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北港朝天宫 “犁炮炸轿”迎妈祖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ingjie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北港朝天宫旧称天妃庙或天后宫,为纪念分灵自福建莆田湄洲祖庙──朝天阁,故改名朝天宫。清康熙年间,临济宗第34代禅师树壁和尚奉湄洲祖庙妈祖神像赴台,登陆笨港北岸,留以供膜拜,于清康熙39年(1700年)在现址建庙奉祀,现已成为台湾妈祖信仰的龙头大庙。
  台湾云林的北港是古笨港的一部分,清代时曾是一座繁荣的港口,直到清光绪末年,因云嘉海岸淤积严重,北港失去港口的优势,才不再作为贸易港口。因镇上的朝天宫为全台妈祖庙的总庙,位尊第一,香火极盛,使得北港在妈祖的庇护下百年不衰,俨然一方宗教胜地。
  北港朝天宫旧称天妃庙或天后宫,为了纪念分灵自湄洲祖庙—朝天阁,才改名朝天宫。清康熙年间,临济宗禅师树壁奉湄洲祖庙妈祖神像来台,登陆笨港北岸,留以供膜拜,于清康熙39年(1700年)在现址建庙奉祀,因神迹灵验,威名远扬,信徒不断增加,分灵也遍布南北,后成为台湾妈祖信仰的龙头大庙。朝天宫规模宏伟,属于中国南方的宫殿式建筑,号称“四落八殿,一埕七院”,经过历代重修,留下许多精美古物,一梁一柱、片瓦粒石之间,都引人驻足观看,被指定为二级古迹。
  全庙共分四进,最前方的三川殿装饰华丽,雕工精细,为台湾寺庙少见的杰作,如中门前方的龙柱与石狮,皆为清代所遗留;步口廊的精雕斗栱,是清末著名的木匠师陈应彬的得意之作;龙虎门顶端的八角形藻井,结构复杂,颇为巧妙;而通梁瓜筒上的“老鼠咬金瓜”,以及墙头安置的“憨番抬庙角”交趾陶,都表现出丰富的民俗趣味。
  第二进是正殿,供奉天上圣母,因香火太盛,殿内各处皆被熏成乌黑,神桌底下有一口古井,相传为龙口吉穴,朝天宫因此香火不绝。立于神龛两侧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形貌诡异,神态威武,为妈祖的护将。正殿两侧厢房则分祀注生娘娘(送子妈)和境主公(土地公)。
  正殿后方是观音殿,主祀观音佛祖及十八罗汉,整体雕饰比较简洁,殿前石阶上有著名的“孝子钉”,相传是道光年间一孝子来台寻访失散的父母,向妈祖虔诚祈祷,若能指点找到父母,则铁钉必能贯穿阶前石板,或为孝心所感动,铁钉竟真的锥入石板,而他也如愿所偿。殿内一对以泉州白石所刻的龙柱,古朴雄浑。两旁另有凌虚阁和聚奎阁,祭祀三官大帝及五文昌君,其中凌虚阁中门木窗的雕花里,暗藏着“功参造化”、“德配乾坤”两联螭虎团字,巧妙之极,令人赞叹不已。
  每年由春节至农历3月,各地信徒及分灵庙宇陆续回北港进香,规模盛大,而农历三月十九至二十的绕境游行,更是锣鼓喧天,万人空巷,是妈祖香期最高潮。
  “吃炮”为台湾庙会中常见的炸轿仪式。在迎妈祖的绕境活动过程中,信徒会在神轿底下燃放大量的鞭炮,以恭迎妈祖神轿的到来,并感谢妈祖的庇佑让信徒平安顺遂,生意兴荣,赚大钱,民众相信鞭炮放的越多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所以在这两天的绕境出巡中,光是燃放掉鞭炮的费用就高达数千万元之多,让人叹为观止。近来,因燃放的方式不同而有“踩炮”、“犁炮”、“炮网”等,但都统称吃炮,“吃炮”一词由此而来。
  虎爷的“吃炮”习俗当以云林县北港朝天宫虎爷将军最盛。北港朝天宫虎爷会,根据日本人相良吉哉1933年所著《台南州祠庙名鉴》记载:“虎爷会旧名虎爷公会,主祀神为一虎、二虎、三虎,会员五十三人,创立于1694年。”北港俗语:“暗街仔暗眠摸,溪仔底虎爷公”即指传统虎爷信仰区域在溪仔底(今北港镇博爱路),故溪仔底自古又被称为“虎爷街”。
  农历六月初六为虎爷圣诞日。北港朝天宫虎爷炉主之下,有四个脚仔,朱公炉、虎爷炉,同为四脚炉。朱公金身与大虎、二虎放在炉主家,三虎放在会长家。过去,虎爷轿会上下摇动,如今规定不可摇。虎爷是北港妈祖出巡中最会“吃炮”的神轿,在浓烟漫天、轰隆作响的场景中,“虎爷轿”屹立不动,轿夫无畏无惧的神采,让群众慑服。
  每年北港妈祖绕境时,扛虎爷神轿者须学会“踏脚步”,因为若脚步不协调就会翻轿。神轿是由打鼓和拿扇子的人指挥,抬轿者皆为台湾各地主动来北港参与的信徒,因以前都曾抬过虎爷轿,故经验老到,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十八就会主动到北港,并寻得虎爷轿停放的地方,便可领到轿班衣。
  虎爷轿班穿着黄色虎纹衣,头绑黄布条,在绕境行列中,虎虎生风的抬轿方式,在熊熊的炮火中威风凛凛的英姿,令人敬畏着迷。虎爷轿的抬轿方式及吃炮的特质,几十年来也传播到台湾各地,成为各地虎爷轿班的范本。除了农历三月十九“北港迎妈祖”外,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上元绕境,虎爷也会出轿参与绕境,后改为虎年元宵节才会出轿。
其他文献
位于浙江奉化江、余姚江、甬江三江交汇处的宁波天后宫,又名庆安会馆,为甬埠北洋船商捐资创建,建成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它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行业聚会的场所,系我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  历史上,会馆的建设往往与文化信仰结合在一起,内陆商帮建立的会馆总是与关帝庙结合在一起,沿海商帮建立的会馆总是与天后宫结合在一起。位于浙江宁波三江口的庆安会馆就是宫(天后宫)馆(会馆)合一的建筑群,
期刊
主办单位:福建省摄影家协会 福建鑫国佳茶业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海峡摄影时报社 海峡摄影艺术培训学校  为全面反映福州城市建设风貌,展示“有福之州”的城市品牌魅力,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与福建鑫国佳茶业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国佳杯”动情榕城·和谐闽都摄影展,即日起向全省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征稿。  一、征稿内容  凡是反映福州(含五区八县市)城市建设、滨海风光、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宜业宜居、风俗民情和社会
