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是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中,经常会存在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认识不足、使用错误等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数形结合思想认识和使用能力。对此,结合小学生在认知上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性,我们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与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个有利的数学工具。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针对性的原则。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去解决,而且针对不同的内容,也需要选择不同的数形结合方式,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上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思考,并且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差异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使用价值。
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断发展着的,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丰富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逐步向学生展示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从而在教学中带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形结合思想的动力。
主体性原则。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使用正确与否取决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本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使用方式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实践,学生才能将这种思想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在数学语言符号的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数学符号,其中包含一些数字、运算符号、单位等,这些数学符号的获得是学生不断向上发展的基础。然而,受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在获取这些符号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而教师如果一味按照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图形来认识相应的符号,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种初级的数学知识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苹果、两棵树等让学生认识抽象的数字,理解这些数字的含义。在学习《认识图形(一)》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图形,我指着课桌对学生说:“这个桌子的表面的图形就是长方形。”然后指着粉笔盒说:“这个盒子的表面的图形就是正方形。”再指着一个月饼说:“这个月饼的表面的图形就是圆形。”这样,通过给学生展示出具体的物体,以后學生听到长方形、正方形时就会想到相应的物体,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通过不断地锻炼和引导,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结构的不断发展,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就更加具体深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科学转变。
(二)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概念同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例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抽象整理,从而推导出相关的概念,找到数量关系或者空间形式上的本质属性。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学生学习的难度是较大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某些特殊的概念,我们可以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图形的对比与整理中更加清晰地抽象出相关的数学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并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比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对扇形的概念了解不透彻,认识扇形就是“跟扇子就是想扇子一样形状的图形”,这种认识虽然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但是很难使学生掌握扇形的本质属性,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判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几种扇形和非扇形,让学生直观进行判断,并针对学生的判断进行及时反馈,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两条直径和周长的一部分围成的封闭途径就是扇形”,从而从扇形的本质属性上记忆扇形的概念。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相关现象的独立判断,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图形中正确地抽象出相关的概念。教师要合理地使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图形的理解与对比掌握概念。
(三)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教学的最终意义在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综合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虽然重视学生应用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但教师的思想还是受到着应试教育思想的约束,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兴趣需求,一味地使用题海战术,使教学失去了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积极做出改变,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简化应用问题的提出形式,让学生结合图形来解决问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我使用了一道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首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两张表示两个生病的孩子的温度变化的折线图,然后问学生:“通过第一张实线折线图,你可以发现什么?”同学通过图形回答我:“小明的病情正在好转。”我接着问:“那聪聪呢?”学生通过观察第二张折线图回答:“一开始下降了,后来又上升了。”我说:“那就说明聪聪的病情还没有好转。”我接着问:“如果将人的正常体温使用折线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应该是怎样的?”学生用手比划,我继续说:“如何才能更加简便地表示两个人的温度变化情况呢?”学生回答:“可以将两张图合起来。”这样,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了数与形的结合,并且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进行判断,有效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本文针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的运用展开了一番叙述。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讲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变为具体的图形,从而形成“数”与“形”之间的完美结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继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数学课程的顺利改革。
(责编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针对性的原则。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去解决,而且针对不同的内容,也需要选择不同的数形结合方式,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上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思考,并且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差异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使用价值。
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不断发展着的,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丰富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逐步向学生展示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从而在教学中带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形结合思想的动力。
主体性原则。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使用正确与否取决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本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使用方式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实践,学生才能将这种思想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在数学语言符号的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数学符号,其中包含一些数字、运算符号、单位等,这些数学符号的获得是学生不断向上发展的基础。然而,受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在获取这些符号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而教师如果一味按照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图形来认识相应的符号,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印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种初级的数学知识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苹果、两棵树等让学生认识抽象的数字,理解这些数字的含义。在学习《认识图形(一)》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图形,我指着课桌对学生说:“这个桌子的表面的图形就是长方形。”然后指着粉笔盒说:“这个盒子的表面的图形就是正方形。”再指着一个月饼说:“这个月饼的表面的图形就是圆形。”这样,通过给学生展示出具体的物体,以后學生听到长方形、正方形时就会想到相应的物体,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通过不断地锻炼和引导,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结构的不断发展,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就更加具体深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科学转变。
(二)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概念同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例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抽象整理,从而推导出相关的概念,找到数量关系或者空间形式上的本质属性。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学生学习的难度是较大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某些特殊的概念,我们可以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图形的对比与整理中更加清晰地抽象出相关的数学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并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比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对扇形的概念了解不透彻,认识扇形就是“跟扇子就是想扇子一样形状的图形”,这种认识虽然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但是很难使学生掌握扇形的本质属性,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判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几种扇形和非扇形,让学生直观进行判断,并针对学生的判断进行及时反馈,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两条直径和周长的一部分围成的封闭途径就是扇形”,从而从扇形的本质属性上记忆扇形的概念。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相关现象的独立判断,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图形中正确地抽象出相关的概念。教师要合理地使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图形的理解与对比掌握概念。
(三)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教学的最终意义在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综合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虽然重视学生应用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但教师的思想还是受到着应试教育思想的约束,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兴趣需求,一味地使用题海战术,使教学失去了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积极做出改变,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简化应用问题的提出形式,让学生结合图形来解决问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我使用了一道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首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两张表示两个生病的孩子的温度变化的折线图,然后问学生:“通过第一张实线折线图,你可以发现什么?”同学通过图形回答我:“小明的病情正在好转。”我接着问:“那聪聪呢?”学生通过观察第二张折线图回答:“一开始下降了,后来又上升了。”我说:“那就说明聪聪的病情还没有好转。”我接着问:“如果将人的正常体温使用折线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应该是怎样的?”学生用手比划,我继续说:“如何才能更加简便地表示两个人的温度变化情况呢?”学生回答:“可以将两张图合起来。”这样,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了数与形的结合,并且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进行判断,有效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本文针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的运用展开了一番叙述。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讲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变为具体的图形,从而形成“数”与“形”之间的完美结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继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数学课程的顺利改革。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