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来源 :英语学习·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9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英语高考试卷中的五篇阅读理解文章,选材地道,贴近学生实际,题材与体裁广泛多样。它们兼容了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化特色,信息量较大,语篇长度适中。每篇文章本身及所设置的问题,一般在400词左右。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占40分。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网页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文章。
  学生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对阅读理解试题应对自如呢?请看以下六点:
  1.能迅速看准每一句的结构,找出主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2.有一定的词汇量和分辨词义词性的能力;
  3.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语法和词汇知识,对影响意思理解的复合句、非谓语动词短语、关联词语、后置定语、省略、替代和跳跃等语言现象做出正确判断;
  4.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会边看边加工所得到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综合概括,准确理解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5.会精读,也会跳读和略读;
  6.具有相当的阅读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语感及应有的异国文化知识。
  教师应该了解阅读理解试题的命题特点,开展正确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才能达到既培养了学习能力,又提高考试成绩的双重目标。
  英语阅读理解六类试题的命题特点与应试要领
  1.主旨和要义题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旨要义。有时从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甚至第一个句子即可得出文章的主旨要义,从这一段或这个句子,读者会知道文章描述的是谁或什么(即文章的主题),亦会清楚作者希望读者了解主题方面的哪些内容。有时,文章的主旨要义则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它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高考全国卷“Being a teenager”一文的最后一段:
  Teach your teenager that the family phone is for the whole family. If your child talks on the family’s telephone for too long, tell him he can talk for l5 minutes, but then he must stay off the phone for at least all equal period of time. This not only frees up the line so that other family members can make and receive calls,but teaches your teenager moderation(节制). Or if you are open to the idea, allow your teenager his own phone that he pays for with his own pocket money or a part-time job.
  考题: The last paragraph is about how to teach a teenager______ .
  A. to use the phone in a sensible way
  B. to pay for his own telephone
  C. to share the phone with friends
  D. to answer the phone quickly
  解析:此题答案 A ,是主旨大意题。
  考查概括段落大意。首先要纵览全段,不可看一两句即判断。注意首句。本段首句Teach your teenager that the family phone is for the whole family. 就含有教育的意义了。再看全段先说孩子可以使用家里电话,后说但有时间限制,超时要有一定惩罚。根据错误选项的特点是或太宽泛,或太狭窄,或太偏离原文的特点也有助于选定正确答案。B项“to pay for his own telephone”只是全段的一个细节, C项“to share the phone with friends ”与事实不符,是与家人分享。D项“to answer the phone quickly ”是偏离原文。quickly是指动作本身快,如快拿起,快放下,原文没有这个意思。所以选A。高考阅读最后一篇是七选五,这类短文的试题也注重对主旨大意的判断。
  例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的第二节七选五的第36题和40题就是这类试题,
  The jobs of the future have not yet been invented.__36___. By helping them develop classic skills that will serve them well no matter what the future holds.
  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发现文章上下文情节的联系的能力。要想做对此题,一定要有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本领,通过阅读短文中的四个标题,快速找到1.Curiosity,2. Creativity,3.Personal skills,4. Self Expression,这四点建议,就能归纳总结出“D. So how can we help our kids prepare for jobs that don’t yet exist? ”的选项。
  此类题的应试办法是:(1)仔细审题,看好范围。搞清是问某一段还是全文的中心意思;(2)使用掠读的技术,即scan,迅速将全段或全文扫读一遍;(3)特别注意全文或所问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因为它们常常是中心意思的体现;(4) 运用逻辑思维中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去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准确地找出主旨大意;(5)有时把各段第一句合在一起,可看出主旨。有的题错误选项特征明显,即太宽泛、太狭窄、或太偏离原文,可用排除法。   2.具体信息题
  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的阐述往往需要大量细节信息的支持,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全文内容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归纳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命题人往往会要求考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阅读文章以获得某些特定的信息或准确地寻求所需的细节。这类试题有时比较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即可答题;有时则较为间接,需要推理才能答题。
  例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
  26. What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people to kill passenger pigeons?
  A. To seek pleasure.
  B. To save other birds.
  C. To make money.
  D. To protect crops.
  只要阅读文章的这一段 ... Commercial hunters attracted them to small clearings with grain, waited until pigeons had settled to feed, then threw large nets over them, taking hundreds at a time. The birds were shipped to large cities and sold in restaurants.
