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725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教学中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物理实验教学,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强化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03-02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教学中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具有实践、创新特点的学科,物理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变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力、热、声、光、电、磁等自然现象,在物理课堂上演示一些实验,讲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就会好动好奇动脑思考,利用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巧设悬疑唤起学生对探索新知识的思考。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这节时可以问学生:夏天你们吃的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液体还是气体呢?那白气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呢?在日常生活中,马路上的限速标志中为什么小车的速度要比大货车的速度大呢?在生活中,向温水瓶灌入开水,过一会儿瓶盖为什么很难打开呢?在灌开水的过程中,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变化呢?这些疑问都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欲望。另外还可以给学生们举一些生动的事例来说服教育学生外,还可以借助物理讲座和园地等多种方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多了解物理学家的高尚人格,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取得的成就,从中获得成功的启示和力量,学习他们身上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的情感迁移,促使学生自觉地把科学伟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楷模,发奋学好物理这门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演示启发,设拟的新颖有趣。例如在讲解运动的相对性时,可以借用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利用多媒体教学并配上图片,来巧用情景诱发创新思维。不仅直观、生动、形象化,而且在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中能引发学生身临其境,大大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对物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上的要求缺乏认识,学习方法上尚未入门,也就谈不上正确思维,更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创新思维。而将物理学好,应不断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讨论探究,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学习连通器原理时,可以要求学生先观察并思考茶壶的茶嘴为何总与壶盖保持一样高,确定了思考目标,带着问题让学生观察实物,明白茶壶是由壶身和嘴两个器皿构成,教师出示壶嘴去一节的茶壶,让学生先猜测、假设,后装水试验,再让学生在壶嘴上套接课前已准备好的纸折空心圆柱套管,做改变壶嘴长短装水的试验,使学生观察到壶身高矮了,将不易随心所欲地倒出水了,水未装满就会从壶嘴流出的现象,可以启迪学生,最终把两容器对底面的压强相等的知识引入作出解释,其道理自然就清楚了。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能顺其自然地从已有的思维模式基础上通过讨论启发式教学,较好地解决学物理“入门难”的问题。
  三、提倡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需指导学生在勤于思维中突破难点,抓关键,总结规律。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侧重于传授从实验模型观察到合理推理验证的创新思维研究方法。 “电生磁”的和“磁生电”的过程中,落脚在教给学生物理实验,观察上的创新思维反证法。“天平使用方法”时,总结归纳出“放”、“调”、“测”“读”“收”五个步骤,让学生从一个又一个“这是怎么回事”中,开始讨论学习,又在一个又一个“原来是这么回事”的创新思维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极大地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出创新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创新思维方式。所以一段教学之后,遇到求解空心球一类的可多解的物理问题,同学们很快地以不同方式、途径求解,得到正确答案。在这一形式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标新立异,将创新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
  四、激励学生大胆猜想,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开阔更多的思路,联想更为广泛,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依据,大胆猜想不断总结,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都要得到重视,而且还要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这一点需要我们好好去把握,并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大胆的推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只有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养成,才能逐步提高。为了能达到“不断提高”的目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注重学习、借鉴、吸取前人或他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另外可以利用小组评比的方式,让学生们有竞争动力,从而依靠组内力量不断讨论,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五、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中认真做好有效的实验,点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励状态,可以把学生的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活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利用各种教具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用现象清楚,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创设有声有色的,形象直观的情景;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的分组实验,创设生动活泼,小组讨论的情景;用鼓励和激发学生开展课外小制作,小发明的活动,巧用物理知识情景,从而使学生触类旁通,提高能力。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动手机会,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实验处理一些较抽象、较复杂、易混淆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动思结合,激励学生对物理的情感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要求教师要注重讲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课外也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创新思维有所认识,进而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达到培養创新思维的目的。另外还要求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考具有独立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找到每个问题的答案,有力地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乔际平《物理学习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大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张民生 《中学物理教育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5]冯克诚 《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法》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用滚子测量方法实现车削加工中对工件外圆直径的在线测量。该装置采用接近开关元件提取被加工件及测量轮的旋转信息,传至MCS-51单片机,经运算处理后得到工件的直径及转速。其中
通过分析工作台不升降式数控机床床身底座传统结构的属性,提出了大小同比设计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坐标移动部件的刚度,彻底解决了数控机床的泄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81-02  一、现状:脆弱不堪的思维力  数学思维是衡量数学素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拥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现代社会对数学人才的强烈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虽然有着良好的双基训练的传统,但学生的思维力究竟怎样呢?  案例:《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角的概念后,教师拓展启思  师: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日粮添加抗氧化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头体重一致的仔猪(杜洛克和长白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共
摘要:高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安全与稳定关系到社会以及国家的未来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和高校改革不断深入,由于各种不稳定因素造成的突发性事件在高校中逐渐凸显,对高校的正常教学以及学生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影响着高校的声誉以及建设发展。当前,高校应加强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工作,增强危机意识,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维护高校的稳定。本文就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短纤纺丝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与运动控制的结合。介绍了浙大中控ECS-100系统在短纤纺丝中的应用,该系统可在实现温度、压力等过程参数控制的同时,通过Profibus-DP主站接口卡与基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中高职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益探索。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满足了学生继续深造,形成终身职业教育的通道。本文就针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置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高职 衔接课程 体系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
在CAD系统中完成气动连杆机构几何实体概念设计和早期设计,在MATLAB中完成机构优化设计,并在VC下编制接口应用程序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传输,运行该程序能使基于MATLAB的气动连杆
目的:研究总结护理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4月收治的的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支气管哮喘病患者在医生的细