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介入治疗早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自从1966年Proudfit等[1-2]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相关研究以来,冠状动脉造影被视为诊断冠心病检查的金标准[3-4]。然而1995年有研究显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症状存在矛盾[4]。在冠心病多支病变中,冠状动脉造影经常会低估或高估病变的严重程度[5]。这些都提示目前的临床实践已非简单地针对血管解剖结构作器质性评价,透过各种所见即所得的检查结果做
【机 构】
:
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中心,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入治疗早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自从1966年Proudfit等[1-2]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相关研究以来,冠状动脉造影被视为诊断冠心病检查的金标准[3-4]。然而1995年有研究显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症状存在矛盾[4]。在冠心病多支病变中,冠状动脉造影经常会低估或高估病变的严重程度[5]。这些都提示目前的临床实践已非简单地针对血管解剖结构作器质性评价,透过各种所见即所得的检查结果做出直观的诊断及处置,而是已进入引入各种生理学指标的功能学层面,以全面了解、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做出准确的综合评价,进而指导临床决策。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乡年龄≥55周岁人群中痴呆患者的死亡率。方法2003年和2008年,采用老年期痴呆初筛调查表、老年期痴呆诊断问卷和死亡患者调查表等调查工具,分别对从广州市城乡5 276名年龄≥55周岁的老年人进行的痴呆患病率(基线)调查中发现的183例痴呆患者进行随访,通过一对一面谈,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痴呆死亡人数及总人年数,用两者之比计算出痴呆死亡率。采用DSM-Ⅳ诊断痴呆,采用临床痴呆程度评定
心室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大量循证医学资料已证明CRT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并降低住院率及死亡率[1-3],有效率达70%。尤其近期的研究表明,部分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疗效极为显著,称为CRT“超反应”(CRT super-response 或 hyper-resp
患儿女性,6岁,因“发现右肺动静脉畸形2年”入院。2年前患“手足口病”,治愈后于当地医院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肺部阴影(图1),治疗后未好转,后就诊于多家医院,行肺部CT增强扫描(图2),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右肺动静脉畸形”,为行介入治疗在我院住院。患儿平素活动量大时口唇轻度发绀、易疲乏,无咯血、胸痛,无心悸及头晕。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0
随着我国医药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资源调配与利益调整两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要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充分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理清医学和医生职业的价值体系、医学的目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目的评价鞘中鞘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左心室电极导线置入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成功置入CRT或CRT-D患者。对42例患者无冠状静脉解剖变异未应用鞘中鞘技术置入左心室电极(A组),21例患者存在冠状静脉解剖变异未应用鞘中鞘技术(B组)和23例患者存在冠状静脉解剖变异应用鞘中鞘技术(C组)置入左心室电极的总的手术操作时间、左心室电极置入时间、X线
目的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探讨主动脉窦起源室性早搏的起源点和出口之间关系及产生机制。方法本研究病例为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125例,起源于主动脉窦者21例。根据体表心电图将其分为两组:A组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7例;B组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者14例。在三维电解剖指导下构建左心室流出道(A组)或左、右心室流出道(B组)三维解剖图,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对所有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了解国内部分医院高危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分析影响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分别于2007年及2009年在14个城市的51家医院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符合条件的冠心病患者,利用电子问卷采集基线数据,对ACEI/ARB类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在13 078例均应使用ACEI/ARB类药物的冠心病患者中
目的观察活化态C激酶1受体(RACK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住院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29例,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ACK1基因表达,免疫印迹法测定RACK1蛋白表达;选择尸体解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标本17例及正常冠状动脉组织6例,免疫组
患者女性,72岁,因劳力性胸闷、气促2年余,加重半月于2011年8月20日住入我院呼吸内科。平时无心悸、乏力、四肢厥冷、黑矇、晕厥等不适。家族中无长QT间期综合征病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0年,近10年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佳,最高时可达18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40年,1年前在我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入
目的观察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及降压效果,并对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连续入选自2011年6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10例,行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3和6个月的血压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肌酐、尿常规、心率等指标,评价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