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四、培养学生阅读训练能力;五、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让阅读教学设计向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向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化,即把阅读当做美来追求,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因此,阅读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应力求学生感到是一种美的体验,是艺术的享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然后带领学生用审美的目光去发现美、欣赏美、品味美,使学生乐在阅读中。
2、让学生明白阅读意义和阅读目标
当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时,阅读兴趣也就产生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新课标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使学生理解阅读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进而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
3、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之中,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散文、说明文,有寓言故事、童话故事,还有小说,古诗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体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如《陶罐和鉄罐》等寓言类课文,可采用表演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根据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表演。对《开卷有益》等认知类课文,可让学生查阅资料,摘抄有关记载,在掌握大量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又如《梅花魂》这类描写乡情的课文,语言优美,情真意切,可策划相关主题系列活动。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篇章结构,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感知,这是阅读的起点。其具体方法如下:(一)阅读课文提示和注释。(二)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相关字词和句子。(三)对重要的字、词、句、段,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然后把标出来的字、词、句、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把握课文的段落层次、主题思想等 ,使初读课文这一步不至于流于形式。(四)在课文空白处加标记和评语,就是在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将分析出来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感受,及时记錄下来,这是阅读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品读欣赏。
2、阅读理解,重点探究
要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上升到理性认识,就需要进行理解性阅读。阅读理解,部分深究,扎实训练,这种阅读旨在通过培养一定的阅读技能,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时,首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关键的语句、语段对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理解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揣摩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独到之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在立意方面的深刻、精妙。扎实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从而为学生自主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
3、评价阅读,整体回顾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跳出来,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文思想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评价、欣赏。如引导学生评述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蕴含于语言文字之中的思想感情等等,从而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很重的,如果只是机械地将一些课外内容强行塞给他们,那么就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可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配合教材的学习,选择一些高品味、高质量的读物给学生阅读,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还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另外,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所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更大。教师应分阶段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召开读书报告会或读书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比赛,举办手抄报、演讲会、故事会、作文比赛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会大大增加,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全面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课内、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培养学生阅读训练能力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潜深高下,各有会心”。由此看来,教师如果把教学“各有会心”权力。强调阅读教学应体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细致的艺术分析,但必须说明的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绝不是抠字眼儿、钻牛角尖,细致的艺术分析也决不是“目无全牛”的肢解,一切都应在作品本身潜在含义所能辐射的范围之内。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必须加强阅读训练。
五、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课外阅读中的理解感悟,记下阅读中看到的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有了习惯,有了毅力,通过一年或几年的训练,就一定会积累下丰富的素材,写作时就可以做到妙毕生华。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努力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让阅读教学设计向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向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
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化,即把阅读当做美来追求,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因此,阅读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应力求学生感到是一种美的体验,是艺术的享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然后带领学生用审美的目光去发现美、欣赏美、品味美,使学生乐在阅读中。
2、让学生明白阅读意义和阅读目标
当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时,阅读兴趣也就产生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新课标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使学生理解阅读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进而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
3、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之中,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散文、说明文,有寓言故事、童话故事,还有小说,古诗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体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如《陶罐和鉄罐》等寓言类课文,可采用表演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根据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表演。对《开卷有益》等认知类课文,可让学生查阅资料,摘抄有关记载,在掌握大量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又如《梅花魂》这类描写乡情的课文,语言优美,情真意切,可策划相关主题系列活动。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篇章结构,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感知,这是阅读的起点。其具体方法如下:(一)阅读课文提示和注释。(二)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相关字词和句子。(三)对重要的字、词、句、段,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然后把标出来的字、词、句、段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把握课文的段落层次、主题思想等 ,使初读课文这一步不至于流于形式。(四)在课文空白处加标记和评语,就是在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将分析出来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感受,及时记錄下来,这是阅读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品读欣赏。
2、阅读理解,重点探究
要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上升到理性认识,就需要进行理解性阅读。阅读理解,部分深究,扎实训练,这种阅读旨在通过培养一定的阅读技能,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时,首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关键的语句、语段对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理解文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揣摩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独到之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在立意方面的深刻、精妙。扎实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从而为学生自主阅读创造有利的条件。
3、评价阅读,整体回顾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跳出来,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文思想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评价、欣赏。如引导学生评述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蕴含于语言文字之中的思想感情等等,从而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很重的,如果只是机械地将一些课外内容强行塞给他们,那么就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可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配合教材的学习,选择一些高品味、高质量的读物给学生阅读,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还必须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另外,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所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更大。教师应分阶段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召开读书报告会或读书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比赛,举办手抄报、演讲会、故事会、作文比赛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阅读兴趣会大大增加,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全面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课内、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培养学生阅读训练能力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潜深高下,各有会心”。由此看来,教师如果把教学“各有会心”权力。强调阅读教学应体现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细致的艺术分析,但必须说明的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绝不是抠字眼儿、钻牛角尖,细致的艺术分析也决不是“目无全牛”的肢解,一切都应在作品本身潜在含义所能辐射的范围之内。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必须加强阅读训练。
五、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课外阅读中的理解感悟,记下阅读中看到的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有了习惯,有了毅力,通过一年或几年的训练,就一定会积累下丰富的素材,写作时就可以做到妙毕生华。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