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党建工作有些严肃,有些让人敬而远之。但2009年秋末冬初与上海徐汇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近距离接触,让我们感到,党建的面孔也可以是可亲近的、可触摸的。当我们在徐汇区几所学校走了一圈后,我们被触动、被感动,甚至是被震撼了。
在这些学校里,提到党建工作,大家的一个共识是,党建是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记者本来计划写写对此问题的理性认知,比如说其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效果显著之类。但其一,前面有我刊对徐汇教工委王书记的整体访谈,已对徐汇教育系统的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介绍;其二,采访徐汇的短短几天中,总有一些“幕后”的、平时笔墨不及的东西冲击着我们,让人心生感慨,所以,我们决定将采访中几个打动我们的片段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徐汇教育党建的动人之处。
故事1:推掉当年亚洲最“火”的肯德基
一走进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公立中学——上海徐汇中学主校区,我们就在四处寻找那个“传说中”的肯德基旧址,但陪同的校领导介绍说,我们脚边的绿地就是当年日销售额亚洲第一的肯德基原址所在。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
原来,徐汇区教育系统在抓党建工作中,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紧紧结合起来。作为“三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从2002年起,徐汇区就把学校门面房出租的租赁权收归教育局统一管理,让学校不再有经营性收入。当时,徐汇中学校门口的房屋早就租给了肯德基餐饮公司,而且这家店是亚洲最“火”的肯德基。停租动议一起,无数人为此惋惜、说情,但徐汇教育人力排众议,将房屋收回,并在后来徐汇区的“拓墙还绿”工程中将其夷为平地,拓为校园一景。
徐汇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庄小凤说:党工委、教育局的这些举措,不仅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扫清了社会上的干扰,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能踏下心来,把全部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安安静静办学。现在,徐汇中学正在建设“多彩发展教育的生态型学校”,全校有二十余个以教师名字命名的“特色教师工作室”,形成了管理的“自动化部队”,教育教学业绩和社会影响力连年提升。
故事2:学校发大闸蟹:校长自掏腰包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从2002年开始,徐汇教育系统校级干部的收入就与学校彻底脱钩,校级干部的收入标准由教育局确定,津补贴由教育局统一核发。
从上海南洋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王民政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校长“不拿学校一分钱”的真正含义:“学校领导不能和学校发生任何经济方面的联系。比如:我们组织教师假期旅游,如果校领导不带队,教师们会觉得学校不重视这次活动,心里不舒服,所以领导要带队,但又不能用学校的经费。怎么办?我们就自费去,到财务室先交完钱再去。还比如:我们上海人爱吃大闸蟹,节假日学校给每位教师发大闸蟹,学校领导要么不要,要么自己掏腰包。”
南洋中学向来以“干部自律”闻名。王校长认为,学校“干部自律”的良好政风,既与学校创始人王培孙老校长和历任校长留下的“俭朴、求实”的学校文化传统有关,也与徐汇党建所倡导的廉政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其中既包括制度生成的公正公开,更包括制度执行的不折不扣。现在,校级干部不在学校领取货币收入、不享受学校的福利待遇已成为徐汇区校级干部的一种自觉行为。这种不与学校发生经济关系的干部管理制度,减少了干群矛盾,使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故事3:选拔干部要教师“海推”
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词“海选”,到徐汇区教育系统变成了“海推”。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校长兼书记孙建兰告诉记者,学校现在的副书记和副校长,都是被“海推”上来的——这又是徐汇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创新之处。徐汇党建人认为,在“校长负责制”下,最能体现学校党组织作用的,就是在“党管干部”原则的落实上。早在2002年,徐汇区教育系统即抓住中共中央颁布《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机会,建立起一套“两推一选”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其中第一步就是“海推”,即全校教职工人人都可以推荐校级后备干部人选,人人也都可能被推荐。
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当时就作为试点单位,选出了校级后备干部。孙校长说:“这样选上来的干部,在人品和业务能力方面教师都比较信得过,群众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而且这样一来,校长在选拔后备干部方面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2003年以来,徐汇区已连续进行了5次全系统全员参与的校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两推一选”已经成为徐汇教育干部选任的一项基本规则。