  解析:此题从最后一句可看出 C 是正确答案。
  此类题的应试办法是:(1)找准信息源,即原文中的关键词或句;(2)应该在信息源处做记号;(3)注意仔细观察,试题中的某个选项貌似准确,但个别词错了;(4)有的错误选项语言正确,但不符合原文。
  3.推断某些单词短语或句子的含义
  正确理解文章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不懂单词含义根本就谈不上理解文章。但英语单词的含义并非完全等同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灵活变化的词义,才算是真正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过去未见过的词,但许多这类生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来。这种不使用词典而通过阅读上下文来推断生词含义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读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阅读测试中经常检测的一种能力。
  例如:全国新课标卷
  25. The underlined word“ undoing”probably refers to the pigeons’ ____.
  A. escape B. ruin
  C. liberation D. evolution
  就是此类检测题。请看原文:
  Sadly the abundance of passenger pigeons may have been their undoing. Where the birds were most abundant, people believed there was an ever-lasting supply and killed them by the thousands, Commercial hunters attracted them to small clearings with grain, waited until pigeons had settled to feed, then threw large nets over them, taking hundreds at a time.
  解析:此题选B, 鸽子多了,成了灾难,人们开始大量捕杀,用于出售。
  此类题的应试办法是:(1)明确英语“no context, no meaning”的原则,必须回到原文中推测词义;(2)一般应仔细研读原句,有时也要看看上下文;(3)借助上下文中的同义词,反义词来判断;(4)借助该词后的举例来判断;(5)根据构词法的知识来判断。
  4.判断和推理题
  阅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即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等。常使用infer,imply,suggest,conclude,mean等类词。如,We can infer from the text that...; The author seems to suggest...; It is implied in the passage that...。
  例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
  27.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law passed in Michigan?
  A. It was ignored by the public.
  B. It was declared too late.
  C. It was unfair.
  D. It was strict.
  此题就可以从全文最后一段推理得出, 请看原文:
  In 1897, the state of Michigan passed a law prohibiting the killing of passenger pigeons but by then, no sizable flocks had been seen in the state for 10 years. The last confirmed wild pige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shot by a boy in Pike County, Ohio, in 1900. For a time, a few birds survived under human care. The last of them, known affectionately as Martha, died at the Cincinnati Zoological Garden on September 1, 1914.   解析:此题选D。如何知道选“严格”?“a few birds survived under human care.” 甚至最后一只何时死的都有记录,说明人们在认真遵守这个法律。
  此类题的应试办法是:(1)找准文章中提供的文字信息,特别是关键词语;(2)借助常识和正常人的思维规律来判断;(3)借助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判断;(4)正确答案常常是语言与原文不一样,但意思一样;(5)要根据作者的观点来判断,不要加入学生自己的想法。
  5.基本结构题
  英语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和主题句。主题段通常在文章开头,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句可能在一段的开头,也可能在中间或末尾,作用是交代该段的中心思想,再由全段展开或讨论这个意思。各个段落通常由某些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连接,以使文章行文连贯。如果希望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第40题
  You didn’t lose “everything”. Once trust is lost, what is left? Instead of looking at the situation from this hopeless angle, look at everything you still have and be thankful for all of the good in your life. 40 instead, it’s a healthy way to work through the experience to allow room for positive growth and forgiveness.
  G. Seeing the positive side of things doesn’t mean you’re ignoring what happened.
  答案为G, 本题虽然在考查运用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但本段的内容围绕主题句“You didn’t lose everything.”展开,一旦失去了信任,就要将目光放有仍然拥有的一切上面,对生活中美好的人或事心存感激。通过这一次的经历,给谅解和自身的成长提供足够的空间才是正确的做法。因此答案为G。另外,空格之后的“Instead”一词对解答本题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有时候这类题采用画图的方法来考核。即第一个圆是论点,下面三个圆是论据1、论据2和论据3,再下面是几个较小的圆,表示次论据,试题的形式基本如此。
  此类题的应试办法是:(1)只要出这类题,首段就是关键,要交代论点;(2)从论点出发找主要论据,可能是原因,事例,说明或数字等;(3)某些连接词语很关键,特别是and, but, though, so, unless, since, besides 等;(4)根据归纳与演绎的原理做判断。
  6.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题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的,或是向读者传递某个信息,或是愉悦读者,或是讲授某个道理。而这些信息通常并不是明确表达出来的,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总体内容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例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第30题就是这一考点。
  30.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expert mentioned in Paragraph 3?
