到你的高尚和大度,感受到你的修养与宽容,更感受到你的的胸襟与情怀。让孩子在接受批评时从教师甜甜的言语中感受到师爱,体会到宽容,那么批评也将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若能如此,批评对于被批评者来说不再苦口,也不再逆耳,它是一种甘甜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