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y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多芬创作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通常被钢琴家们看作圣经,可以说是每个钢琴家必定会弹奏的曲目。这部作品的问世使得钢琴的表现力变的更加宽广,戏剧性的音响效果更加突出。钢琴演奏的音域也慢慢被扩大了,力度对比也比海顿和莫扎特时期增强了,手指的技巧要求也随之提高了,而且加强了奏鸣曲式结构内部的对比因素,扩大了展开部的矛盾冲突和发展的动力。三十二首奏鸣曲可以说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创作通常被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每个阶段都展示出了贝多芬不一样的心理和风格特征。
  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可以说是吸收学习海顿和莫扎特遗留下来的古典形式作曲的时期,这个时期大概从1792年到1802年,这时期创作的十一首钢琴奏鸣曲带有古典主义风格的痕迹,在每首奏鸣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保留着传统奏鸣曲的表达方式。但是作品中不乏有贝多芬的个性特点和技法创新的流露,例如利用和声和曲式的结构变化,采取突然转调,技术上运用大量八度等手法都充分预示着贝多芬的创作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
  古典传统的钢琴奏鸣曲大多以三个乐章或者是四个乐章的对比性曲式结构为主。贝多芬早期创作的十一首作品遵循了这个原则,第一乐章通常是快板,第二乐章基本上是柔版,第三乐章是类似小步舞曲的小快板或者是快板,第四乐章一般就是全曲中速度最快,情绪最激昂的乐章。但在中晚期的创作中他打破了快慢快这一传统奏鸣曲的乐章安排。从海顿以来奏鸣曲创作一般重点都放在第一乐章,贝多芬早期的创作也沿袭了这一特点,第一乐章的结构大于末乐章结构。胆子中晚期的奏鸣曲中他打破了这一模式,将创作重点移到了末乐章。
  1802-1815年属于他的创作中期,这一时期是贝多芬创作的旺盛时期。其中,1802-1809年创作的作品,他主要着眼于改变奏鸣曲的形式,他不再受古典形式的束缚,不让形式束缚了音乐,而是大胆的自由利用形式来喂他的音乐内容服务。
  此时的奏鸣曲所表达的内容在贝多芬的创作中发生变化,他大胆创新,摆脱原有奏鸣曲形式的约束,扩展连接部,展开部和技术部的规模,还将音乐对比,模仿其他乐器的音响以及力度对比的更加夸张等手法创造性的运用于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贝多芬的每一首奏鸣曲都表达了他的思想和情感,有英雄的、欢乐的或者是悲剧性的内容。奏鸣曲中主题的对比,好似不同的角色,表达着他内心的情感。这时期最开始的OP31三首奏鸣曲似乎是初步的试探性,乐章之间的调性没有按常理写作。到之后的OP53他的写作风格开始变为始终如一地创作和个性化开始稳定。这首作曲创作在贝多芬生活中较为愉快的时期。这首作品只有两个乐章,第二乐章一个简短的引子取代了一个慢板乐章。原来为这首奏鸣曲写的慢乐章太长,贝多芬便把它单独的出版出来。在整个这一阶段贝多芬在曲式上有很大的自由,十二首奏鸣曲中五首只有两个乐章,一首四个乐章,六首三个乐章。1804年开始写的热情奏鸣曲完成于1806年,这首作品完美的表现除了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不同寻常的创造力。他的音乐充满了满腔的热情,有很强大的戏剧性。通过这首奏鸣曲,贝多芬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它的曲式和思想融合的恰到好处。也许正是由于贝多芬失聪的原因,一个人居住在郊外,让他能真正的静下心来聆听心底最純真的声音,才能最终创作出如此动人心弦的作品。然而在这首充满激情的作品后的几年里创作的几部奏鸣曲,贝多芬用了不同的手法,他用简朴和抒情的手法代替了之前的炫技因素。
  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是在1815年后创作的,这时期也正是欧洲大陆黑暗的时期,各国居住组成圣神同盟,残酷镇压人民。这些对坚持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贝多芬来说是极其不满,心情苦闷,彷徨。但是晚年的贝多芬还是不断克服精神压力,失聪和经济压力等困难,用坚定的意志和毅力继续创作。贝多芬晚期的五首作品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他让奏鸣曲的形式去服从音乐内容的需要,表达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希望、明朗与阴霾以及他动摇与坚定等复杂又矛盾的情感独白。而不是被奏鸣曲的形式框架牵着鼻子走。五首奏鸣曲都表现出他对发展技巧的极大兴趣。个别的乐章有时被外来的插句打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表情方式。他往往在这些段落运用赋格和戏剧性的朗诵。复调的写法用的更多,并更加复杂,和声概念更为大胆,色彩变幻的更丰富。音响效果也越来越宏伟。所以这时期的突出特点就是即兴性,心理的探索,深刻的哲理性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由于中后期贝多芬的创作所表现的音响效果似乎已经超出了钢琴的界限,这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里的音乐思想有感情的深度,它要求演奏者要有非凡的献身精神和对音乐有良好的洞察力。其中最后一首奏鸣曲虽只有两个乐章,但我们却感受到贝多芬已经完全超脱尘世,心灵升华。
  可见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并且站在他所处的时代前列,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和巴赫的深邃性、哲理性、宏伟性气魄,发展了海顿的人民性、风俗性艺术风格,也借鉴了莫扎特深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热烈的抒情性,最终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贝多芬的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因此他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
