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期,笔者走进浙江大学校园进行智慧充电。
每天,学生们都要从留学生公寓步行到校图书馆的教室里去,20分钟的路程,几乎从北大门起点开始,沿着满是梧桐树的校园主道,或快或慢,迎着比这座城市平均温度高两度的热浪向前走着。
好在路的两边的梧桐树,高大、粗壮、枝叶茂盛,甚至遮天蔽日。这样,阴凉了很多。
于是,走在这绿荫大道上,有时会有心情去关注路边的梧桐树。路的两边各一排,整齐的位置,成一线。但是,细看每一棵,则各不相同,每一棵树,粗壮、斑驳、略斜的主干在两米之上,便各自发挥了:枝干直立的,直插天空;枝干弯曲的,形似老人的手;还有直立弯曲的,奇形怪状的。
那主干,粗粗的,须两人合抱。那树冠,枝叶婆娑,顶起了一片天。那树皮、树根、树杈,明显地让人悟出岁月的年轮,而且是近百年的。
转过这条梧桐大道,又是一条古树大道,全是香樟树,又是遮天蔽日的,很大。笔者不禁联想到,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古树大树。还有西南大学、东北师大、北大、清华、安徽大学,都是满目的大树。
看来,大树也是大学的标志。那些高大碧绿、郁郁葱葱的树,构成了大学的底色。
梁启超说,大学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开班第一天的讲课教师刘宝剑说,他认为,大学更重要的是思想、是文化、是精神,很有道理!
忽然,笔者还有个更直观的理解,不知对否——大学也,乃有大树也。
想一想,大学有大树,最起码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建校历史长,一所建校百年,而且至今还在,没有在若干历史阶段被淘汰的大学,应该有成排的大树;二是在漫长的办学历史中,秉承一如既往的办学理念,包容开放,珍重历史,认真呵护建校之初的一棵棵树木,让它长大再长大,而不是一任领导一个想法,砍了伐,伐了栽。
大学本来就应该是树荫浓密、空气清新的地方,离世俗浑浊较远。在大学浓密的树荫下安静地读书,听着宽大叶子絮语、看碧绿草地鸟雀踱步,让思绪不断地延伸、延伸,那是很美的。
让想象也延伸一下,到了秋天,叶落缤纷,风中的长发女子,着蓝色长裙,夹一本书,白色的高跟鞋,走在弯弯的、落满梧桐叶的坡道上,脚下发出飒飒声响,这样一种姿势和声响,大概是只有在大学里才有的优雅。
结束这种文艺的描述,笔者还想说,在浙大校园里,仰望那一棵棵高大浓密的乔木,总会感慨:从枝叶缝隙间筛落的是岁月的流光,也是文化、历史与积淀。
高大浓密的树,是大学校园的一部分。现在,任何城市都可以在一两年内速成一座新的大学建筑,甚至是大学城,然而,其中却缺乏与之匹配的高大茂盛、充满底蕴的树。
推而广之,办一所学校,无论大学、中学、小学,都需要文化与积淀,都需要大树。
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嵯峨寺小学,你总能感受到每一位师生对一棵古榕树饱含深情,充满敬仰。你总会听到师生自豪地介绍,这棵古榕树有500多岁了,是江西省最大的古榕树,赣州市的一号古树,已成为嵯峨寺小学的象征。学校以“榕”立校,挖掘榕树精神——“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相互依持、有容乃大”,打造出独特的校园榕树文化,提升了学校品位。
位于安徽九华山南麓的育英学校依山傍水,校园内古木参天。学校虽是建于2001年的民办学校,但他们承继其建于1917年的老校址,发掘在此的陵阳小学、池州师范、池州第八中学、青阳县国立小学、陵阳初中、陵阳高中、陵阳职高的历史积淀,弘扬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育英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创造了一个个办学奇迹,在皖南太平湖畔打造出了一所民营学校的典范。
更重要的是,这些“大树”,不仅仅是在校园为师生遮阴避雨,而应该是时刻扎根于学校管理者的心中。作为校长,本着学生自主成长、教师专业性发展、学校迈向文化管理的办学思路,要认真研究本校的历史与传承,挖掘提炼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然后大家齐努力,打造一种让全体师生都能全面发展的民主、科学、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广大师生都能受到独特、优质、稳定的校园文化的浸润。
“在还没有大树的日子里,我们不是坐等小树的长大,而是勤浇水、施肥,不断进取,让我们的大树早一天矗立并枝繁叶茂。”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嘉和苑小学)
