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实践探索,学校确定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老校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的深度参与、合作互动、经验共享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支持。
网络研修的实践
搭建网络研修平台
学校自主开发教师网上研修的网络平台,旨在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平台和资源库,提炼出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模式和教师师能的评价体系。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运行的基本环节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基本运行环节,是指教师参与研修的具体过程和内容。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备课、观课、评课和反思。
网络备课。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模式为:研究教材—修改教案—网上讨论—反思修改—形成教案。学校教导处收集各学科、各年级标准教案挂在网上,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师本身的教学特色、整合单元目标的要求,对教案进行修改,使之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课修改之处用红色标注,并放进自己的资源库。在每课标准教案的下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对标准教案的改进情况。
网上观课。网上观课的模式为:课前看设计—课中观成败—课后找原因—课堂巧运用。学校每学期为校本研修活动搭建有效的载体,即“磨课”、“评价课”及“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提供了素材。所有的课均在观摩教室进行,信息中心的教师通过摄像系统把课摄制下来,放到研修平台的视频系统中,供教师网上观摩。
网上评课。我校网上评课的模式为:观课堂实录—评课堂成败—提改进建议—寻解决策略。教师在校园网的校本研修的平台边看录像边评课。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教学情境,或针对教学中具有某些代表性的情境进行研讨。
网上反思。我校网上反思的模式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借助校本研修网自行浏览自己或其他教师的视频案例,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思考为何当时会如此教学,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教研组教师一起观看教学视频,共同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远程指导。学校邀请专家、教研员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他们通过学校的域名进入校本研修平台,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指导。我区语文教研员汪立民、章建文老师曾多次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管理与评价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管理机构。我校建立了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课题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委派信息运用管理部、课程实施管理部、教育发展研究部三部门的主任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教研组长为组织机构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校本研修。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制度。为了更好地提高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学校制定了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相关制度,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备课制度、网络环境下的听课制度、网络环境下的评课制度、网络环境下的反思制度等。各项制度对教师参与网络环境校本研修的次数、内容均作了相应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评价。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评价包括备课研修的评价、视频研修的评价、教学反思的评价等方面。在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各类研修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评价有具体要求,有三级指标,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视频研修的观课评价就从观课形式、观课记录两方面制定了评价标准。其中,观课记录的二级评价指标为:(1)认真记录教学过程;(2)及时捕捉教学的闪光点与不足,做好记录;(3)针对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出教学感受或教学建议。校本研修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评价组评等评价方式,将备课研修的评价、视频研修的评价、教学反思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最终落实到《高桥镇小学师德师能考核体系》中,把教师参与网络环境下的研修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成效与意义
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激发了教师的研修热情,学校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了支持和服务,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在研修中,学校坚持现场的教学观摩和网上观课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剖析教师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在互动中生成教育智慧,提高学习效能。
据调查,教师一年中参与校本研修的平均次数有了很大的增长。2010年,学校对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平均年参与集体备课12次,参与讨论18次,参与评课20次,进行教学反思15次。较之传统意义上的校本研修的时间和次数分别增长了50%和70%。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已经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网络平台增加了教师相互观摩的机会。听完课,教师在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撰写评价,这也是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下来,每位教师的资源库里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在此基础上,撰写课堂教学研究小论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据调查,教师在过去一年中发表的论文或案例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2010年,学校对教师参与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前后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案例112篇,较之参与网络研修前增长了6倍。
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平台。听课、评课、研讨,不受时间限制的网络环境给了教师们静下心来研究和探讨的空间。在线听课以后,教师们纷纷在评论栏中对所听课发表自己的看法,上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构筑成教师智慧分享的平台,将自我的实践智慧与群体的互动智慧融合起来,相互支撑、互促互利,思想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能力在这里提升。在调研中发现,近两年来,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语文课为例,学校听课教师的优良率达到81.8%。