  贝多芬除了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闻名于世外,他还是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他有着高超的演奏技巧。早在波恩时期他系统学习了巴赫的平均律的演奏,但是贝多芬的钢琴演奏技巧是在宫廷外获得的。1787年贝多芬决定到维也纳进一步深造,几周后又回到波恩住了四年,他肩负着家庭的重任,但在演奏和作曲两个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成长。1792年开始他在维也纳最开始的声誉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是弹奏巴赫平均律所表现出来的技巧而来的。很快他就被要求在皇室家庭和宫廷般的住宅里进行钢琴表演和即兴演奏。也正是从那时开始贝多芬才公开发表有记录和编号的作品。贝多芬的钢琴技巧的成熟时期和他开始进行奏鸣曲创作的时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创作实践的推移,在他的中晚期作品中,对钢琴技巧课题的发展是逐步深入的。   然而,这三十二首被视作圣经的作品该如何贴切表现出原作者的思想也是我们要仔细探究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准则就是要绝对的尊重原谱的本意,这就要求演奏者不仅要严格与谱面,而且要细致的分析每一首乐曲,正确的理解作品的音乐思想,从而找到最好的音乐表现。
  在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时要特别注意旋律走向及其语气。例如旋律是往上发展的那么一般都需要有渐强,相反如果旋律走向是往下的话则一般需要一个渐弱的过程。还有在处理乐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乐句的气息要连贯,虽然一个主题是几分乐句共同组成,乐句中又有小的动机,但在演奏时要把乐句有机的组织起来使他成为一个整体。
  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当情绪有明显变化时,他都会标记上表情术语,这就意味着我们就要有速度的变化。如f小调奏鸣曲op.2no1第一乐章的41一48小节的地方,标记着“富有表情地”的术语,表现出音乐情绪由前段的高涨与宣泄转为收敛与宁静,这就要求演奏者也需要在节奏上稍缓来完成情绪的转变。所以在有贝多芬自己标记术语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严格的遵守其标记,注意音乐的情绪变化,来探求贝多芬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以便更好的处理乐句。总之,演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时节奏既要稳定均衡,又要有弹性,如同心跳和脉搏一样有节律。当然,在曲子练习成熟之后,经过仔细的推敲可以在上述特殊的情况下小心的把握尺度运用渐慢、延长、自由等节奏修饰手段,使音乐更加有色彩。另外,这些自由的处理一定要与语气相结合,而且,必须符合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感情表达要内敛,不可随感情的波动而任意改变速度。
  还有就是踏板的问题,踏板被称之为钢琴演奏的灵魂。要想使踏板发挥其最好的一面我们就必须要理解贝多芬在每首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仔细练习乐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一些关于作品的信息,而且演奏者要有敏锐的听觉以及脚对踏板的灵活控制。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大致有四种踩法。一种是音前踏板,就是在发音之前先把踏板踩下去,使制音器先全部打开,泛音和共振与击弦同时,产生空旷的音响效果,然后一发声就有丰富的音响出现。例如他的d小调钢琴奏鸣曲OP31NO2的第一乐章的开头,先把踏板彩霞,再弹奏长时值的波音和弦,第二小节演唱几号结束后再将踏板抬起,之后的相应乐句也一样的方式去踩。这样的踏板踩法是有乐曲的内容所决定的,在这首曲子中表现的是一种忧郁和矛盾的情感。第二中是音后踏板,这是踏板使用最广的一种。它以连接旋律和和声为目的,表现了旋律的美感,在弹奏贝多芬慢乐章时可以用这样的踏板踩法,使乐曲有歌唱的效果更显著。例如c小调奏鸣曲OP13第二乐章采用音后踏板,随着旋律的进行而换踏板,这样不仅使主次声部有所区别,突出了旋律线条,而且丰富了音响效果。第三种是战印踏板,就是利用脚的快速抖动在连续、急速的一个音群或者是八度中使用的一種踏板法,这样的方法主要就是要求快而浅的脚掌和脚腕部的放松抖动。如C大调奏鸣曲OP2NO3的第一乐章的连接不的八度快速音群的部分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二分之一踏板,在和声的背景上保持一个低音,当上面的和声出现混浊的声音时用很小的动作换掉上面的和声,只把踏板提起一般然后再迅速的踩去去。例如有的乐句是一首民歌的旋律,为了表达田园的风光和诗画的色彩,贝多芬就会用很多不同功能的和弦,这时候就需要用到二分之一的踏板踩法,这样可以使低音保持长久,而且的高音音响效果也不会混浊了。
  当时,除了掌握好丰富的技巧内容外,还要求我们要了解其音乐内容。因此,要想完全演奏好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不仅要光有技术上的训练,而且还要有思想上的完全投入。这就要求我们对贝多芬的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在思想上贴近他,在演奏他的作品时,就能很好的发掘他的音乐内容,明确了演奏的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演奏出来的音乐才具有生命力。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可以说很好的反映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的各个时期,展现了他一生的精神之旅。他的作品不仅在创作形式上超越了之前的作曲家,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和非凡的技巧深深的影响着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音乐家们。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5O年代中后期起,江西省组织开展了对都昌、湖口一带民间青阳腔的挖掘、革新工作,并把它作为主要的声腔纳入打造江西特色剧种—赣剧的工作中。这一革新采用了青阳腔遍行天下的秘诀,在剧班和唱腔方面对民间青阳腔和其他文人剧作进行重新的改调歌之,使其在审美上重新回归传奇抒情美的传统。  关键词 :赣剧;青阳腔;创新发展  一、青阳腔的历史与渊源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说