每天,学生们都要从留学生公寓步行到校图书馆的教室里去,20分钟的路程,几乎从北大门起点开始,沿着满是梧桐树的校园主道,或快或慢,迎着比这座城市平均温度高两度的热浪向前走着。
好在路的两边的梧桐树,高大、粗壮、枝叶茂盛,甚至遮天蔽日。这样,阴凉了很多。
于是,走在这绿荫大道上,有时会有心情去关注路边的梧桐树。路的两边各一排,整齐的位置,成一线。但是,细看每一棵,则各不相同,每一棵树,粗壮、斑驳、略斜的主干在两米之上,便各自发挥了:枝干直立的,直插天空;枝干弯曲的,形似老人的手;还有直立弯曲的,奇形怪状的。
那主干,粗粗的,须两人合抱。那树冠,枝叶婆娑,顶起了一片天。那树皮、树根、树杈,明显地让人悟出岁月的年轮,而且是近百年的。
转过这条梧桐大道,又是一条古树大道,全是香樟树,又是遮天蔽日的,很大。笔者不禁联想到,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古树大树。还有西南大学、东北师大、北大、清华、安徽大学,都是满目的大树。
看来,大树也是大学的标志。那些高大碧绿、郁郁葱葱的树,构成了大学的底色。
梁启超说,大学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开班第一天的讲课教师刘宝剑说,他认为,大学更重要的是思想、是文化、是精神,很有道理!
忽然,笔者还有个更直观的理解,不知对否——大学也,乃有大树也。
想一想,大学有大树,最起码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建校历史长,一所建校百年,而且至今还在,没有在若干历史阶段被淘汰的大学,应该有成排的大树;二是在漫长的办学历史中,秉承一如既往的办学理念,包容开放,珍重历史,认真呵护建校之初的一棵棵树木,让它长大再长大,而不是一任领导一个想法,砍了伐,伐了栽。
大学本来就应该是树荫浓密、空气清新的地方,离世俗浑浊较远。在大学浓密的树荫下安静地读书,听着宽大叶子絮语、看碧绿草地鸟雀踱步,让思绪不断地延伸、延伸,那是很美的。
让想象也延伸一下,到了秋天,叶落缤纷,风中的长发女子,着蓝色长裙,夹一本书,白色的高跟鞋,走在弯弯的、落满梧桐叶的坡道上,脚下发出飒飒声响,这样一种姿势和声响,大概是只有在大学里才有的优雅。
结束这种文艺的描述,笔者还想说,在浙大校园里,仰望那一棵棵高大浓密的乔木,总会感慨:从枝叶缝隙间筛落的是岁月的流光,也是文化、历史与积淀。
高大浓密的树,是大学校园的一部分。现在,任何城市都可以在一两年内速成一座新的大学建筑,甚至是大学城,然而,其中却缺乏与之匹配的高大茂盛、充满底蕴的树。
推而广之,办一所学校,无论大学、中学、小学,都需要文化与积淀,都需要大树。
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嵯峨寺小学,你总能感受到每一位师生对一棵古榕树饱含深情,充满敬仰。你总会听到师生自豪地介绍,这棵古榕树有500多岁了,是江西省最大的古榕树,赣州市的一号古树,已成为嵯峨寺小学的象征。学校以“榕”立校,挖掘榕树精神——“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相互依持、有容乃大”,打造出独特的校园榕树文化,提升了学校品位。
位于安徽九华山南麓的育英学校依山傍水,校园内古木参天。学校虽是建于2001年的民办学校,但他们承继其建于1917年的老校址,发掘在此的陵阳小学、池州师范、池州第八中学、青阳县国立小学、陵阳初中、陵阳高中、陵阳职高的历史积淀,弘扬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育英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创造了一个个办学奇迹,在皖南太平湖畔打造出了一所民营学校的典范。
更重要的是,这些“大树”,不仅仅是在校园为师生遮阴避雨,而应该是时刻扎根于学校管理者的心中。作为校长,本着学生自主成长、教师专业性发展、学校迈向文化管理的办学思路,要认真研究本校的历史与传承,挖掘提炼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然后大家齐努力,打造一种让全体师生都能全面发展的民主、科学、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广大师生都能受到独特、优质、稳定的校园文化的浸润。
“在还没有大树的日子里,我们不是坐等小树的长大,而是勤浇水、施肥,不断进取,让我们的大树早一天矗立并枝繁叶茂。”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嘉和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