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悟语之“曌”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a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曌”(zhào)这个字的来历。
  作为我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为了纪念新政,展现一个崭新王朝的恢弘气象,武则天曾经新造了十七个“武周字”。她把许多文字重新以自己的理解而赋予新的字形,即把原来已有字的字形加以改变,变得更复杂化甚至篆化。在她看来这是她高明伟大、博学睿智的表现。如“臣”字改成“一”字加上“忠”字,表达她对臣民忠心不二的统治意愿;还有如“国”字改成了“口”字里边加上“八”和“方”字,蕴涵着天下尽属武周的雄心壮志。以“千千万万”四字合为“年”字,寓意着武周帝国万寿无疆等等。
  这其中,“曌”字是武则天最为满意、喜欢的一个字。《辞源》注:“唐武后所造字,自取为名,以代照字。”原来,武则天本名武照,改照为曌,上明下空,意喻自己犹如日月當空,普照天下。
  然而,汉字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武则天新造的那些字,除了这个“曌”字,其它的字,随着她的消逝也自然而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今天,我之所以想到这个字,其实与疫情有关。


  谁也想不到,阖家团圆的鼠年春节,我们被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一个黑色幽灵——新型冠状病毒,蹂躏得体无完肤。武汉,这个千百万人口级别的大城市不得不采取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为严厉的防疫措施——封城。自2020年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10时起,所有交通限行停运,人员限制外出流动。繁华热闹的城市瞬间安静下来。百般无聊之下,我回到久违的书桌前,随手抽出一本已蒙上尘灰的新书翻阅起来。《日本的汉字》,一部由日本人所写的通俗文字研究书籍。起先读时,味如嚼蜡,后来看到第六章“专供一人独享的文字”时,才渐渐有了一些兴趣。书中说:现在我们使用的每一个汉字,追根溯源,都是由某个特定的人所创造。传说在黄帝时期,是仓颉发明了汉字;殷代已有千余种汉字出现,想必是整日接触龟甲和牛肩胛骨的占卜师参与了造字;周代的造字人或许是手握竹简的官吏和诸子百家;汉代以后就是那些伏案开卷的诗人了。人们见到这些发明创造,自己也效仿使用。这一过程周而复始,加固了汉字的社会属性,确立了汉字的地位。再后来,辞书逐渐收录了这些字,还登载了丰富的用例,继而便有人以此为据,加以使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文字,逐渐出现了这样一些人,他们不满足于已有的文字,开始了改字或造字的工作。
  我的思维首先跳跃地想到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其治国能力毫不逊色于男性皇帝,她在位期间,除了政治上颇有建树外,对唐代文化的勃兴与繁荣也做出杰出的贡献。按照作者的理论去寻思,关于武则天造字,拨开历史的尘雾,有些故事其实还是不得不说。
  在洛阳龙门石窟,有一座巨大的摩崖像,龛中头高4米,耳长1.9米。这尊佛像雕刻得慈祥和善,传说是照着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大佛塑好后,名为卢舍那。卢舍那译意为“光明普照”,武则天后来造字给自己取名“曌”,意为:“日月当空人”。这相同的含义不会是巧合。武后称帝前夕,授意翻译注解并大力推广了佛教《大云经》,明明白白暗示出武则天就是弥勒菩萨转世,要成为女王,天下之人都将崇拜归顺。这实质上是继卢舍那之后,又在官民心中依武则天为模特塑造的另一尊大佛像。
  武则天的造字看似十分荒唐,并且没用多久就被废除了。但是武则天传奇的一生,就足以说明她的智商与远见。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她能成功地当上帝王,足以见得她身上的一些魄力与才识。武则天之所以会造字,这是因为她想向天下展示自己的博学才识,同时也想让世人记载她千万年,使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只因武则天当时造字,主要是规定大臣上书时使用,民间社会没有推广,最后流传到今天的也就一个“曌”字了。
  今天,围城下的阳光似乎忧郁起来了,缺少了往日那份灿烂与刚强,光芒惨白了许多,天空也在为这场天灾人祸而悲怆哀伤。此时,我脑子里不知为什么冒出这个不适宜的字:“曌”。“日月当空,无微弗明,无远弗照。”多么灿烂理想的人间美景!
  阴霾笼罩大地,令人窒息!但不可以让人绝望。人宅在家里,心却始终关注着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第一线的人们。多少流泪的画面,多少动人的故事!在家防控病毒的同时,我无时不在感知着外面的世界。
  想想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想想那些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想想那些病魔缠身的市民百姓,我想,我们虽不能像白衣天使那样奔赴疫区,但应该默默安心地宅在家里,为阻断病毒尽点力量。
  人,健康时快乐,患病时痛苦;健康时春风得意、快马加鞭,患病时举步艰难、寸步难行。人生道路险情不断,突发疾病防不胜防,我们得学会与恶魔共舞,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杜绝胡吃野生动物的不良行为,坚持适合自己的身体锻炼。
  警报未除,疫情还在。在家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就是对党的忠诚和爱戴,对政府的拥护和支持,对别人的尊重和关爱,对自己的保护和珍惜!
