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趣味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从案例教学法特点入手,分别从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阐述了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趣味经济学课程中去。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理论教学。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对案例的表述与学生互动进行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和原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趣味经济学课程的信心。
趣味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理论性比较强,笔者通过这几年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发现在趣味经济学这门课的教学中,要想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法是教学效果良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反响很好。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一)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论理智性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以及说服力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案例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激发学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愿望和相关能力。此外,案例教学也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所有的案例,都是实践中的经济问题的客观、综合、典型的反映,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进而解决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经济学的观念。
(二)有助于实现双向交流
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主动地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了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力上得到了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应是传授知识,也不应是进行理论诠释或政策解释,不应将教学目的简单地放在老师对学生的“教”上,而应该着眼于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着眼于“学”,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构成,考虑“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可能采取的行动,考虑对“学”的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不仅要考虑每一次案例课的过程控制,还要考虑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特别是其中案例部分的安排及其效果,要注意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的必要的平衡。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案例所涉及的焦点问题,同时还必须把握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基础,并由此得出结论,并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和点评。
二、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趣味经济学》课程中去
案例教学法在《趣味经济学》课程中实施,主要有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教师的准备。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这是因为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能力,从而开展讨论,通过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实践经验的多少是和课堂参与程度及其通过案例讨论得到的收获启发,通常是成正比的。归纳起来,案例选择应符合以下几个特点:
(1)案例要贴近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讲,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为了避免纯理论教学的艰涩难懂,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来自社会经济生活,激发学生对案例讨论、分析的兴趣,以增强互动的效果,也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因为这些案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对学生更具有震撼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具有借鉴意义,进而更能调动他们参与其中。
(2)案例的完整性和典型性。我们选取的经济学案例,应该是完整的,同时也一定是典型的。如果不完整,仅仅是断章取义,就会出现一些基于假设而引发出来的问题,甚至可能与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相反,就会在学生中产生不可信的不良影响;如果不够典型,则不够切题,当然就不利于教学。
(3)案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案例选择要能反映社会生活实际,突出趣味经济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避免走入误区。同时,对于一些非常难得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做适当的加工,进行删减,以突出其适用性。
(二)教学实施阶段
课堂教学组织是案例教学法运用成败的关键所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实施步骤为:
1.分组。在案例实施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案例教学。
2.思考。老师解读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案例内容,如案例可以分成几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讨论。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确定一位学生为负责人,负责记录和发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环境和气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局面,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
4.汇报。每小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或问题。
5.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小组汇报时,对有些比较难的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适当进行点评并给予补充。
一般说来,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中使用一些较为短小、典型的案例,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举例、提问,要求学生讨论、分析,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加深对基本理论、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在部分章节讲完之后进行综合或者专题的案例教学,以课堂讨论、师生互动为主。
(三)总结归纳阶段
在案例讨论完成之后,先由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经验与规律,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尤其是把经济领域里的应用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趣味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同时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对案例中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白可以用经济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增强其学习趣味经济学的信心和兴趣。学生案例教学中的学习成绩,可根据案例学习中的课堂表现、学生书面的总结进行评定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慧一.案例教学法在《家庭理财》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3,29(12)
[2]邢文涛.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5).
[3]王文霞.基于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理论教学。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对案例的表述与学生互动进行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和原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趣味经济学课程的信心。
趣味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理论性比较强,笔者通过这几年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发现在趣味经济学这门课的教学中,要想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法是教学效果良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反响很好。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一)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论理智性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以及说服力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案例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激发学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愿望和相关能力。此外,案例教学也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所有的案例,都是实践中的经济问题的客观、综合、典型的反映,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进而解决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经济学的观念。
(二)有助于实现双向交流
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主动地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了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力上得到了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应是传授知识,也不应是进行理论诠释或政策解释,不应将教学目的简单地放在老师对学生的“教”上,而应该着眼于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着眼于“学”,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构成,考虑“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可能采取的行动,考虑对“学”的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不仅要考虑每一次案例课的过程控制,还要考虑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特别是其中案例部分的安排及其效果,要注意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的必要的平衡。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案例所涉及的焦点问题,同时还必须把握问题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基础,并由此得出结论,并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和点评。
二、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趣味经济学》课程中去
案例教学法在《趣味经济学》课程中实施,主要有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教师的准备。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这是因为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能力,从而开展讨论,通过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实践经验的多少是和课堂参与程度及其通过案例讨论得到的收获启发,通常是成正比的。归纳起来,案例选择应符合以下几个特点:
(1)案例要贴近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讲,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为了避免纯理论教学的艰涩难懂,所选取的案例应该来自社会经济生活,激发学生对案例讨论、分析的兴趣,以增强互动的效果,也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因为这些案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对学生更具有震撼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具有借鉴意义,进而更能调动他们参与其中。
(2)案例的完整性和典型性。我们选取的经济学案例,应该是完整的,同时也一定是典型的。如果不完整,仅仅是断章取义,就会出现一些基于假设而引发出来的问题,甚至可能与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相反,就会在学生中产生不可信的不良影响;如果不够典型,则不够切题,当然就不利于教学。
(3)案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案例选择要能反映社会生活实际,突出趣味经济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避免走入误区。同时,对于一些非常难得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做适当的加工,进行删减,以突出其适用性。
(二)教学实施阶段
课堂教学组织是案例教学法运用成败的关键所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实施步骤为:
1.分组。在案例实施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案例教学。
2.思考。老师解读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案例内容,如案例可以分成几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讨论。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确定一位学生为负责人,负责记录和发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环境和气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局面,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
4.汇报。每小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情况,提出自己的观点或问题。
5.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小组汇报时,对有些比较难的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适当进行点评并给予补充。
一般说来,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中使用一些较为短小、典型的案例,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举例、提问,要求学生讨论、分析,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加深对基本理论、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在部分章节讲完之后进行综合或者专题的案例教学,以课堂讨论、师生互动为主。
(三)总结归纳阶段
在案例讨论完成之后,先由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经验与规律,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尤其是把经济领域里的应用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趣味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同时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对案例中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白可以用经济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增强其学习趣味经济学的信心和兴趣。学生案例教学中的学习成绩,可根据案例学习中的课堂表现、学生书面的总结进行评定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慧一.案例教学法在《家庭理财》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3,29(12)
[2]邢文涛.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5).
[3]王文霞.基于西方经济学案例的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