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方针强调,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使命,就是在令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母语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素养。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有必要基于小学语文学科和学生身心等特征,开发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模式,借此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拓宽个体的思维范畴,为日后课堂结构实时性优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提供保障。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实施策略
创新教育应结合传统教学的形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凝练出传统教学的优秀手段,并结合新时期的新思想,鼓励学生在预留的课堂时间里,大胆的阐述自己的独立观点,提出自主的质疑思路,及时的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消除学生内心的困惑,推动学生走上主动探知的舞台,根除传统教学中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视角导入语文的趣味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空间环境下,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语文的求知,畅所欲言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在思维的碰撞中,衍生智慧的火花,提高文学素养。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基于学生接受能力等进行全新知识点整合,进而锻炼学生深层次的认知技能。创新精神与技能并非天生,尽管会受到相关遗传因素影响,不过关键在于进行后天教育和锻炼。而创新教育的动态流程,绝非受教育者被动的进行知识接纳,而是要在全面调动个体主观能动性之后,透过不断认知和挖掘探索等途径来提升自我,最终形成可靠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技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其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应该再像以前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教学,而应该在教学内容上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教学方式上灵活转变,在进行创新教育这个过程中,就会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最后,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两个方面都要求并且也适合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创新教育是学科的内涵要求,也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
1.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内容、方式上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融入创新教育的内容,只有学校、老师自身有了创新教育的意识,才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创新,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例如完善教学设备,保证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运用到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设备来促进创新教育教学。
2.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会受到教师教育方法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每时每刻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将终身学习定为人生的信条,并使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时俱进。比如教师可以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趣事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加工,然后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再与学生进行分享;还可以将新教学方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自己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其次,大部分小学生极其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且其具有相对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学习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比如利用多媒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当然,
仅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够,还应对学生的自主研究给予鼓励,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应不断增强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对于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与现代得到充分结合。可以将本班、本校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形成语文教学的创新理论。教师应将创新意识应用于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而使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得到不断发展。
3.督促学生大胆质疑,锻炼个体的创新技能
想要充分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就必须鼓励他们实时性予以反思和质疑。小学生普遍拥有较强的猎奇心理,在他们心中往往会浮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若教师可以教会他们合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技能,就会同步完善个体的创新技能。不过许多小学生在入学之后,就习惯了盲目听从教师安排和予以机械式背诵记忆,某种层面上令他们的思维遭受深度禁锢,不利于激发内心隐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由此,教师在实际安排语文教学活动时,当鼓舞学生不断加以反思和质疑,力求在质疑过程中全面进步。如在展开《黄鹤楼送别》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预先营造起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令学生身心足够放松之后,愿意主动提出问题,包括为何李白不与孟浩然一起走,为什么李白要在送完孟浩然之后写下该诗等等。面对学生这一系列表现,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表扬鼓励,为日后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创新等,提供保障。
4.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教学,丰富学生创新经验
语文学科内容往往和现实生活存在缜密关联,因此教师要定期组织各式各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令书本内容快速内化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就好比是在特定时间内带领学生去野外踏青、设计海报、进行社会调查等等。如在讲解完《小摄影师》这类课文后,教师要及时为学生设置一些作业,令他们尝试进行课文内容改编、配合手机来拍摄家中或是自然中的实景等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方便他们记录眼前所有事情的同时,及时分享和探讨彼此的学习成果,为后进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实力强化等,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去野外踏青,主张透过摄影师视角去体验自然的魅力,久而久之,小学生就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和创新经验,辅助教师更加理想化的落实创新教育目标。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学生彼此间原本就存在较强的差异性,面对相同问题,由于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往往会呈现出较多的答案,基于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时性创新思维,没有必要直接提供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能够予以全面回答,且不会和中心思想产生冲突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督促学生时刻勤奋思考,能够定期总结自身学习方式的合理性,纠正平常學习中的诸多不良嗜好,从而更加高效率的学习语文知识,实现创新教育该有的价值。
综上所述,想要更好的组织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工作,除了要不断提炼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之外,还应该定期组织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小学生就会从中收获丰富的体验,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创新思维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殷立丹.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 2018(30)