期刊
【摘要】:雕塑造型艺术起源于劳动,自古以来,人们利用雕塑造型记录当时的社会现象,寄托自身对美好事物的愿景,雕塑造型艺术是人们精神意志的产物,是情感与思想交流的必需品。雕塑造型艺术最早以装饰雕塑的形态出现在人类社会,其在装饰设计中处于举重若轻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雕塑造型艺术融合各类学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盛态势,成为现代装饰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雕塑造型;艺术;现代装饰设计  雕塑
期刊
【摘要】:苗族鼓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周礼·地官·鼓》就曾有相关文字记载。木鼓,从战国楚墓出土的遗址出土的漆木画,古木滚筒尺寸和类型在世人面前清晰呈现出来。它们与我们今天所用的鼓有一个重要区别:今天的鼓是竖置的,鼓面向上,鼓者上下敲击;而古代的鼓则是横置,即鼓面侧居左右两方,鼓者从左右两旁击鼓。苗族的木鼓就保持了这种古老的横置方式。这种祭祀歌舞,就是我们现在称为的摊歌及摊舞。千百年来,这里的苗族人民
期刊
南朝有王僧虔的“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唐朝有张怀瓘的“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清代有刘熙载的“学书通于学仙,炼神最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由此可见,历代以来,作品是否形神兼备,是评断书法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此我想谈谈我对书法形质与神采的理解。  书法的形质,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结构等方面。笔法,是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元代书家赵孟頫说
期刊
【摘要】:《黄河大合唱》是由我国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进行谱曲,并由诗人光未然进行填词,所共同创作的交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总共包括了八个乐章,每一个乐章当中都有不同的创作内容、创作形式以及不同的音乐题材和创作结构,每一个章节中都包含了作者的情感,每一章单独都可以成为一首独立的、优秀的交响音乐作品。本文将针对《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者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创作特点,
期刊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 Woman on a Roof by employing Freudian theory of human psyche and holds the three male characters of the novel correspond with t
期刊
【摘要】:极简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产生以来,其极度纯粹的创作方式和艺术风格影响了许多的艺术门类,以其特有的面貌出现在服装设计、建筑设计、雕塑设计等领域。它的出现给当今社会带来一种简单的、纯朴的、宁静的艺术感受,并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方式。从较为宽泛的角度与视野来探讨极简主义及其在服装中的运用现状,指出极简主义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设计师在运用极简主义时应更关注穿着者的心理
期刊
【摘要】:江苏民歌《盂姜女》与艺术歌曲《孟姜女》在节奏、旋律、歌词等方面的比较:在节奏方面,江苏民歌《孟姜女》运用1=G4/4,而艺术歌曲《孟姜女》在运用原始节奏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分别为1=G4/4、3/4、2/4;而旋律,江苏民歌《孟姜女》显得含蓄、委婉,而艺术歌曲《孟姜女》在原民歌的基础上扩宽及修饰,旋律舒展,显得更为大气;其歌词,在原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发展,显得大气,歌词在原民歌的基础上加工
期刊
【摘要】:在音乐表演艺术当中,表演艺术当中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促进表演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所在,只有真正掌握二者之间所存在的特殊关系,表演者才能够对自己的表演得心应手,才能够更好的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本文首先对共性及个性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人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随后对音乐表现当中共性与个性的体现进行浅说,并依据第三章节同一作品在不同表演者演奏当中所体现的共性与个性分析,更进一步的展现
期刊
【摘要】:建筑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建筑文化的精神特征是人类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内容和层次的表现,泰国的宗教建筑文化集中表达和包含了泰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泰国的政治体质。  【关键词】:白庙;建筑;泰国文化  前言:设计师的用心在于鼓励人们做好事,行善德。白庙佛堂的用心设计,处处在宣扬佛法,传播佛教文化,教导世人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行,自古以来正因在这样的泰国文化环境下,才有了这亲和、包容、仁善的泰国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