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课程,语文学科的目标中,其中有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对作品中的情感进行体会,与作品中的情感达到共鸣,进而对作品进行赏析,获得知识。而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之间可以说是密不可分,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忽视了情感教育,往往是“课堂上自己讲、学生底下做笔记”,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的,也不符合素质教育。本文思考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希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前言: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教育,一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课文时将情感注入其中,然后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与作者之间达成共鸣,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学习与生活的密切结合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还原剂
知识源于生活,尤其语文知识,更与生活密不可分。陶行知提出的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鲜明而现实的指导意义。生活处处皆学问[3]。语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生活中能得到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一旦脱离生活实践,便会失去生命与活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能够发现和捕捉实践生活中可以跟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点,将生活当做学习的活教材,促进学生学习与实践生活的有机融合。要适当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观察和体验生活,陶冶他们感悟生活的美好情操,去发现生命中的奥妙。有了生活实践为依托,学生的情感源泉才会源源不绝,在更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由此激发深入学习的动机,促使其对所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体会和理解[4]。
我们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只让学生将学习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教材中的素材挖掘出来,与日常生活情景相联系,同时还可以选择将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熟悉感,学生不再感觉知识的陌生,由此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催化剂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霍姆林斯基在定义师生关系时说:“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积极性常常建立在对任课教师的喜好上,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学习情绪的基础。
大部分老师在学生的印象中都是非常嚴格的,很多时候学生会惧怕老师,老师的批评可能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厌恶,一旦产生这种厌恶学生可能就会对这门科目产生厌恶,不愿意自主的去学习。学生跟老师之间也很难真正的敞开心扉,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找老师解决。特对是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来说,对于老师根本是抱有避而远之的态度根本不敢去和老师交谈。
我在语文课堂上也发现班级里的一个学生,他的语文成绩落后处在班级的后游,在语文课堂上也是沉默寡言,根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根本看不到他主动的举手回头问题,偶尔喊他起来回答问题也是低着头不说话,导致课堂气氛尴尬。平时在过道中看到我也是低头就走,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所以说我就在平常的聊天中慢慢去询问为什么会让他变成这样,刚一开始他对于我的询问处于躲避状态,两个人根本不开口,气氛凝重,通过我一次次的耐心询问,用友善的口吻去走进他的内心,他才告诉我是因为他的语文成绩落后,他觉得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面对这种心理,我耐心的开导,告诉他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参与课堂那么一定就可以进步的。而我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让他起来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逐渐增加他的自信心,他脸色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对于语文课堂也能积极的参与进来,主动的举手回答问题,最后慢慢的语文成绩在显著的提升。
上述可见,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够强,且比较畏惧教师,在语文学习上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这种引导,通过机械式地讲解往往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透彻,而是要通过情感教育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互动旨在使学生更真实地理解情感因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更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对教师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二者不能分开,这样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文章中的情感,涵养学生情操。
参考文献
[1]杨成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254.
[2]孟祥真.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73+75.
[3]何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51-52.
[4]赵丽丽.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88-8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前言:我们通常所说的情感教育,一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课文时将情感注入其中,然后引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与作者之间达成共鸣,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学习与生活的密切结合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还原剂
知识源于生活,尤其语文知识,更与生活密不可分。陶行知提出的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鲜明而现实的指导意义。生活处处皆学问[3]。语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生活中能得到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一旦脱离生活实践,便会失去生命与活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能够发现和捕捉实践生活中可以跟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点,将生活当做学习的活教材,促进学生学习与实践生活的有机融合。要适当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观察和体验生活,陶冶他们感悟生活的美好情操,去发现生命中的奥妙。有了生活实践为依托,学生的情感源泉才会源源不绝,在更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由此激发深入学习的动机,促使其对所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体会和理解[4]。
我们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只让学生将学习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教材中的素材挖掘出来,与日常生活情景相联系,同时还可以选择将生活情景带入课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熟悉感,学生不再感觉知识的陌生,由此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催化剂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霍姆林斯基在定义师生关系时说:“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同志。”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积极性常常建立在对任课教师的喜好上,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学习情绪的基础。
大部分老师在学生的印象中都是非常嚴格的,很多时候学生会惧怕老师,老师的批评可能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定的厌恶,一旦产生这种厌恶学生可能就会对这门科目产生厌恶,不愿意自主的去学习。学生跟老师之间也很难真正的敞开心扉,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找老师解决。特对是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来说,对于老师根本是抱有避而远之的态度根本不敢去和老师交谈。
我在语文课堂上也发现班级里的一个学生,他的语文成绩落后处在班级的后游,在语文课堂上也是沉默寡言,根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根本看不到他主动的举手回头问题,偶尔喊他起来回答问题也是低着头不说话,导致课堂气氛尴尬。平时在过道中看到我也是低头就走,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所以说我就在平常的聊天中慢慢去询问为什么会让他变成这样,刚一开始他对于我的询问处于躲避状态,两个人根本不开口,气氛凝重,通过我一次次的耐心询问,用友善的口吻去走进他的内心,他才告诉我是因为他的语文成绩落后,他觉得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面对这种心理,我耐心的开导,告诉他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参与课堂那么一定就可以进步的。而我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让他起来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逐渐增加他的自信心,他脸色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对于语文课堂也能积极的参与进来,主动的举手回答问题,最后慢慢的语文成绩在显著的提升。
上述可见,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够强,且比较畏惧教师,在语文学习上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这种引导,通过机械式地讲解往往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透彻,而是要通过情感教育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互动旨在使学生更真实地理解情感因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更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对教师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二者不能分开,这样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文章中的情感,涵养学生情操。
参考文献
[1]杨成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254.
[2]孟祥真.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73+75.
[3]何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51-52.
[4]赵丽丽.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