[2]曹智勇.论改革发展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语文建设. 2012(18)
作者简介:李伟(1962.5-),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实施策略
创新教育应结合传统教学的形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凝练出传统教学的优秀手段,并结合新时期的新思想,鼓励学生在预留的课堂时间里,大胆的阐述自己的独立观点,提出自主的质疑思路,及时的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消除学生内心的困惑,推动学生走上主动探知的舞台,根除传统教学中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视角导入语文的趣味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空间环境下,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语文的求知,畅所欲言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在思维的碰撞中,衍生智慧的火花,提高文学素养。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基于学生接受能力等进行全新知识点整合,进而锻炼学生深层次的认知技能。创新精神与技能并非天生,尽管会受到相关遗传因素影响,不过关键在于进行后天教育和锻炼。而创新教育的动态流程,绝非受教育者被动的进行知识接纳,而是要在全面调动个体主观能动性之后,透过不断认知和挖掘探索等途径来提升自我,最终形成可靠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技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其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应该再像以前传统教育中的"填鸭式"教学,而应该在教学内容上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教学方式上灵活转变,在进行创新教育这个过程中,就会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最后,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两个方面都要求并且也适合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创新教育是学科的内涵要求,也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
1.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内容、方式上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融入创新教育的内容,只有学校、老师自身有了创新教育的意识,才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创新,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例如完善教学设备,保证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运用到多媒体设备,通过多媒体设备来促进创新教育教学。
2.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会受到教师教育方法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先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每时每刻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将终身学习定为人生的信条,并使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时俱进。比如教师可以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趣事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加工,然后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再与学生进行分享;还可以将新教学方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自己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其次,大部分小学生极其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且其具有相对较强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学习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比如利用多媒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当然,
仅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够,还应对学生的自主研究给予鼓励,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应不断增强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对于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与现代得到充分结合。可以将本班、本校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形成语文教学的创新理论。教师应将创新意识应用于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从而使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得到不断发展。
3.督促学生大胆质疑,锻炼个体的创新技能
想要充分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就必须鼓励他们实时性予以反思和质疑。小学生普遍拥有较强的猎奇心理,在他们心中往往会浮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若教师可以教会他们合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技能,就会同步完善个体的创新技能。不过许多小学生在入学之后,就习惯了盲目听从教师安排和予以机械式背诵记忆,某种层面上令他们的思维遭受深度禁锢,不利于激发内心隐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由此,教师在实际安排语文教学活动时,当鼓舞学生不断加以反思和质疑,力求在质疑过程中全面进步。如在展开《黄鹤楼送别》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预先营造起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令学生身心足够放松之后,愿意主动提出问题,包括为何李白不与孟浩然一起走,为什么李白要在送完孟浩然之后写下该诗等等。面对学生这一系列表现,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表扬鼓励,为日后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创新等,提供保障。
4.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教学,丰富学生创新经验
语文学科内容往往和现实生活存在缜密关联,因此教师要定期组织各式各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令书本内容快速内化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就好比是在特定时间内带领学生去野外踏青、设计海报、进行社会调查等等。如在讲解完《小摄影师》这类课文后,教师要及时为学生设置一些作业,令他们尝试进行课文内容改编、配合手机来拍摄家中或是自然中的实景等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方便他们记录眼前所有事情的同时,及时分享和探讨彼此的学习成果,为后进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实力强化等,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去野外踏青,主张透过摄影师视角去体验自然的魅力,久而久之,小学生就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和创新经验,辅助教师更加理想化的落实创新教育目标。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学生彼此间原本就存在较强的差异性,面对相同问题,由于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往往会呈现出较多的答案,基于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时性创新思维,没有必要直接提供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能够予以全面回答,且不会和中心思想产生冲突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督促学生时刻勤奋思考,能够定期总结自身学习方式的合理性,纠正平常學习中的诸多不良嗜好,从而更加高效率的学习语文知识,实现创新教育该有的价值。
综上所述,想要更好的组织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工作,除了要不断提炼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之外,还应该定期组织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小学生就会从中收获丰富的体验,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创新思维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殷立丹.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 2018(30)
[2]曹智勇.论改革发展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语文建设. 2012(18)
作者简介:李伟(1962.5-),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