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河南省民权县花园镇棉花枯萎病病株为材料,采用连续稀释法和单孢分离法得到枯萎菌单孢菌株,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和显微形态学分析。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对所分离的菌株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PCR扩增得到 544 bp 大小的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FJ715505),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与其他枯萎菌的ITS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将该ITS序列与GenBank中搜索到的同源性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商丘地区棉花枯萎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该分离棉花枯萎菌菌株进一步进行致病力生物学鉴定。
关键词:棉花枯萎菌;单孢分离;ITS序列;致病力;分子鉴定;生物学鉴定;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6212 4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6-0086-03
收稿日期:2016-08-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571997);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6A210036)。
作者简介:娄喜艳(1984—),女,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从事植物生理学教学与研究。E-mail:lounan2005@163com。
棉花枯萎菌學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它是棉花上的重要病害,过去曾作为国内重要植物检疫对象,至今在有些省(市、区)仍作为植物检疫对象。枯萎菌引起的枯萎病在棉花苗期和现蕾期前后常引起大量死苗,残存的病株结铃明显减少,铃质量减轻直接影响棉花生产和棉农收入。此病最早于1892年在美国发现,以后随棉种调运而迅速扩散蔓延,目前在世界各主要产棉国均有发生。我国于1934年在江苏南通和上海川沙等县(市)最早发现此病,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遍布全国各主要产棉区,并形成严重危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大量抗病品种的推广,枯萎病在我国南北棉区基本得到控制,但局部棉区发生仍然较重,其中特别是新疆棉区常造成大片死亡,目前仍是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试验采集河南省商丘地区棉花枯萎病病株,分离棉花枯萎菌单孢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学和显微形态学分析,并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该菌株核糖体DNA ITS序列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棉花枯萎病的鉴定及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河南省民权县采集的棉花枯萎病病株。棉花感病品种为冀棉11,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
12方法
121棉花枯萎菌的分离和纯化
制备PDA培养基,倒平板;棉花病枝经自来水冲洗,将棉花茎剥皮,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其切成长度为10~15 cm的圆柱体,用75%乙醇消毒 30 s 左右,无菌水冲洗,然后用01%氯化汞进行灭菌1 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圆柱体切成4个切片或小薄片,每块组织均应为病健相间变色的维管束组织;放入培养基平板上,轻轻按压,每皿4块,排放均匀;28 ℃恒温箱中培养7~8 d。采用连续稀释法[3]和单孢分离法[4],纯化分离菌株。
122棉花枯萎病菌形态学鉴定
肉眼观察棉花枯萎菌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状况;制备水装片,显微观察棉花枯萎菌菌丝、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等特征。
123棉花枯萎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采用改良的CTAB的方法[5-6]提取枯萎菌DNA,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提取DNA的完整度;采用真菌核糖体ITS区段的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GTAGGTGAACCTGCGG-3′),对枯萎菌菌株进行PCR扩增。PCR扩增反应液25 μL,05 U/μL Taq聚合酶02 μL,dNTP的浓度为2 mmol/L;引物浓度为2 μmol/L,模板DNA 25 ng。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3 min;94 ℃变性45 s,50 ℃退火45 s,72 ℃ 延伸1 min,35个循环;72 ℃延伸10 min。PCR产物于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胶回收试剂盒回收产物,T载体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交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