  危机终会过去,春天总会到来,阳光定会普照大地!
  站在窗前,仰望夜空。我坚信:当一束束强光相聚,天空定会绚丽无比!如同武则天所造的那个“曌”字,日月当空,无微弗明,无远弗照。可不是吗?就在昨天,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夜幕降临,城市上空纷纷亮起五光十色的灯,一句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照亮了黑夜,宛如白昼,岂不是日月当空!
  写于2020年2月9日
  责编:胡祖义马京京
其他文献
一字嫁妆  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  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  一字家书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大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炼:“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
期刊
神州大地,春风习习。4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25个世界读书日。  这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读书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效,全国上下正在努力争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我们相信,无论何种困难,都阻挡不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步伐,阻挡不住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此时此刻,我们正大踏步走进全民阅读新时代!  全民阅读新时代
期刊
关于打喷嚏,民间有俗话:“一想二骂三嘀咕”。打个喷嚏还得计数,是不是有点“累觉不爱”?  其实古人更讲究——宋代的《百怪断经》有一则《嚏喷占》,就记载了打喷嚏的终极攻略:能辨吉凶!  子时:主酒食。丑时:主女思。  寅时:主女相和。卯时:主财喜。  辰时:主酒食。巳时:主人来财。  午时:主有客来。未时:主有酒食。  申时:主惊不利。酉时:主文人来求。  戌时:主和合。亥时:主吉利。  打喷嚏这事
期刊
普希金,一个文学读者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  尽管,由于评论界及创作界的更新换代,新生阅读界审美疲劳的原因,他作品的影响力曾经一度式微,屠格涅夫等文学大家为此忧心忡忡,但正如他自己曾经预言的那样:“我的名字会远扬,只要在这月光下的世界哪怕仅仅有一个诗人流传。”  俄羅斯19世纪著名诗人丘特切夫在普希金离世不久后的一首悼念诗里写道,“俄罗斯的初恋,我们不会忘记你”,而对于众多的俄苏文学读者来说,普希金
期刊
期刊
【基本信息】  书名:《萨苏不信史》  作者:萨苏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编辑推荐】  ☆不信史,非不信历史,乃以独到有趣的方式讲述看似匪夷所思且未曾出现在史书中、咂摸起来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历史。  ☆以独特的视角,发掘大背景下不被注意的小故事,和萨苏一起体味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  “萨苏不信史”,首次接触到这部书稿,心头立刻涌起一个疑问:何为“不信史”?不相信历史,抑或不是“信史”?  历史是
期刊
读书人是天底下最苦的人,尤其是出身寒门的学子,往往要比别人更加努力,才能够与他人竞争,古代关于读书人的典故很多,譬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映雪夜读”等等,那都是感动了无数人的故事。不少人凭借顽强的毅力,最终取得功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理想。所以说,每个人的成功,都不在朝夕之间,那得经历无数磨难。  古人写过很多劝学诗,对于许多人来说,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只有掌握了
期刊
书籍,的确比我们自己更能实现无穷。甚至连那些糟糕的书籍也能比它们的作者活得更长——这主要是因为,较之于它们的写作者,它们占据着较小的物理空间。常常是,在作者本人早已变成了一抔尘土之后,它们还披着尘土站在书架上。然而,这种形式的未来,仍胜过对几个健在的亲戚或几个不能指望的朋友的怀念。常常促使一个人拿起笔来写作的,正是这种对身后意义的渴望。  因此,当我们将这些长方形的东西——这些八开、四开、十三开等
期刊
近些年很多地方在举办“读书节”“读书月”等读书活动,还有地方特别设置“领读人”,以期助力养成阅读习惯。不过,我发现“领读人”大多是文人:小说家、诗人、编剧、记者,推荐的书籍绝大多数也是文学作品。  现在,每年全国出版部门推出的出版物在几十万种。如此之多的作品,相信不会都是文学作品。时代进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人们的认知和兴趣在不断地更新拓展,出版给人们的阅读增添了更宽阔的
期刊
三十年老了一代人啊。那时候我们都还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纪;今天再聚时,有人竟再也见不到了,见到的多也苍颜难识。可大家都说我老样子还在,最显年轻。我知道那是比较而言,岁月无情,人怎能不老呢?只是有人善养生,老得慢点而已。我以为,讲养生勿忘勤读书,人生抗老的办法,最好的还是多读书。  爱读书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与养生的关系极其密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受到图书的熏陶,不仅能使我们的头脑变得聪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