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读书报四月好书榜
【摘 要】
:
【出 处】
:
阅读时代
【发表日期】
:
2020年5期
其他文献
初中时,教我们语文的王老师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开始,班里淘气的男同学经常故意捉弄她,毕竟王老师看起来太年轻了,还有些弱不禁风的样子。 一次,一个男生在课上偷看小说,被王老师逮到。我们都以为王老师一定会发火,没想到,王老师笑笑说:“我也看过这本小说,作者确实有许多超前的奇思妙想,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有忍不住读下去的冲动,难怪你们都喜欢。” “但是,”她顿了顿,接着说,“作者前面铺垫的东西太多且
期刊
1830年秋天,俄罗斯正在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霍乱,疫情肆虐,同时战争不断,死伤惨重……无论如何想象,都是极度的不平静和骇人的腥风血雨。 夹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俄罗斯诗人、作家普希金也遇到了自己的难题——他刚刚经历亲人离散,又失恋,想外出散散心,结果因疫情发展迅猛,直接被隔离在了那个叫波尔金诺的小地方,期间两次试图离开未果,想到与未婚妻异地,感情问题没个着落,生活也难保障,心里足有一百分苦闷。
期刊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澳门回归时,闻一多诗作《七子之歌·澳门》改编的这首歌打动了无数人,也让闻一多这组此前不那么受重视的诗歌作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实,这首诗在形制上并不似其他歌词那般标准,其何以在短短时间之内爆发出此前七十多年都未曾显示的力量? 《七子之歌》组诗包括“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岛”和“旅顺·大连”七篇,根据闻一多
期刊
盘古开天:一个巨人,一把斧,在茫茫混沌之中,挥手一劈,混沌化为两段;一段为“清气”,上升,化作“天”;一段为“浊气”,下降,化作“地”;巨人之身躯,化作万物。自此,天地分,万物生。 女娲补天:祝融与共工大战,共工战败,一怒之下,头撞不周山,山倒而天崩,幸有女娲,采炼五色石,为天补之。 女娲造人:黄土制成泥浆,女娲捏之,成人形,化为人;后又以藤条蘸泥,甩之,泥浆落地,亦化为人,甚快。 伏羲画卦
期刊
梁实秋致韩菁清 致韩菁清: 昨天睡的时间不久,但是很甜。我从来没戴过指环(注:指环,即戒指。韩菁清把祖传的戒指送给他),现在觉得手指上添了一个新的东西,是一个大负担,是一种束缚,但是使得我安全地睡了一大觉。小儿睡在母亲的怀里,是一幅纯洁而幸福的图画,我昨晚有类似的感觉,“像是真的一样”(注:这是韩菁清常爱说的话)。手表夜里可以发光,实在是好,我特别珍视它,因为你告诉我曾经戴过它。我也特别羡慕它
期刊
生活中那些让人花冤枉钱的行为,被网友们戏称为“交智商税”。买燕窝、办美发卡、网红店消费都被列在其中。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可能也存在一笔隐形的“智商税”——购买名人回忆录。 名人回忆录和自传还有假吗?人们渴望向别人展示自我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在粉饰内心,虚假的内容也随之产生。我们不妨一起盘点、分析一下这些回忆录和自传作品中存在的虚假内容,并从中找到一种方法,让这笔“冤枉钱”花得更值。 名人回忆
期刊
一字嫁妆 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 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 一字家书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大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炼:“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
期刊
神州大地,春风习习。4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25个世界读书日。 这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读书日。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效,全国上下正在努力争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我们相信,无论何种困难,都阻挡不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步伐,阻挡不住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此时此刻,我们正大踏步走进全民阅读新时代! 全民阅读新时代
期刊
关于打喷嚏,民间有俗话:“一想二骂三嘀咕”。打个喷嚏还得计数,是不是有点“累觉不爱”? 其实古人更讲究——宋代的《百怪断经》有一则《嚏喷占》,就记载了打喷嚏的终极攻略:能辨吉凶! 子时:主酒食。丑时:主女思。 寅时:主女相和。卯时:主财喜。 辰时:主酒食。巳时:主人来财。 午时:主有客来。未时:主有酒食。 申时:主惊不利。酉时:主文人来求。 戌时:主和合。亥时:主吉利。 打喷嚏这事
期刊
普希金,一个文学读者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 尽管,由于评论界及创作界的更新换代,新生阅读界审美疲劳的原因,他作品的影响力曾经一度式微,屠格涅夫等文学大家为此忧心忡忡,但正如他自己曾经预言的那样:“我的名字会远扬,只要在这月光下的世界哪怕仅仅有一个诗人流传。” 俄羅斯19世纪著名诗人丘特切夫在普希金离世不久后的一首悼念诗里写道,“俄罗斯的初恋,我们不会忘记你”,而对于众多的俄苏文学读者来说,普希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