124数据分析
通过软件DNAMAN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用NCBI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进行BLAST分析,从GeneBank中查找所需物种的不同地区枯萎菌ITS基因序列,通过MEGA 40以最大似然法构建进化树。
125分离棉花枯萎菌菌株致病性分析
棉花枯萎菌接种于查氏液体培养基上,28 ℃恒温摇床培养14 d左右;4层灭菌纱布进行过滤枯萎菌培养液。血球计数板测量枯萎菌的小孢子密度,稀释至100万个/mL;当棉花幼苗生长到1叶1心时,将培养幼苗的塑料杯从托盘上拔起,进行断根,放在枯萎菌菌液中进行侵染,感染后10~20 d开始观察记录。
2结果与分析
21枯萎菌菌落形态检测结果
分离培养的枯萎菌,菌丝白色,菌落蓬松,长势迅速。枯萎病菌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刀属。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体呈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初为白色,后变淡紫色至紫色(图1)。
22枯萎菌显微形态学鉴定
挑去分离的棉花枯萎菌菌丝制作水装片于显微下观察,该菌株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弯曲,具有3~5个分隔;产生的小型分生孢子多数为单孢,卵圆形。与镰刀分类系统比较,确定为尖孢镰刀菌。
23枯萎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231ITS通用引物对菌株的PCR扩增
从图2可以看出,以ITS1、ITS4为引物的PCR扩增产物条带在500~750 bp之间,扩增条带清晰、整齐。 232镰刀菌rDNA ITS区序列比对
商丘的棉花枯萎菌菌株ITS区PCR扩增产物测序得到544 bp的片段,GenBank序列登记号为FJ715505。将该棉花镰刀菌序列和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具有代表性的镰刀菌属ITS序列进行比较,构建棉花镰刀菌的系统进化树(图3)。从图4可以看出,在全世界范围内,河南商丘棉花镰刀与印度、马来西亚、希腊镰刀菌聚在一起,亲缘很近,而与美国北卡州、法国、墨西哥、澳大利亚菌株亲缘关系稍远,与南韩、哥伦比亚和意大利的亲缘关系最远;在中国范围内,与海南、南宁、贵阳、北京聚在一起,而与台湾、广州、杭州、雅安相距较远,和最近的泰安菌株相距最远。综上结果分析,棉花镰刀菌属亲缘关系远近和地缘远近无密切相关性。
24棉花枯萎菌致病力分析
分离的商丘枯萎菌接种棉花幼苗,对其致病力进行观察分析。幼苗发病时叶片最先表现出症状,叶片边缘或主脉呈现淡黄色不规则斑块,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变成褐色干枯并逐渐向上发展,最终侵染入植株的维管束系统,使整株植株发病死亡(图4)[8],与田间发病结果一致(图1-a),均为青枯型。
3讨论与结论
核糖体DNA(rDNA)ITS序列的保守性作为植物病原菌的分子鉴定检测手段,已经在植物病害鉴定的研究中得到广泛[CM(25]应用。ITS是介于 18S、58S、28S rDNA 之间的区域, 该区域进化速度较编码区快,在真菌种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在种内不同菌株间又高度保守,该区域DNA核苷酸序列的比较有助于相似种的鉴定。ITS序列已成为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分子标记,并被广泛应用于亲缘关系较近分类群的系统发育研究[9]。因此,在对棉花枯萎菌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ITS序列测定可以作为棉花枯萎菌鉴定的辅助手段,为其检测提供快速有效的途径。而进一步利用ITS序列设计种的特异性PCR引物可对棉花枯萎菌进行快速鉴定。
本试验采集河南省商丘地区棉花枯萎病病株,分离出1株棉花枯萎菌单孢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学和显微形态学分析,并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该菌株核糖体DNA ITS序列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该试验将为进一步的棉花枯萎病的鉴定及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ZK(#]陈露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鉴别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07,4(4):70-71
沈其益 中國棉花病害[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68-68
[3]张书建,何月秋 介绍一种简单的真菌单孢子分离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18(3):26-28
[4]谢宝贵 倒置显微镜单孢分离法[J] 中国食用菌,1996(1):15-16
[5]庄彩云,李潞滨,胡陶,等 适用于rDNA ITS分析的兰属茵根真菌培养及DNA提取方法[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3):4-6[HJ17mm]
[6]Zhu Y Y,Wang Y Y,Multani D S,et al The pelationships between DNA polymorphism and geographical origin of Australian isolates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from cotton plants[J] Myeosystema,1999,18(3):366-373