期刊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元),历时14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古时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安平桥的前世今生  安平桥又名西桥、五里桥,雄跨于福建省泉州市西南30公里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县水头镇之间围头海湾之上。由于南宋皇室偏安江南,当时泉州曾经是全国第一大港,一度掀起过造船和建桥的热潮,在150多年中,建造起大型石梁
期刊
余庆桥位于福建武夷山市区南郊,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是古代崇安(今武夷山市)闽赣古道的枢纽。令人惋惜的是,2011年5月28日,余庆桥因失火严重倒塌。这张余庆桥的“老照片”,成为人们重建余庆桥的重要依据和弥足珍贵的记忆。  河是城镇的命脉,桥是故土的象征,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它融生活实用性、观赏艺术性、人文纪念性为一体。仪态万千的古代桥梁,显示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巨大的文化创造力;雄姿勃发的现代桥梁,
期刊
为宣传展示三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所取得的成就和变化,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与三明市林业局共同主办以“中国绿都·美丽三明”为主题,从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三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摄影比赛即日起征稿,欢迎全省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踊跃参赛。细则如下:  一、征稿内容  1.凡反映造林绿化、“四绿工程”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内容的摄影作品均可参赛。  二、参赛规则  1.参赛作品,必须是201
期刊
天津天后宫始建于元代泰定元年(1326年),明代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这是天津人对城市发展的通俗而生动的说法。天后宫是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它和古文化街一样,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发祥地与摇篮。  元代,南粮北运一度改走海路,来自南方的船队千里迢迢驶进大沽口,进入天津的前身“海津镇”。那时候的海运风险很大,只得乞求神灵保佑。几经风险的水手们纷
期刊
坐落在山东半岛的蓬莱阁,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蓬莱阁以“八仙过海”传说故事著称,但其中的天后宫也因其历史悠久、规模雄伟而名闻遐迩。  山东半岛的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享有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盛誉的蓬莱阁建于山顶,下临大海,殿阁凌空,云烟缭绕。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
期刊
澎湖天后宫位是全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妈祖庙。相传公元1280年元世祖派兵征伐日本,遭遇台风,官兵漂散,而梦见妈祖救众,登陆平湖屿(即澎湖屿)。惊涛余生,是妈祖的神佑,所以公元1281年,世祖封妈祖为“天妃”,立天妃宫,设澎湖寨巡检司。  澎湖马公镇上的天后宫,可说是全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古迹。据考,该庙建于明万历20年(公元1592年)。  明万历31年(公元1603年),荷兰海军将领
期刊
曾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开启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台中大甲镇澜宫,近20年来每年都要组织信徒前往福建莆田湄洲岛进香朝圣,使其成为与湄洲岛妈祖祖庙联系最密切的台湾妈祖宫庙。每年农历三月,镇澜宫妈祖必到嘉义新港奉天宫进香,10万信徒徒步8天7夜,这也就是著名的“大甲妈祖绕境进香”。  大甲镇澜宫位于台湾台中大甲镇顺天路上,奉祀妈祖,建于清雍正10年,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是大甲地区人文发展与宗
期刊
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网和福州大扬影像俱乐部联合主办的“大扬影像杯”摄影月赛9月赛日前评选揭晓,16幅作品获奖。苏木春的《闽剧》荣获一等奖,林宏新的《童年》、洪青的《古镇童年》获二等奖,陈国云的《工作乐章》、侯金焕的《更上一层》、许德胜的《岁月》获三等奖,陈登登等10位作者获优秀奖。  点评:没有精彩的动作,没有华丽的灯光,闽剧却唤醒了一代人的回忆,观众全神贯注地听着这独特的唱腔,思绪却仿佛回到曾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