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实践,促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全校66位在岗教师已经进行网上教案修改12000多节,观看网上课例4000多节次,精修教案400多节,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
网络研修的实践
搭建网络研修平台
学校自主开发教师网上研修的网络平台,旨在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平台和资源库,提炼出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模式和教师师能的评价体系。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运行的基本环节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基本运行环节,是指教师参与研修的具体过程和内容。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备课、观课、评课和反思。
网络备课。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模式为:研究教材—修改教案—网上讨论—反思修改—形成教案。学校教导处收集各学科、各年级标准教案挂在网上,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师本身的教学特色、整合单元目标的要求,对教案进行修改,使之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每课修改之处用红色标注,并放进自己的资源库。在每课标准教案的下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对标准教案的改进情况。
网上观课。网上观课的模式为:课前看设计—课中观成败—课后找原因—课堂巧运用。学校每学期为校本研修活动搭建有效的载体,即“磨课”、“评价课”及“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提供了素材。所有的课均在观摩教室进行,信息中心的教师通过摄像系统把课摄制下来,放到研修平台的视频系统中,供教师网上观摩。
网上评课。我校网上评课的模式为:观课堂实录—评课堂成败—提改进建议—寻解决策略。教师在校园网的校本研修的平台边看录像边评课。通过录像定格、播放、回放,对教学过程中的若干个教学情境,或针对教学中具有某些代表性的情境进行研讨。
网上反思。我校网上反思的模式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借助校本研修网自行浏览自己或其他教师的视频案例,找出一些自己觉得很特别的画面,将其静止,思考为何当时会如此教学,是否妥当,下次应如何改进等。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教研组教师一起观看教学视频,共同交流和探讨,对教学现象或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远程指导。学校邀请专家、教研员参与校本研修活动。他们通过学校的域名进入校本研修平台,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指导。我区语文教研员汪立民、章建文老师曾多次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管理与评价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管理机构。我校建立了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课题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委派信息运用管理部、课程实施管理部、教育发展研究部三部门的主任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教研组长为组织机构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校本研修。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制度。为了更好地提高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学校制定了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相关制度,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备课制度、网络环境下的听课制度、网络环境下的评课制度、网络环境下的反思制度等。各项制度对教师参与网络环境校本研修的次数、内容均作了相应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评价。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评价包括备课研修的评价、视频研修的评价、教学反思的评价等方面。在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各类研修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评价有具体要求,有三级指标,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视频研修的观课评价就从观课形式、观课记录两方面制定了评价标准。其中,观课记录的二级评价指标为:(1)认真记录教学过程;(2)及时捕捉教学的闪光点与不足,做好记录;(3)针对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出教学感受或教学建议。校本研修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评价组评等评价方式,将备课研修的评价、视频研修的评价、教学反思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最终落实到《高桥镇小学师德师能考核体系》中,把教师参与网络环境下的研修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
成效与意义
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激发了教师的研修热情,学校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了支持和服务,激发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在研修中,学校坚持现场的教学观摩和网上观课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剖析教师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在互动中生成教育智慧,提高学习效能。
据调查,教师一年中参与校本研修的平均次数有了很大的增长。2010年,学校对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平均年参与集体备课12次,参与讨论18次,参与评课20次,进行教学反思15次。较之传统意义上的校本研修的时间和次数分别增长了50%和70%。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已经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网络平台增加了教师相互观摩的机会。听完课,教师在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撰写评价,这也是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下来,每位教师的资源库里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在此基础上,撰写课堂教学研究小论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据调查,教师在过去一年中发表的论文或案例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2010年,学校对教师参与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前后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案例112篇,较之参与网络研修前增长了6倍。
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平台。听课、评课、研讨,不受时间限制的网络环境给了教师们静下心来研究和探讨的空间。在线听课以后,教师们纷纷在评论栏中对所听课发表自己的看法,上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升。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构筑成教师智慧分享的平台,将自我的实践智慧与群体的互动智慧融合起来,相互支撑、互促互利,思想在这里碰撞,经验在这里分享,能力在这里提升。在调研中发现,近两年来,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语文课为例,学校听课教师的优良率达到81.8%。
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实践,促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全校66位在岗教师已经进行网上教案修改12000多节,观看网上课例4000多节次,精修教案400多节,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