[7]宋瑞清,余江勇,冀瑞卿,等 4个姬松茸菌株rDNA ITS序列比较[J] 林业科技,2007,32(4):23-27
[8]刘泽辉,武刚,陆进善,等 海陆杂交所选育的长绒棉抗枯萎病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4):445-449
[9]Mao S,Kenji K,Eiji M,et al Identification of medicinal Atractylodes based on ITS sequences of rDNA[J] Biological
关键词:棉花枯萎菌;单孢分离;ITS序列;致病力;分子鉴定;生物学鉴定;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6212 4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6-0086-03
收稿日期:2016-08-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571997);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6A210036)。
作者简介:娄喜艳(1984—),女,河南商丘人,硕士,讲师,从事植物生理学教学与研究。E-mail:lounan2005@163com。
棉花枯萎菌學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它是棉花上的重要病害,过去曾作为国内重要植物检疫对象,至今在有些省(市、区)仍作为植物检疫对象。枯萎菌引起的枯萎病在棉花苗期和现蕾期前后常引起大量死苗,残存的病株结铃明显减少,铃质量减轻直接影响棉花生产和棉农收入。此病最早于1892年在美国发现,以后随棉种调运而迅速扩散蔓延,目前在世界各主要产棉国均有发生。我国于1934年在江苏南通和上海川沙等县(市)最早发现此病,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遍布全国各主要产棉区,并形成严重危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大量抗病品种的推广,枯萎病在我国南北棉区基本得到控制,但局部棉区发生仍然较重,其中特别是新疆棉区常造成大片死亡,目前仍是棉花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试验采集河南省商丘地区棉花枯萎病病株,分离棉花枯萎菌单孢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学和显微形态学分析,并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该菌株核糖体DNA ITS序列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的棉花枯萎病的鉴定及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河南省民权县采集的棉花枯萎病病株。棉花感病品种为冀棉11,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
12方法
121棉花枯萎菌的分离和纯化
制备PDA培养基,倒平板;棉花病枝经自来水冲洗,将棉花茎剥皮,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其切成长度为10~15 cm的圆柱体,用75%乙醇消毒 30 s 左右,无菌水冲洗,然后用01%氯化汞进行灭菌1 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圆柱体切成4个切片或小薄片,每块组织均应为病健相间变色的维管束组织;放入培养基平板上,轻轻按压,每皿4块,排放均匀;28 ℃恒温箱中培养7~8 d。采用连续稀释法[3]和单孢分离法[4],纯化分离菌株。
122棉花枯萎病菌形态学鉴定
肉眼观察棉花枯萎菌菌株的菌落形态、生长状况;制备水装片,显微观察棉花枯萎菌菌丝、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等特征。
123棉花枯萎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采用改良的CTAB的方法[5-6]提取枯萎菌DNA,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提取DNA的完整度;采用真菌核糖体ITS区段的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GTAGGTGAACCTGCGG-3′),对枯萎菌菌株进行PCR扩增。PCR扩增反应液25 μL,05 U/μL Taq聚合酶02 μL,dNTP的浓度为2 mmol/L;引物浓度为2 μmol/L,模板DNA 25 ng。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3 min;94 ℃变性45 s,50 ℃退火45 s,72 ℃ 延伸1 min,35个循环;72 ℃延伸10 min。PCR产物于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胶回收试剂盒回收产物,T载体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交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
124数据分析
通过软件DNAMAN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用NCBI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进行BLAST分析,从GeneBank中查找所需物种的不同地区枯萎菌ITS基因序列,通过MEGA 40以最大似然法构建进化树。
125分离棉花枯萎菌菌株致病性分析
