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正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情感源于认知,又作用于认知,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充分的发挥其优势和特色就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目标。因此在初中历史教育中,除了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外,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感目标 达成
情感目标的达成经常在课堂中会被老师们忽略,因为考试更专注于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情感目标即便有设计,也常常是走过场。在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后,也许是对教材更熟悉了,也许是在教育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渐会从三维目标去落实,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下我就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谈点我的浅显的见解,与同行切磋交流。
在《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一是了解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及分析成吉思汗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后,你最钦佩他哪一点,为什么?学生通过前面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分析,对成吉思汗的经历和品质都有所了解,而让学生说说自己钦佩他的品质及理由,便让分析伟人的品质迁移到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当中,有利于学生坚强、勇敢、善于思考等优秀品质的培养。另一环节是在讲述文天祥积极抗元时,我让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再聆听他的诗《过零丁洋》,结合他的诗和经历,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想对文天祥说的吗?学生思考片刻后,我先让学生在组内对子之间互相讲述,然后每组请一位代表发言。结果学生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有的学生说:“文天祥,你的愛国主义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学生2:文天祥你怎么这么傻,暂时屈服之后再储蓄力量也许可以复国呀。学生3:文天祥,我钦佩你在元的威胁下的宁死不屈,但为南宋这样失去生命太不值得了......学生们有对文天祥歌颂的,也有对他表示惋惜的,虽然这些回答中有些观点可能是较片面的,甚至是幼稚的,但不管怎样,同学们都通过活动感受到了他的爱国精神,他的崇高气节。我在同学们的发言后进行了一段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国方式,文天祥以死明志表达了他对宋的忠诚,对元的愤慨,爱国不是一句口号,它可以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我们的每一个同胞,而延伸到我们同学身上,爱国就是爱我们的班级,爱我们的同学,所以,同学们不要觉得爱国离我们很远,不是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才是爱国。国家有民族精神,班级应有班级精神,一个连班级荣誉感都没有的人谈什么爱国呢?同学们若有所思地听着,好像很有体会,我觉得这次的情感迁移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靠“灌”收效是甚微的,而我这一课的成功实践主要是让学生“悟”。这一课两个情感渗透的环节都有其共同点,也是我认为要实现情感目标的几个关键:一、都创设贴合学生的情境。如成吉思汗的事迹及他统一蒙古的过程,文天祥的事迹及他的诗。这些资料呈现方式可以尽量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比如统一蒙古可以用视频,文天祥的诗可以用音频,让学生安静下来聆听等。以历史事件、人物等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既融合了知识,又为情感教育作铺垫,而情境创设时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二、都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这两个环节都以问题的设置将学生融入历史之中,将现实与历史联接。比如第一个环节,你最钦佩成吉思汗哪一点,为什么?简单一问,将古人的优秀品质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另外,你最想对文天祥说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文天祥的爱国精神,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设计其实都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深有体会,才能让情感目标真正实现。三、教师的引导不容忽视。整个设计中,教师的问题引导以及最后小结升华都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来说,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引领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本身就要对历史蕴含情感,即要用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的语言是情感教育中的重中之中,教师如果能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出教学内容,甚至能做到再现历史人物的情感、语言等,能够极大程度地触动学生的心灵。
当然历史教学的情感目标并不仅限于此案例中的人格塑造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它还包括很多,如人文关怀、理性思维、公共意识、全球意识、责任意识等等。情感目标的设计不难,但真正落实,让学生有所体会却有一定的难度,有许多情感目标不是一次就能达成的,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它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钻研,在为实现情感目标设计教学时更要下功夫,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置都要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如此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我觉得,情感目标的达成是一节课的升华,达到情感目标才达到“育人”的目标,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然,就只是教书。
参考文献:
[1]陈玉宁.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 鲁东大学,2012
[2]胡金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D]. 西南大学,2010。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感目标 达成
情感目标的达成经常在课堂中会被老师们忽略,因为考试更专注于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情感目标即便有设计,也常常是走过场。在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后,也许是对教材更熟悉了,也许是在教育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渐会从三维目标去落实,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下我就通过我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谈点我的浅显的见解,与同行切磋交流。
在《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一是了解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及分析成吉思汗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后,你最钦佩他哪一点,为什么?学生通过前面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原因分析,对成吉思汗的经历和品质都有所了解,而让学生说说自己钦佩他的品质及理由,便让分析伟人的品质迁移到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当中,有利于学生坚强、勇敢、善于思考等优秀品质的培养。另一环节是在讲述文天祥积极抗元时,我让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再聆听他的诗《过零丁洋》,结合他的诗和经历,提出问题,你有什么想对文天祥说的吗?学生思考片刻后,我先让学生在组内对子之间互相讲述,然后每组请一位代表发言。结果学生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有的学生说:“文天祥,你的愛国主义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学生2:文天祥你怎么这么傻,暂时屈服之后再储蓄力量也许可以复国呀。学生3:文天祥,我钦佩你在元的威胁下的宁死不屈,但为南宋这样失去生命太不值得了......学生们有对文天祥歌颂的,也有对他表示惋惜的,虽然这些回答中有些观点可能是较片面的,甚至是幼稚的,但不管怎样,同学们都通过活动感受到了他的爱国精神,他的崇高气节。我在同学们的发言后进行了一段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国方式,文天祥以死明志表达了他对宋的忠诚,对元的愤慨,爱国不是一句口号,它可以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我们的每一个同胞,而延伸到我们同学身上,爱国就是爱我们的班级,爱我们的同学,所以,同学们不要觉得爱国离我们很远,不是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才是爱国。国家有民族精神,班级应有班级精神,一个连班级荣誉感都没有的人谈什么爱国呢?同学们若有所思地听着,好像很有体会,我觉得这次的情感迁移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靠“灌”收效是甚微的,而我这一课的成功实践主要是让学生“悟”。这一课两个情感渗透的环节都有其共同点,也是我认为要实现情感目标的几个关键:一、都创设贴合学生的情境。如成吉思汗的事迹及他统一蒙古的过程,文天祥的事迹及他的诗。这些资料呈现方式可以尽量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比如统一蒙古可以用视频,文天祥的诗可以用音频,让学生安静下来聆听等。以历史事件、人物等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既融合了知识,又为情感教育作铺垫,而情境创设时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二、都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这两个环节都以问题的设置将学生融入历史之中,将现实与历史联接。比如第一个环节,你最钦佩成吉思汗哪一点,为什么?简单一问,将古人的优秀品质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另外,你最想对文天祥说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中体会文天祥的爱国精神,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设计其实都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有所体会。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深有体会,才能让情感目标真正实现。三、教师的引导不容忽视。整个设计中,教师的问题引导以及最后小结升华都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来说,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引领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本身就要对历史蕴含情感,即要用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的语言是情感教育中的重中之中,教师如果能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出教学内容,甚至能做到再现历史人物的情感、语言等,能够极大程度地触动学生的心灵。
当然历史教学的情感目标并不仅限于此案例中的人格塑造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它还包括很多,如人文关怀、理性思维、公共意识、全球意识、责任意识等等。情感目标的设计不难,但真正落实,让学生有所体会却有一定的难度,有许多情感目标不是一次就能达成的,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它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钻研,在为实现情感目标设计教学时更要下功夫,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置都要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如此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我觉得,情感目标的达成是一节课的升华,达到情感目标才达到“育人”的目标,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然,就只是教书。
参考文献:
[1]陈玉宁.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 鲁东大学,2012
[2]胡金萍.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D]. 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