故事4:民办校书记进董事会
民办校党组织如何开展工作,这在许多民办学校中都是一个待解的难题。作为民办学校的书记,上海西南位育中学的刘晓艳告诉我们:
“我们区在党建工作中提出的‘一二三’工作格局,让我们在工作上有了方向和抓手。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党组织就围绕这‘一个主题’去做事情。”“目前民办教育的整体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作为基层党组织,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帮助学校想办法保住我们的优势,把这支队伍带好。这就是党建在民办校也受欢迎的关键。”
西南位育中学的决策机构是董事会。由于党建工作在学校的整体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学校董事会对党的工作也非常重视。刘书记兼任学校工会主席,以教职工代表的身份进入学校董事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
故事5:“党言党语”挂嘴边
“一二三格局”、“高兴放心活动、凝聚力工程”、“三个坚持”、“党内三先”、“党员三高”、“内化、结合、转化”、“双培养”……记者在与徐汇教育人的短暂接触中,发现这些徐汇党建的特有词汇已经成为他们口中的“高频词”。这说明,徐汇党建已经有了自己的话语系统,而且这套话语体系已经被党员干部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孙建兰校长由衷地说:“我觉得区里党建工作特别到位,给我们既讲思路,又教方法,许多事情,一培训后就知道怎么办了。那些被简化成几个字的方法,直接就可以用在工作中。”孙校长在两校合并的过程中,在“党内三先”四个字上下工夫,最终使两校的教师和干部彼此接受、互相融合。“按照这种思路做下来,感觉党建工作太有意义了。我们学校的发展,真的得益于党建。”
故事6:三个校长一间屋
记者曾进过无数所学校的校长办公室,但这次在上海走访的几所学额相当紧张的学校的校长办公室,最让记者震撼。
孙建兰校长与副校长、副书记共用一个办公室,这是一间狭长的仅十多平米的朝阴面的办公室,记者一行进去后,房间显得更为拥挤。
在百年老校南洋中学,我们进了一个办公室,一进门,左手是用铝合金材料隔出的一个半开放式的房间(后来一问才知道这里是校办),里面坐着两三位教师,房间里摆着复印机、打印机之类的办公设备;再往前走,才发现里间还顺次摆着三张办公桌,这里竟然是校长和两位副校长的办公处。
在学位十分抢手(20:1~40:1)的西南位育中学,张建中校长和刘晓燕书记很满足地说:“我们俩的办公条件已经很好了。”因为他们虽是两人合用一间小办公室,但相对于两位副校长在过道办公(一面通着校长办公室,一面通着其他老师的办公室)的情况来说已经是很“幸福”的了。
这些校长、书记不约而同地说:“留出更多的地方、更多的钱给学生用吧。”可见,徐汇党建对干部的严格要求,已经内化为一种区域教育文化,从而形成了俭朴、务实、以学生为本的真正大气的海派教育风貌。这就是受欢迎的、独具魅力的党建!
(编辑 沙培宁)
在这些学校里,提到党建工作,大家的一个共识是,党建是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的。记者本来计划写写对此问题的理性认知,比如说其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效果显著之类。但其一,前面有我刊对徐汇教工委王书记的整体访谈,已对徐汇教育系统的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介绍;其二,采访徐汇的短短几天中,总有一些“幕后”的、平时笔墨不及的东西冲击着我们,让人心生感慨,所以,我们决定将采访中几个打动我们的片段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徐汇教育党建的动人之处。
故事1:推掉当年亚洲最“火”的肯德基
一走进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公立中学——上海徐汇中学主校区,我们就在四处寻找那个“传说中”的肯德基旧址,但陪同的校领导介绍说,我们脚边的绿地就是当年日销售额亚洲第一的肯德基原址所在。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
原来,徐汇区教育系统在抓党建工作中,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紧紧结合起来。作为“三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从2002年起,徐汇区就把学校门面房出租的租赁权收归教育局统一管理,让学校不再有经营性收入。当时,徐汇中学校门口的房屋早就租给了肯德基餐饮公司,而且这家店是亚洲最“火”的肯德基。停租动议一起,无数人为此惋惜、说情,但徐汇教育人力排众议,将房屋收回,并在后来徐汇区的“拓墙还绿”工程中将其夷为平地,拓为校园一景。
徐汇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庄小凤说:党工委、教育局的这些举措,不仅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扫清了社会上的干扰,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能踏下心来,把全部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安安静静办学。现在,徐汇中学正在建设“多彩发展教育的生态型学校”,全校有二十余个以教师名字命名的“特色教师工作室”,形成了管理的“自动化部队”,教育教学业绩和社会影响力连年提升。
故事2:学校发大闸蟹:校长自掏腰包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从2002年开始,徐汇教育系统校级干部的收入就与学校彻底脱钩,校级干部的收入标准由教育局确定,津补贴由教育局统一核发。