  A. Tolerant. B. Doubtful.
  C. Respectful. D. Supportive.
  答案出处在于对第三段的理解:
  This upsets me to no end because while all the experts are busy debating about which option is best, the people who want to improve their lives are left confused by all of the conflicting information. The end result is that we feel like we can’t focus or that we’re focused on the wrong things, and so we take less action, make less progress, and stay the same when we could be improving.
  解析:B。从以下一句可以看出“the people who want to improve their lives are left confused by all of the conflicting information.”人们的态度是Doubtful.
  此类题的应试办法是:(1)看准问题,问的是谁的态度和情感;(2)最后一段是发现答案的最佳出处;(3)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关键的形容词或副词,根据它的褒义或贬义即可看出作者的态度;(4)作者的真实感觉有时隐藏在but, however, as a result, it seems to后面。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建议
  1.阅读能力是在阅读的实践中提高的。教师应努力让学生高三一年至少读1,500篇短文,约40万阅读量,否则,怎么讲解也没用。
  2.三分之一的短文精读,三分之二的泛读。历年高考试题中的阅读理解试题是精读的好材料。每天都要坚持阅读,“每日读五篇,高考一百三”。泛读不要做题,也不必每词都看懂,理解个大意即可。泛读对增强语感好处甚多。
  3.抓住课堂时间,练习限时阅读。适当练习长句分析,分清主、谓、宾、表、定、状,掌握构词法知识也是一个阅读的基本功和解题助手。课上阅读应该以学生自己看为主,教师务必少讲。阅读的感觉是读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4.熟读课文培养语感。把高中课文重讲一遍,没什么意义。听写各单元的语言点也太耗费时间。真正有意义而又被忽略的是反复地读课文。“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只有一遍又一遍地读,才能领会作者的意图,体会出英语的奥妙。这种体验,不能靠老师的讲解,而要靠熟读。可惜,很多高三的时间都花在练语言点,做各类支离破碎的填空练习上了。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减少点读,尽量不出声音读,不要动不动就回读。
  6.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提高词汇量,尤其掌握3,500个高考词汇。词汇量+阅读量= 英语前途无量。所以教师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要重视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简单地让学生背记单词的方式不可取。要记单词,但是不单记单词。应该采用“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式,在句子中理解,在句子中记忆,在句子中运用。通过反复的听说读写练习,帮助学生熟悉单词,熟悉各类用法,增强自信心。
  7.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生词太多的文章可不看,文章内容离现实太远的也不看。有难有易,有张有弛,有精有泛,有长有短,精心安排。如果处理方式过于单一,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倦怠。在教师的引领下,使学生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是成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爱好。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因此创造性素质是人类最主要的素质.唯有抓好这个问题,素质教育才抓住了根本.在小学自然课堂实验教学中,怎样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
在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堂教学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对话
期刊
音乐是感性的,同时也是理性的,我们只有通过严谨的学习,才能创出美好的音乐;数学则是一门思维活跃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只有具备了严密的思维,才能更好地进行思考和计算。不管是
听力是语言交际诸项能力中主要靠听觉捕捉信息的一种能力。听力理解力的强弱是语言多种能力的综合反映。高考英语测试中,在笔试的同时进行对听力的考核,可以全面检测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高等院校准确地选拔人材,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中学阶段重视听说的训练,克服以往英语教学中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象,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听力在高考英语试卷中的分值为30分,占全卷分值的五分之一。听力的试题安排在全卷
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提示、启发、点拔、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我认为这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方向,下面是我教《差半车麦秸》中的一些做法,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文章的教学重点     《差半车麦秸》是义务教育课程语文版九年级(上)小说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因此,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学生低阶思维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低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它走进各行各业,走进千家万户,也走到了体育教师的手中,成了体育教师的好帮手.
一.本课例产生的背景     中职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修订版第二册)第七课的内容是《广告创作》,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广告的含义、特点、作用及创作的相关知识。广告,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应用文,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同时,广告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要创作一个成功的广告,需要提炼主题、巧妙构思、最后以“语言、文字、图画、色彩、音响”这些要素任意组合来呈现。    基于广告的这些特点,笔者设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