棉花枯萎菌接种于查氏液体培养基上,28 ℃恒温摇床培养14 d左右;4层灭菌纱布进行过滤枯萎菌培养液。血球计数板测量枯萎菌的小孢子密度,稀释至100万个/mL;当棉花幼苗生长到1叶1心时,将培养幼苗的塑料杯从托盘上拔起,进行断根,放在枯萎菌菌液中进行侵染,感染后10~20 d开始观察记录。
2结果与分析
21枯萎菌菌落形态检测结果
分离培养的枯萎菌,菌丝白色,菌落蓬松,长势迅速。枯萎病菌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属于半知菌亚门镰刀属。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体呈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初为白色,后变淡紫色至紫色(图1)。
22枯萎菌显微形态学鉴定
挑去分离的棉花枯萎菌菌丝制作水装片于显微下观察,该菌株产生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弯曲,具有3~5个分隔;产生的小型分生孢子多数为单孢,卵圆形。与镰刀分类系统比较,确定为尖孢镰刀菌。
23枯萎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231ITS通用引物对菌株的PCR扩增
从图2可以看出,以ITS1、ITS4为引物的PCR扩增产物条带在500~750 bp之间,扩增条带清晰、整齐。 232镰刀菌rDNA ITS区序列比对
商丘的棉花枯萎菌菌株ITS区PCR扩增产物测序得到544 bp的片段,GenBank序列登记号为FJ715505。将该棉花镰刀菌序列和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具有代表性的镰刀菌属ITS序列进行比较,构建棉花镰刀菌的系统进化树(图3)。从图4可以看出,在全世界范围内,河南商丘棉花镰刀与印度、马来西亚、希腊镰刀菌聚在一起,亲缘很近,而与美国北卡州、法国、墨西哥、澳大利亚菌株亲缘关系稍远,与南韩、哥伦比亚和意大利的亲缘关系最远;在中国范围内,与海南、南宁、贵阳、北京聚在一起,而与台湾、广州、杭州、雅安相距较远,和最近的泰安菌株相距最远。综上结果分析,棉花镰刀菌属亲缘关系远近和地缘远近无密切相关性。
24棉花枯萎菌致病力分析
分离的商丘枯萎菌接种棉花幼苗,对其致病力进行观察分析。幼苗发病时叶片最先表现出症状,叶片边缘或主脉呈现淡黄色不规则斑块,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变成褐色干枯并逐渐向上发展,最终侵染入植株的维管束系统,使整株植株发病死亡(图4)[8],与田间发病结果一致(图1-a),均为青枯型。
3讨论与结论
核糖体DNA(rDNA)ITS序列的保守性作为植物病原菌的分子鉴定检测手段,已经在植物病害鉴定的研究中得到广泛[CM(25]应用。ITS是介于 18S、58S、28S rDNA 之间的区域, 该区域进化速度较编码区快,在真菌种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在种内不同菌株间又高度保守,该区域DNA核苷酸序列的比较有助于相似种的鉴定。ITS序列已成为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分子标记,并被广泛应用于亲缘关系较近分类群的系统发育研究[9]。因此,在对棉花枯萎菌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ITS序列测定可以作为棉花枯萎菌鉴定的辅助手段,为其检测提供快速有效的途径。而进一步利用ITS序列设计种的特异性PCR引物可对棉花枯萎菌进行快速鉴定。
本试验采集河南省商丘地区棉花枯萎病病株,分离出1株棉花枯萎菌单孢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学和显微形态学分析,并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该菌株核糖体DNA ITS序列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该试验将为进一步的棉花枯萎病的鉴定及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ZK(#]陈露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鉴别与防治[J] 农技服务,2007,4(4):70-71
沈其益 中國棉花病害[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68-68
[3]张书建,何月秋 介绍一种简单的真菌单孢子分离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18(3):26-28
[4]谢宝贵 倒置显微镜单孢分离法[J] 中国食用菌,1996(1):15-16
[5]庄彩云,李潞滨,胡陶,等 适用于rDNA ITS分析的兰属茵根真菌培养及DNA提取方法[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3):4-6[HJ17mm]
[6]Zhu Y Y,Wang Y Y,Multani D S,et al The pelationships between DNA polymorphism and geographical origin of Australian isolates of verticillium dahliae from cotton plants[J] Myeosystema,1999,18(3):366-373
[7]宋瑞清,余江勇,冀瑞卿,等 4个姬松茸菌株rDNA ITS序列比较[J] 林业科技,2007,32(4):23-27
[8]刘泽辉,武刚,陆进善,等 海陆杂交所选育的长绒棉抗枯萎病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4):445-449
[9]Mao S,Kenji K,Eiji M,et al Identification of medicinal Atractylodes based on ITS sequences of rDNA[J] Biolog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