从上海南洋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王民政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校长“不拿学校一分钱”的真正含义:“学校领导不能和学校发生任何经济方面的联系。比如:我们组织教师假期旅游,如果校领导不带队,教师们会觉得学校不重视这次活动,心里不舒服,所以领导要带队,但又不能用学校的经费。怎么办?我们就自费去,到财务室先交完钱再去。还比如:我们上海人爱吃大闸蟹,节假日学校给每位教师发大闸蟹,学校领导要么不要,要么自己掏腰包。”
南洋中学向来以“干部自律”闻名。王校长认为,学校“干部自律”的良好政风,既与学校创始人王培孙老校长和历任校长留下的“俭朴、求实”的学校文化传统有关,也与徐汇党建所倡导的廉政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其中既包括制度生成的公正公开,更包括制度执行的不折不扣。现在,校级干部不在学校领取货币收入、不享受学校的福利待遇已成为徐汇区校级干部的一种自觉行为。这种不与学校发生经济关系的干部管理制度,减少了干群矛盾,使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故事3:选拔干部要教师“海推”
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词“海选”,到徐汇区教育系统变成了“海推”。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校长兼书记孙建兰告诉记者,学校现在的副书记和副校长,都是被“海推”上来的——这又是徐汇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的创新之处。徐汇党建人认为,在“校长负责制”下,最能体现学校党组织作用的,就是在“党管干部”原则的落实上。早在2002年,徐汇区教育系统即抓住中共中央颁布《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机会,建立起一套“两推一选”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其中第一步就是“海推”,即全校教职工人人都可以推荐校级后备干部人选,人人也都可能被推荐。
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当时就作为试点单位,选出了校级后备干部。孙校长说:“这样选上来的干部,在人品和业务能力方面教师都比较信得过,群众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而且这样一来,校长在选拔后备干部方面的压力也减轻了许多。2003年以来,徐汇区已连续进行了5次全系统全员参与的校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两推一选”已经成为徐汇教育干部选任的一项基本规则。
故事4:民办校书记进董事会
民办校党组织如何开展工作,这在许多民办学校中都是一个待解的难题。作为民办学校的书记,上海西南位育中学的刘晓艳告诉我们:
“我们区在党建工作中提出的‘一二三’工作格局,让我们在工作上有了方向和抓手。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党组织就围绕这‘一个主题’去做事情。”“目前民办教育的整体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作为基层党组织,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帮助学校想办法保住我们的优势,把这支队伍带好。这就是党建在民办校也受欢迎的关键。”
西南位育中学的决策机构是董事会。由于党建工作在学校的整体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学校董事会对党的工作也非常重视。刘书记兼任学校工会主席,以教职工代表的身份进入学校董事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
故事5:“党言党语”挂嘴边
“一二三格局”、“高兴放心活动、凝聚力工程”、“三个坚持”、“党内三先”、“党员三高”、“内化、结合、转化”、“双培养”……记者在与徐汇教育人的短暂接触中,发现这些徐汇党建的特有词汇已经成为他们口中的“高频词”。这说明,徐汇党建已经有了自己的话语系统,而且这套话语体系已经被党员干部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孙建兰校长由衷地说:“我觉得区里党建工作特别到位,给我们既讲思路,又教方法,许多事情,一培训后就知道怎么办了。那些被简化成几个字的方法,直接就可以用在工作中。”孙校长在两校合并的过程中,在“党内三先”四个字上下工夫,最终使两校的教师和干部彼此接受、互相融合。“按照这种思路做下来,感觉党建工作太有意义了。我们学校的发展,真的得益于党建。”
故事6:三个校长一间屋
记者曾进过无数所学校的校长办公室,但这次在上海走访的几所学额相当紧张的学校的校长办公室,最让记者震撼。
孙建兰校长与副校长、副书记共用一个办公室,这是一间狭长的仅十多平米的朝阴面的办公室,记者一行进去后,房间显得更为拥挤。
在百年老校南洋中学,我们进了一个办公室,一进门,左手是用铝合金材料隔出的一个半开放式的房间(后来一问才知道这里是校办),里面坐着两三位教师,房间里摆着复印机、打印机之类的办公设备;再往前走,才发现里间还顺次摆着三张办公桌,这里竟然是校长和两位副校长的办公处。
在学位十分抢手(20:1~40:1)的西南位育中学,张建中校长和刘晓燕书记很满足地说:“我们俩的办公条件已经很好了。”因为他们虽是两人合用一间小办公室,但相对于两位副校长在过道办公(一面通着校长办公室,一面通着其他老师的办公室)的情况来说已经是很“幸福”的了。
这些校长、书记不约而同地说:“留出更多的地方、更多的钱给学生用吧。”可见,徐汇党建对干部的严格要求,已经内化为一种区域教育文化,从而形成了俭朴、务实、以学生为本的真正大气的海派教育风貌。这就是受欢迎的、独具魅力的党建!
(编辑 沙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